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天下,得有军队。孙策来到寿春见袁术,希望继承自己父亲留下的军队,当然自己也会继续为袁将军效力。袁术对眼前这个年轻人非常惊奇,小小年纪还真有些闯劲,袁术将孙坚的旧部交给了孙策。
孙策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英俊潇洒,气度不凡,为人谦和,治军有方。袁术的大将乔蕤、张勋都对他倾心敬重,袁术常常感叹,我要是有孙郎这样的儿子,死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袁术许诺让孙策做九江太守,但事到临头却食言了,用了自己的亲信陈纪。袁术北伐刘备时,曾想找庐江太守陆康借粮,结果被拒。袁术恼羞成怒,陆康难道不知道我已经自封扬州牧了吗?
袁术对孙策说,打下庐江郡,庐江郡就是你的。孙策一听就来劲了,苦战两年终于打下了庐江郡,袁术的北伐也因此推迟了两年。结果,袁术再度食言,又用了自己的亲信刘勋做庐江太守。
孙策非常失望,决心离开袁术,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不满,但他认为孙策不会有什么作为,让他出去折腾折腾吧。
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袁术明明知道孙策是个人才,甚至说出了希望孙策是自己儿子这样的话,但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定重用孙策。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袁术有帕金森。
这里的帕金森不是医学上的,而是心理学上的。
帕金森定律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大意是说,一个不称职的领导会选择比自己还无能的助手以显示自己的英明,这个无能的助手当然也会选择更无能的人做自己的助手。
与其让孙策成为自己的心腹,袁术宁可让孙策单飞。这样奇怪的现象正是来源于袁术心理上的帕金森。孙策的光芒让袁术感觉到深深的自卑,他不能允许自己手下的工作能力或智力水平强过自己,至少不能明显强过自己。孙策显然踩了这条红线。
另一位典型的帕金森患者是袁术的哥哥袁绍。
田丰说得越对袁绍就越不听,沮授说得越对袁绍就越生气,反而审配、郭图这些和他智力差不多、意见差不多的人更招他喜欢。官渡战败后,袁绍没有杀了出错主意的郭图,反而杀了出对主意的田丰。因为田丰的存在显得袁绍很愚蠢,而郭图的存在显得袁绍还凑合。
从袁绍、袁术两兄弟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帕金森可能和基因有关,有待科学进一步证实。
孙策向袁术申请离开的理由是帮他对付刘繇。
刘繇是汉室皇族远支,是汉高祖刘邦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代,是兖州刺史刘岱的亲弟弟。原扬州刺史陈温死后,朝廷便任命刘繇为新一任的扬州刺史。
正牌扬州刺史刘繇与冒牌扬州牧袁术以长江为界展开争夺。刘繇紧紧扼守当利口和横江津这两个长江上的重要渡口,但是也无法突破袁术的防线,双方最终谁也吃不掉谁。
孙策离开袁术时只有一千多人,几十匹马,他一路南下一路招兵,很快就有了五六千人。孙策遗传了孙坚的强大战斗力,他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刘繇对长江的封锁,短短数年间,孙策破刘繇,降王朗,败刘勋,攻黄祖,收华歆,又歼灭了严白虎、邹他、钱铜等地方豪强势力,不仅尽得江东四郡之地,连江北的庐江郡都占领了,要不是袁术败亡前把九江郡祸害成了无人区,孙策便尽占扬州六郡了。
不得不说,孙策是那个英雄辈出的大时代中,最闪耀的明星之一,小说《三国演义》还送了他一个绰号——小霸王。有点意思。
然而,在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孙策的生命也达到了尽头。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袁全面开战,孙策打算趁机袭击许都,也尝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滋味。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孙策这次出兵不是对着许都,而是广陵。
吕布灭亡后,陈登因功出任广陵太守、伏波将军。当时,陈登的堂叔陈瑀(yǔ)被朝廷任命为吴郡太守,然而吴郡已入孙策之手,陈瑀只能尴尬地暂住于海西。陈瑀本想和吴郡地方豪强严白虎联手干掉孙策,结果孙策派部将吕范、徐逸长驱直入,越过广陵郡的射阳县,直接攻破了海西县,赶跑了陈瑀。自己的地盘被人从南到北捅穿了,依附自己的堂叔还被赶走了,陈登非常愤怒,于是有了吞灭江东的想法。孙策为了先发制人除掉陈登,这才率军北上。
事实上,不管孙策到底想打谁,都不影响他的死亡。
当时,孙策正驻军吴郡的丹徒县等待军粮。孙策闲来无事就一个人出去打猎,部下们不止一次地告诫孙策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孙策每次都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孙策可能忘了,吴郡曾经是许贡的地盘。许贡是陈瑀的前任,孙策夺取吴郡后便将其杀死。许贡的小儿子和宾客们在吴郡就地隐藏起来,等待机会报仇。
现在,机会来了。他们在江边遇到了只身一人的孙策,随即突然杀出,将孙策刺伤。孙策虽然逃走,却最终伤重不治,年仅二十六岁。一代将星就此陨落,如当初郭嘉所料。
孙氏父子都是战神级别的人物,也都因为轻率而英年早逝。孙策临死前将江东集团托付给了自己的首席谋士张昭,这是三国史上第三次托国事件。那么,张昭是什么人?孙策为什么要托国呢?
下节再聊。
日期:2022-02-03 09:43:45
第八十三节 坐断东南战未休
上一节我们聊到,孙策临死前将江东集团托付给了自己的首席谋士张昭,这是三国史上第三次托国事件。那么,张昭是什么人?孙策为什么要托国呢?
张昭是徐州名士,天下大乱后,张昭南渡江东避难。
孙策让张昭做了自己的长史,还给了他一个军职——抚军中郎将,孙氏集团的内政和军事全部交由张昭决定(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策不仅把张昭放在和旧臣等同的地位,甚至还带着张昭见了自己的母亲(升堂拜母),这就算是有兄弟的情分了。
孙策为什么如此重视张昭?
因为孙策有自知之明。孙策会打仗不会治国,他需要有一个治国的好手帮他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治理好。
张昭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在得到了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后,张昭将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没过多久,张昭就开始烦恼了。北方的士大夫们纷纷写信给张昭,赞美他在江东的政绩,却完全不提孙策。
张昭很害怕。如果把这些信拿出来,那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功劳;如果默不作声,又像是心里有鬼。孙策听说这件事后哈哈大笑说,当年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谁来向他汇报政务他都说去找管仲。如今子布(张昭字子布)贤能,而我重用他,这功劳怎么可能没我一份呢?
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孙策没有帕金森。事实上,曹、刘、孙三大集团的领导人都没有帕金森,他们最喜欢那些能力超强的员工,这使得他们永远都有用不完的人才,他们的集团始终充满活力。
孙策临死前,指定二弟孙权做接班人,这个决定出人意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