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时代》
第3节

作者: 寒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震动陈韶的并非只有穷困与死亡而已。在印度,陈韶见到了另外一种英国人。
  在大周有世界各国的外交人员,也有各国商人。这帮家伙们穿着得体,礼貌温顺。面对华夏人总是笑脸相迎,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少数外国人甚至得到了华夏人的喜爱,融入了华夏社会。
  在印度的英国人则完全不同。
  粗壮肥硕的英国丨警丨察率领殖民地的印度丨警丨察杀进骨瘦如柴的印度穷人堆里,简直是虎入羊群。油腻的壮汉们挥动手里木棍左抡右打,那份张扬,那份挥洒自如的嚣张,那份理所应当的从容。与陈韶见过的英国佬判若两人。
  离开印度之后,陈韶在6月初抵达了奥斯曼帝国。比起印度普通人的穷困,保持了独立的奥斯曼帝国或许稍微好那么一点点。然而奥斯曼帝国正在欧罗巴列强的压迫下摇摇欲坠。帝国军校学员们大多出身奥斯曼中上层,在时间不长的接触中,陈韶能够感受到这些人对欧洲列强的愤怒与惶恐。
  这一切,与历史书籍和文章中描述的1840-1870年大周30年混乱竟有些类似。

  回想这些,胸口仿佛被压上了大石头。陈韶加快脚步,想让自己的呼吸更顺畅些。
  背后的秘密丨警丨察李斯特一惊,感觉自己的跟踪好像被发现了。只能放慢些,同时紧盯着陈韶行走的方向。
  陈韶心中仿佛燃烧着一团火,此时恨不得奔跑起来。
  外国发生的事情毕竟是外国,再触目惊心也是别人家的事情。然而在去年冬天,母亲突发疾病,病的很重。陈韶从军校赶去医院,母亲拉着陈韶的手喃喃的交代后事。然而第一句话就让陈韶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什么,“我来自另一个世界”。

  母亲的简短讲述中,那是一个满清获得了胜利的世界,那个世界的华夏在满清统治下并未推行工业化,全面落后的满清遭到工业列强的入侵,陷入集结了印度的贫困与奥斯曼的绝望于一体的地狱光景。
  面对这样的绝境,华夏人民与有识之士奋斗了一百多年,才让华夏重回时代巅峰。
  便是到现在,陈韶依旧觉得那是母亲病中的呓语。然而那番话却如同一根刺般扎在陈韶心头。母亲对噩梦的描述,向陈韶展现出一个可能,华夏作为当今世界顶级列强的地位绝非天命所归。历史上的一个变化,就可能让华夏跌入万劫不复的命运。
  重病中母亲的对过去的描述很简短。她用尽力气向陈韶预言了一个未来,陈韶从未听别人说过,更是从未想到过的未来。
  即将开始的新世纪绝非过去美好生活的延续,战争与**的巨变持续不断,短暂的和平不过是战争之中的喘息。绵延了一百年的巨变,对于选择军人为职业的陈韶,这样的未来……
  之后,母亲昏迷过去。在她陷入昏迷之时,嘴唇依旧轻轻蠕动着,好像在说什么。陈韶却一个字都听不到。
  当晚,昏迷中的母亲体征平稳了。两天后,她的身体状况快速好转。一个星期后,陈韶试探着询问正在吃苹果的母亲,那个预言后半段是什么。母亲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陈韶,让陈韶猛然生出自己是个傻瓜的感觉。
  母亲博学多才,在科学与艺术上都有极深的造诣。她是大周最著名的流行乐家,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曲。病中对区区噩梦的描述和那些直击人心的歌词相比,也算不得什么。
  直到亲眼见识了印度与奥斯曼帝国的现状,针刺般的感觉变成了触及到就会惶恐的心情。
  殖民地印度的麻木是如此真实,被英国丨警丨察痛打的印度人乖顺的挨打,然后等着下一次殴打。
  奥斯曼孱弱帝国的绝望是如此真实,奥斯曼帝国的军校生们决绝的表示,谁向俄国宣战,奥斯曼就支持谁。
  陈韶能理解这些感受,却不能理解为什么印度与奥斯曼帝国为何不靠自己反抗敌人。
  就这么一路快走,进了大周驻德国大使馆。见陈韶回来,大周驻德国情报科的郝中校问道:“东西送到了么?”
  “嗯。”陈韶应了一声。
  “出了什么事?”郝中校警觉起来。
  陈韶只能答道:“那人没事,我也没事。就是想起了点别的事情。”
  “什么事?”郝中校不解的问道。
  陈韶犹豫一下才问道:“中校,你觉得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
  “呃?”郝中校有些愕然,搞不明白陈韶在想什么,“什么叫世界变得更好?”
  陈韶本想把母亲预言中席卷整个世界的战争预言讲出来,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自己就是军人,陈韶完全不能接受这样惨烈的战争。陈韶认为会喜欢这样战争的军人一定是疯子。
  为了不让自己看上去像是个疯子,陈韶换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中校,新世界的和平能一直维持下去么?”
  郝中校静静的听着陈韶的说法。今年是大周第三个一百年的开始,也是西方新世纪的开始。哪怕只是这么一个年份数字,就让陈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经过1840-1870年的内乱,大周1870年新政后科技工业突飞猛进,社会变化日新月异。

  大周之外的世界,经历过亚洲中西战争,南美解放战争,欧洲普法战争,北美南北战争。也已经享受了三十年和平。在欧洲短短一个月,陈韶见到的报纸上普遍宣传列强们将在新世纪中拥有更多进步与理性,20世纪必然是一个和平的世纪。
  郝中校是东北人,听着陈韶的心里话,一句‘傻狍子’差点脱口而出。还在中校做情报工作,内心镇定,保持住了沉默冷静。
  然而中校不禁怀疑起保定陆军学院校长宋岚中将怎么会在陈韶的评语中写下‘意志坚定,政治可靠’的评语。一个军人竟然会相信持续一个世纪的和平,这样的人就不该从军。
  等陈韶说完,郝中校稍微挠了挠脸颊,“陈学员,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发烧拉肚子,生病的时候很难受,但是偶尔来这么一次,对身体免疫能力也未必是坏事……”

  听中校说着军校里面司空见惯的话,陈韶明白自己没办法和郝中校交流此事。双方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郝中校也不喜欢这样的讨论,见陈韶没有坚持他的奇怪念头,也就说了几句,就不再提及此事。
  陈韶默不作声,中校则盘算着要不要相信陈韶,让陈韶加入下一阶段的行动。
  中校觉得,军人的价值就要在战场上体现。列强都是不是傻瓜,当然很清楚战争的危险。英国会毫不迟疑的在殖民地对土著发动军事行动,但是派遣军舰巡弋示威,除了过程中小心谨慎,不能做出超出威胁范围的军事动作。甚至会提前偷偷与被威胁一方的列强私下沟通,决不能搞出擦抢走火的事情。
  左思右想,又觉得陈韶在执行情报工作中表现得很好,而且能说这样的话,也说明陈韶只是想的太多,却也是个对上级诚实的军人。
  “陈学员,你马上就要去巴黎了。对吧。”

  “明天晚上的火车。”陈韶应道。
  “这次你去巴黎,去见那边的负责人徐树铮上校。他会给你安排任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