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三国》
第4节

作者: 西风教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权问:如今汉室倾危,我继承父兄之业,打算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阁下既然前来见我,有什么能赐教的?
  鲁肃绝非知名之士,孙权单独向他请教,应当是周瑜力荐的结果。
  鲁肃说:想当年高祖皇帝想尊奉义帝却做不到,是因为项羽为害。今天的曹操就是当年的项羽,将军怎么可能做齐桓公、晋文公呢?要我说,汉室估计完蛋了,曹操也不是一时能除掉的。为今之计,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形势,趁北方多事之时,先灭荆州再灭益州,占据整个长江流域,然后登基为帝吞并天下,这可是高祖的帝业啊。
  这就是著名的“榻上策”。
  有学者认为,“榻上策”就是鲁肃版的“隆中对”,“榻上策”中“鼎足”二字说明了鲁肃也早已预见天下会三分,这可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整整早了七年。

  然而这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鲁肃见孙权的时候,刘备正挂靠在袁绍账下,所谓的三分天下连影子都没有,鲁肃预见如此遥远未来的依据是什么?
  坚持“榻上策”是鲁肃版“隆中对”的人认为,鲁肃所说的“鼎足”是曹操、孙权、刘表三足鼎立。
  但这样一来,又有问题了:
  第一,如果鲁肃真是这个意思,那说明他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荆州最终被曹操吞了,所谓曹操、孙权、刘表三足鼎立完全是一个笑话。
  第二,三足鼎立的本质是一种平衡,鲁肃的建议是先灭荆州再灭益州,与曹操南北对峙,这中间没有达成三方面的任何平衡。
  第三,刘表是什么水平的人,用郭嘉的话说,那就是个只会高谈阔论的人(表,坐谈客耳),怎么可能与曹操、孙权相提并论。

  《资治通鉴·卷63》在叙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将“鼎足”二字换成了“保守”,这才符合实际,所谓“鼎足江东”不过是后世附会之词。
  鲁肃为孙权做出的战略规划非常符合实际,是江东集团发展问题的最优解,既有短期目标(保守江东),又有中期目标(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还有终极目标(建号帝王以图天下)。鲁肃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略家。
  然而孙权对鲁肃的谋划很冷淡,孙权说:我就想尽力保住一方土地,进而辅助汉室,你说的那些不是我能做到的。
  这个回答反应了孙权隐忍克制的性格,暂时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乱说。
  有意思的是,刘备做徐州牧的时候,鲁肃是他的子民,刘备却没有发现鲁肃这个人才。鲁肃到了江东,孙策也没发现他是人才。反而草包袁术一眼就看出鲁肃是人才。由此可见,那些英明伟大的人也不是事事都英明伟大。
  曹操南征荆州,鲁肃对孙权说:荆州和我们接壤,而且是一块非常富饶且富有战略意义的土地,这是成就帝王之业的本钱。如今刘表刚死,两个儿子也不和睦,军中诸位将领各有各的小算盘。刘备更是天下枭雄,请让我以吊唁为名去一探虚实。
  鲁肃到达夏口时听说曹军正扑向荆州,于是昼夜兼程赶到南郡,此时刘琮已降,刘备正仓皇逃命。

  鲁肃立即调整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决心和刘备联合共同抗击曹操。鲁肃冒险前去迎接刘备,并在当阳相遇。鲁肃表明了孙权的意愿和江东的实力,提议双方联合。刘备大喜过望。
  刘备、鲁肃等人一同到达夏口,刘备又派诸葛亮跟着鲁肃去江东见孙权,共同商议联合的事情。那么,这次联合能成功吗?孙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下节再聊。
  日期:2022-02-05 08:05:57
  第八十五节 缔盟
  上一节我们聊到,刘备、鲁肃等人一同到达夏口,刘备又派诸葛亮跟着鲁肃去江东见孙权,共同商议联合的事情。那么,这次联合能成功吗?孙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孙权对荆州正在发生的一切高度关注,此时他亲率大军驻扎于柴桑县,准备随时做出应对。
  诸葛亮跟随鲁肃到柴桑,二十七岁的孙权和二十八岁的诸葛亮,两位当世青年才俊展开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刘备给诸葛亮的任务,说好听点是促成孙刘联盟,说难听点是求人家拉自己一把。可问题是人家凭什么拉你一把?鲁肃虽然希望孙、刘双方结成同盟关系,但那毕竟只是鲁肃的个人想法,不代表孙权也这么认为。
  刘备现在的情况很不好,论地盘,刘备一寸土地也没有,要不是刘琦手里还有半个江夏郡,现在刘备已经流浪了;论兵力,当阳战败时,刘备只剩几十个骑兵了,虽然后来宣称关羽手中还有一万水军,但可能真的是“水军”,水分很大。
  到底从哪个角度切入话题才能让孙权感兴趣呢?
  答案当然是“利益”,不管跟什么人,说什么事,“利益”永远是最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诸葛亮对孙权说,曹操如此强大,现在能和他争天下的只有你我两家而已,我们已经战败了,你们打算怎么办?

  紧接着,诸葛亮开始分析孙权如何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诸葛亮认为,想做到利益最大化,首先得认清自己的实力。如果自己的实力比曹操强,那就应该认真备战,割据江东就是利益最大化;如果自己的实力比曹操弱,那就应该赶紧投降,保住性命就是利益最大化。
  最后,诸葛亮说,现在您表面上服服帖帖,内心里犹犹豫豫,结果必然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诸葛亮分析得非常到位,一句话就点破了孙权的心理状态。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冷笑一声,自己也是江东一哥,一世豪杰,怎么可能被诸葛亮的思维牵着鼻子走?于是孙权反问道:那刘豫州怎么不投降啊?
  孙权的反问非常精彩,这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诸葛亮说打不过就应该投降,你们这不就没打过吗?怎么不投降?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拿来给我出主意,这不明摆着忽悠我吗?
  诸葛亮不亏是出色的外交家,在孙权的诘问下,他非常敏锐地引入了一个新维度——尊严。人在做选择的时候,除了利益,有的时候也得考虑尊严。

  诸葛亮说,当年齐国的田横只是一个壮士而已,尚且知道坚守信念绝不屈服(守义不辱)。我们刘将军是皇族后裔,英才盖世,人心归附,如果大事不成,那不过是天意而已,怎么能再向曹操投降!
  诸葛亮言下之意,我们刘将军是要脸之人,孙将军您要吗?
  听了诸葛亮的慷慨陈词,孙权热血沸腾地说:我不能坐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已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之外没有可以一起对付曹操的人,然而刘豫州刚刚战败,还有能力和曹操一战吗?
  诸葛亮说,我们剩余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合计一万多人,刘琦在江夏也有一万多人。曹操一日一夜追了我们三百多里,这是兵法大忌。北方的军队不习惯水战,荆州的军民也并未心服。只要将军能派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戮力同心,必定可以击破曹操。曹军战败,必然北还,到时候我们就可以鼎足而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