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灵符》
第19节

作者: 商乙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河图,”查文斌看着那个曾经被自己赶出门的弟子道:“回去吧,趁着天亮之前,回洪村,帮我们各自点一盏长明灯。”
  他怯声道:“师傅我不能跟着你们嘛……”
  “不能,听我的话,天亮之前必须走!”查文斌看着远处野牛湾上的星星点点道:“这些人恐怕一个都不会活着走出去……”
  山峦边缘依稀已经开始泛白,查文斌、超子、风起云、叶秋、胖子一行五人缓缓登上了野牛湾,那些人正在整理着装备,湖边一片忙碌,八字胡正在指挥着两个蛙人寻找着入水的地点。

  “既然来了,那么就先请先看看这个……”安培寇海递过去一个厚厚的文件袋道:“从现在起,我们就是同盟了。”
  文件袋里是一叠复印件,都是当年赵兴国的日记,安培寇海取出其中有一页标准着“重点”二字的红标的递给了查文斌,文中其中一段是如此描写的:
  “永和八年,东晋王师北伐,大败而归。到了永和九年的春天,时任北伐统帅的殷浩亲率大军在淮河与敌军对峙,战事一触即发。和前线的剑拔弩张相比,大后方的会稽,还是歌舞升平。
  永和九年的绍兴兰亭天空中,悬挂着一轮红月。
  月变色,将有殃。
  这不是一次文人的聚会,而是一次北伐前的调和。
  当时北伐的统帅,有两个人选,也就分成了两派。一个是桓温派,桓温是当时最高的军事统帅,但受到朝廷的猜忌。一个是殷浩派,殷浩是个名士,是东晋皇室用来牵制桓温的。这两派都有人参加兰亭雅集,桓温的儿子亲自来参加,殷浩手下的两个将军也来参加了。
  对于王羲之来说,右将军的职务,使他成为这次会议上的关键人物。右将军不是一个虚职,在当时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
  而桓温和殷浩两个人积怨很深,对于王羲之而言,一个是他上司,一个是他朋友。他想通过兰亭集会调和两人的关系。
  但在这次会议上,调和失败了。
  《兰亭序》后半段他大声疾呼,带有悲愤的情绪,就是因为这次会议无疾而终,而《兰亭序》千古悲凉的密码也就在这里,半年之后,殷浩率领七万大军北伐,以惨败告终,被废为庶人。
  兰亭之会,终以悲剧收场。王羲之右将军的政治生命也就此结束,六天后王羲之辞官回家,舍宅为寺,带着家眷,悄悄归隐了。只留下一泓墨池,一个兰亭,一段风雅传说。”

  接着安培寇海又取出一张符印件,这是一封楼言写给赵兴国的信,信上写道:
  “问赵兄好,
  兄得信后,查阅古今典籍,唐太宗派出使者寻找《兰亭序》一百多年后,曾有一个叫裴通的道士和几名道友游览了道家第二十七洞天的金庭观,写过一篇《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
  这篇收录在《全唐文》中的文章,清晰地描述了金庭观:王羲之家于此山,书楼墨池旧址犹在。
  兄又在宋代地方志《剡录》一书中查阅到了如下记载:金庭观,有丹池赤水,旧为右军宅。
  综上所述,要寻金庭位置:一个是书楼墨池,一个是丹池赤水。
  得闻兄发现野牛湾有赤色之水喷涌而出,固我将于下月初八动身前往与兄一聚。”
  查文斌看完后把书信又交给了风起云,他起身道:“这又能说明什么,史书记载唐太宗因痴兰亭序之书法,曾三次派人前往王羲之第七代孙僧智永嫡系的再传弟子辩才和尚处花重金够买,辩才不依,后用派监察御史萧翼使诈从辩才和尚骗取处骗取兰亭真迹,这件事后被唐朝大画家阎立本用一副名画《
  后唐太宗招天下名匠临摹兰亭以传后世,关于兰亭的后续一直颇有争论,有说被太宗带入昭陵下落不明,也有人说至今还藏在武则天的乾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兰亭真迹都早已流落它处,断然不会还在这金庭附近,你何以就凭借这几封民间书信就敢冒然前来,似乎有些太过草率了。”
  “啪、啪、啪”八字胡一边鼓掌一边走过

  来道:“查文斌不愧就是查文斌,不光本事了得更是学贯古今,配得上仙风道骨四个字,”他伸出手道:“查先生,您好,我叫张天仇,是来负责协助二位的。”
  查文斌瞥了他一眼道:“中国人?”
  张天仇收起手,不过却没有丝毫尴尬,反而是哈哈一笑道:“您想想,若是真找到了《兰亭序》那将会是一件多么轰动的新闻。当然,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想证实它尚在人间,从未想过把它占为己有,这种无价之宝若能面世,自然是要把它献给国家的……”
  查文斌毫不客气的打断了他的讲话道:“我保证你连这里的一个石子都带不出去。”
  “查先生何必这般有敌意呢,”张天仇道:“我只是一个中国文化爱好者,只要是能保护文化的事情,我都是愿意资助的,当然我的前提是保护好它,而不是破坏。
  我的人,研究兰亭序已经数十年,我坚信《萧翼赚兰亭》中的《兰亭序》它的确出自羲之之手,但绝非原版,而是羲之自己的临摹品,因为《全唐文》中明确记载:永和十年,羲之辞官隐居,带家眷奴仆数百人,后他每日和好友支遁、许迈等人纵情山水之间,并发出了“我卒当以乐死”的感慨,但是当他再次书写兰亭序时前后不下数十遍,却怎么都找不到当时的感觉,只因《兰亭序》是一份激情之作,是因为将相不和的内斗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失败。

  作为曾经的右将军,他不愿意承认国家的失败仅仅是因为将相不和的内斗所致。这个秘密足以让东晋王朝蒙上羞愧,也足以让他这个身负调和重担的右将军成为一生的心痛,所以这个理由足以支撑他会把原版真迹带入属于自己的地宫。”
  张天仇的这番话无疑是让人震惊的,虽然史学家关于《兰亭序》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而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死后把《兰亭序》带入了地宫昭陵之中。
  并在文德皇后下葬后,李世民在陵墓上竖了一通石碑,上刻圣旨曰:“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意思是,我这个陵墓里什么宝贝都藏,想盗墓的人就别费心了,省得白费力气!
  不过,这并没有阻止昭陵被盗的厄运,唐末黄巢起义先是席卷了昭陵的地面建筑,后唐灭亡后,五代梁国人温韬担任耀州节度使,所辖关中之地,此人率领军队用七年时间挖开了十七座唐朝帝陵,所掠诸陵宝物不可胜算,是中国历史上盗掘帝陵最多的盗墓贼。
  其中,《旧五代史?温韬传》载,温韬在任七年,“唐诸陵在内者悉发之,取所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这里的钟王指的便是王羲之,唐书中说李世民弥留之际,曾嘱托太子再三将《兰亭集序》真迹陪祭。太子出于孝心,将其装进铁匣内放入墓中。至此,《兰亭集序》真迹消匿于世,至今无踪。
  而在民间说法里,温韬把这些珍贵的书画盗出后,他看上的是装裱在书画外的华丽绸缎,而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于是令手下把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把作品扔了。还有一种说法则是被真迹武则天占为己有,带入了乾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