《夺命药师》
第13节

作者: 北国布衣
收藏本书TXT下载
  喔靠,车站售票窗口只售硬坐票,不预售卧铺票。
  玛的,还有此等事,非要旅客跑到不认识的地方去排队,这不瞎折腾人嘛。

  萧建军沮丧的离开窗口,红着脸鼓起勇气,问了个戴红袖套的车站工作人员。
  “到天目山路预售点去买…”那位工作人员冷冷地扔下一句话,就漠然地离开了。
  天目山路?
  他听说过,但不熟,没事去哪些地方干嘛?
  从小不太爱说话的萧建军,再也没勇气去问第二个人。
  哎,要在后世就方便了,手机上有导航APP,输入天目山路就可以引你而去。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可没什么办法,萧建军出了售票大厅,到公交站牌那去找。
  九十年代中期,公交车站还没有那漂亮的站亭,只有光秃秃的站牌,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大都锈迹斑斑,字迹糊涂。
  萧建军一个一个站牌仔细寻找,大半个钟头过去了,还没明确怎么乘车。
  “来…买张交通图,杭城市内交通图…”
  一个卖报大妈的叫卖声,提醒了萧建军。
  哎,买张市内交通图,自己按图索骥,反正时间还早。

  “买张地图,多少钞票?”
  “二块头…”
  大妈眼都不抬,扯出一张交通图递了出去,眼神飘向过往的人群,继续吆喝着。
  萧建军从衣兜里摸出二块零钱交到大妈手上,然后接过那张交通地图。
  “哎大妈,请问天目山路火车票预售点怎么走?”

  萧建军想先问个大概,他认为这次问得应该是心安理得,原因是自己照顾了大妈生意,问个路那是理所当然。
  “咦…往左半边出去,走五站路,再左转走三站,再右转走上几步就到了…”
  大妈像打机关枪似的,抬起头瞥了萧建军一眼,抬手指了指大概方向。
  “谢谢…”
  虽然还是糊里糊涂,但萧建军知道了大概方向和路程,剩下的细活,就是自己慢慢看地图琢磨去了。
  他重重舒了口气,心中的一块石头至少落下了一半。
  抬头望见售票大厅上方,悬挂的那口大钟,指针在二点过一刻这个位置。
  时间还早着呢,不用急,反正是去排队,应该明早才有票售。
  浑身放松下来的萧建军,此时即觉得饥肠辘辘。
  大清早起来,喝了碗咸菜稀粥就出发了,一路上滴水未进,现在是又渴又饿。
  路边的一家面馆,吸引了萧建军进去。
  一碗阳春面,二个包子,萧建军边吃边琢磨起杭城交通图。
  先找到天目山路,然后倒追回火车南站,记住从那几个路口转弯…
  看完了交通图,阳春面和二个包子也已下肚,萧建军喝了碗面店里不要钱的茶水,扯了张桌上的餐巾纸抹了抹嘴巴,就轻松上路了。
  九十年代的阳春面,味道蛮不错的,只可惜后来就没有卖的了,都是被各种大排面,鸭块面,红烧牛肉面等给替代了。
  传统的好东西,咱不能当败家子,说扔就扔。

  凭着地图上的标记,对照街道边上的路名牌,萧建军慢慢步行约一个小时,找到了天目山路。
  然后,卧铺预售站并不在路边上。
  没办法,萧建军问了两位老人,终于找到这个卧铺预售点的位置。
  预售点处空无一人,窗口上方用红字写着,“预售三日之后的车票,每日早上七点半开窗。”
  萧建军抬腕,瞧了眼表面有些发黄的老款‘上海’牌手表,指针指向了四点半。

  说起这款旧表,那是九一年上大学前夕,父亲从自己手腕上褪下来给他的。
  那时,萧建军心里多少有点不爽。
  认为父亲连一二百块钱都舍不得花在儿子身上,经济大权都被继母掳去了。
  若干年后,萧建军才慢慢搞清楚,其实,那时候父亲的经济压力不小。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普通教师的待遇不高,尤其是镇乡公、民办教师。
  一个中学的普通语文教师,就算是公办的吧,干巴巴的每月能有多少工资?
  要知道,萧建军和弟弟萧建强都在上学,继母尤秀英是学校里的非公职教辅人员,说白了就是个临时工。
  家里还有老人。
  所以,大学四年,萧建军暑期都不愿回家,在外搞点勤工俭学,弄点小钱。
  三年级之后,那是女朋友夏晴的主动救济,他差不多吃了二年的软饭。
  知道了时间之后,萧建军苦笑着自我嘀咕一声,“还早呢,咱逛街去吧。”
  于是,他就沿着天目山路往前瞎逛。

  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对于读书人而言,最好的去处那就是书店。
  九十年代中后期,科技知识就是生产力,所以书店遍街都是,有些书店门口还播放着录像,大都是介绍营销学方面的书籍。
  萧建军很容易找到一家路边的书店,就踱进去看书。
  阅览了一下书籍后,找到一本时下最热门、营销方面的图书,靠在书架上阅读了起来。
  营销学,对两世为人的他而言,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全是所谓的‘鸡汤’。
  但在时下,则是一门新学科,趋之若鹜。
  这是一家私营开架式书店,营业面积不算大,就两个营业人员,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和一个年轻的女收银员。
  那男的估计是店老板本人。
  书店里进进出出的人很多,有阅览一下离开的,也有买了书离开的。
  但就没有像萧建军那样,杵在书架边上一站,二个多小时是一动不动的没有挪窝。
  真把书店当成自己家书房,或学校的阅览室了?
  “喂,这书你买吗?”

  一句冷冷的低喝声,把萧建军的思绪,从书本中拉了出来。
  一张愠怒的面孔,站在咫尺间;一双冷漠的眼睛,上下打亮着这位年轻、而又普通穿着的乡下人。
  这位书店老板的表情,分明是在告诫着萧建军:这书是卖的,不是用来免费阅读的。
  “哦,这书…我…那我买一本吧…”
  萧建军也感到挺不好意思的。
  听闻萧建军的当场表态,那位书店老板的苦瓜脸,马上温和了下来,“来,跟我到门**钱吧…”
  萧建军跟着店老板走到门口,把书交给那位女收银员。
  那女收银员拿过书,从背面书价上一瞥道:
  “三十六块…”
  哇,这书怎么贵。
  前世的萧建军,基本不买出版书籍,大都是看电子书。
  在九五年,三十六块是很贵的书了。

  他一边腹诽着,一边从牛仔裤的小内兜里抠出一张一百元大钞递给收银员。
  在大学四年中,萧建军窘逼的舍不得买书,说出去都让人鄙夷。
  不买书,但他借书看。
  无论是学校图书馆里的书籍,还是同学的,他都会借来看,然后是多做笔记。
  收银员在收银机上打出张收条,又在书背后盖上已售章后,连同找零一起递给了萧建军。
  萧建军拿着书走出书店。
  这时,夜幕低垂,时间已过七点半,他百无聊赖的往回走,边走边在想:
  这时间还早得很呢,明早七点半才开窗售票,整整十二个小时,排队也应该是午夜之后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