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明朝之江南繁荣和商业化》
第23节

作者: 俗人无语
收藏本书TXT下载
  15-19世纪,中华和西欧各处一端,却都出现相似的过程,就是通过商业化走向工商业主导的近代文明。但是具体轨迹相差甚远。欧洲率先进入近代文明,中华却步履蹒跚。
  16-18欧洲近代文明起自16世纪初大航海,在18-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后进化到现代工业文明。可见,近代文明就是古代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过渡。近代文明是商业主导,可以说就是初步的资本主义。这个阶段建立的科学、文化、生产关系、金融、政治体制等,基本原理和框架结构为后来的工业文明所继承和发展。

  古代各农耕文明互相密切来往、冲突和交融,可是大体上各文明独立生存发展。而起自欧洲的近代工商业文明,是在大航海中建立、依赖于全球贸易网络。它是全球性文明,而且为了谋取最大的商业利益,势必要向全球不断地扩大势力。因此,欧洲近代工商业文明不容许其他文明各自独立生存发展。换句话,各农耕文明无可避免走向衰落瓦解。
  2)16世纪明代中叶起兴起的商业化趋势,基本动力是内生的,是传统农耕文明本身自行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传统农耕文明进入停滞衰落时期,通过商业化趋势产生文明升级换代的转型力量。可惜未能自行实现文明转型。
  3)外来冲击也是促进中华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一个是全球贸易市场,另一个是汹涌而来的白银和白银货币(墨西哥银元即西班牙比索)。
  4)中华文明的商业化是一个历时三个世纪多的历史变革进程。变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兴起带来的生产关系变化,其核心是自由雇佣劳动。在中国,雇佣劳动是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涉及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户籍制度和商业自由即私营工商业等等。
  5)中国人民勤劳智慧,中国的地理气候环境,在某些方面是得天独厚,还有数千年生产技术的积累,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国制品在明清时代独步天下的巨大优势。应该看到,近代的生产所利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等。而明清时代又是中华文明经济的顶峰。
  6)商业力量是面向新一代文明的力量,而明清时代是传统中华农耕文明停滞衰落的时期,全面的保守僵化。这样就在中华文明内产生尖锐的内部矛盾和冲突。可以说上层建筑妨碍了经济基础,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新生的生产力进步迟缓,保持着传统文明的速度。可是欧洲文明却以近代的商业速度疾进。中华文明越来越远地落后于欧洲文明。

  7)传统文明经济发展的潜力,如人力数量、可利用土地、技术进步等皆挖掘至尽,没有多少进化潜力。希望在于技术和科学进步。可惜,中华技术和科学落后了。
  【】
  日期:2021-10-12 17:57:53
  (39)

  *商人的社会地位
  古代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对商人都是羡慕妒忌恨。既恨商人没道德,贱买贵卖,又羡慕他们挣钱快又多。
  #中国历来重农轻商,在经济思想上占统治地位,很少有不同声音。同时,民间向往、赞扬商人的也很多。
  传统中国是个农业社会,农业是国家及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农民是勤劳的生产者,也是赋税徭役的承担者。商人被认为是不劳而获,因此大加歧视与限制。
  商业多受官府的打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正处于变化时期,商业较为发达。出现了很多大商人,如依顿、陶竹。在《史记》也记载了大发战争财的商人。还有的国家鼓励经商,开拓财富,像齐国和宋国便是典型的代表。商鞅变法后及秦国大一统后,施行鼓励耕地,商业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儒学风气影响下,社会普遍认为商人地位最低,舍本逐末。
  很多史家探究齐国亡因时认为齐国国人善于经商,家中财产丰富,打仗才贪生怕死,意识淡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统治者而言,商业虽然能带来税收上的增长,但是也会造成大量农民弃耕从商,脱离乡土,必然造成土地荒废,查户口、征兵丁、服徭役、稳定税收等难度较大。

  儒文化将人民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农民被视为“本”,商人被视为“末”。汉代规定对商人收重税,不许商人购买土地,穿着丝绸,商人及其后代均不得为官。宋朝也制定了不得商人考科举的法律。虽然这些法律执行起来不一定严格,但确实表现出传统对商人的歧视。
  在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提到,商人缴纳沉重的赋税,交易时间和交易场所受限。在科举中,商人子弟不能参考,更不能做官。商人家庭不能蓄养奴婢,商人不能穿绫罗绸缎等。政府制定了苛刻的法律来限制商人。在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中提过严厉时期若商人少上税或逃税被告发的,没收其所有财产。
  商人因唯利是图、重利轻义而备受指责。唐代诗人元稹在《估客乐》诗中,对当时商人的唯利是图、重利轻义做了生动的描述:估客(即商人)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求名莫所避,求利无不营;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亦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
  正是这种贪欲,驱使商人不惮风险,走遍天涯海角: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商业易受到市场范围和政策影响。中国地大物博,以农为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受政策影响下无法扩宽国际市场,错失资本积累及壮大机会。加之政府的打压,社会思想的排斥。弱小的商人势力,又从何谈起会形成商业阶级。
  #在西亚欧洲,情况也是和中国类似。
  古代对农耕的经典评价很高,说它是唯一真正神圣的职业(农本)。任何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对商业与商人的态度都是相当负面的。这一点我们从西方文明的传统中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让我们先看几段圣经中的描述。
  《圣经•马太福音》第21章第12-13节:

  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圣经•路加福音》第18章第24-25节:
  耶稣看见他,就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圣经反对贪财,而商人哪有不贪财的?商人有很多就是富有的大财主,因此他们在传统基督教社会里被视为“贼”或罪人而受到排挤。欧洲长期以来存在的反犹主义,其本质是反商主义,因为很多犹太人都是颇为成功的商人。
  盈利是商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这种性质体现在从事商业的人(即商人)身上,因此商人的本性是求利。在求利的驱动之下,商人常常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古希腊哲人柏拉图这样评论商人:“一有机会盈利,他们就会设法谋取暴利。这就是各种商业和小贩名声不好,被社会轻视的原因。”另一位哲人亚里士多德也说:“(商人)在交易中损害他人的财货以谋取自己的利益,这是不合自然而且应该受到指责的。”古罗马政治家和学者西塞罗更认为商人是卑贱的、无耻的,因为他们“不编造一大堆彻头彻尾的谎话就捞不到好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