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
第55节

作者: 扬光RC
收藏本书TXT下载
  韩诗中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该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颇为曾子城所称。

  一想起游学之事,子城不由得忆起岳麓书院时与刘郭二子交游之境,开始怀念起好友来,于是便踱步赋诗曰:
  旧雨曾遗尺鲤鱼,
  经年不报意何如?
  碧树那知离别憾,
  青灯偏照故人书。
  边吟诵边默记,待回长沙会馆租住房间时再录下。
  曾子城也正是于长沙会馆寓居时熟悉柳宗元的。

  知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领军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韩柳在创作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氏在游记、寓言方面,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之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尽人皆知。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其论说之文,以哲学、政论为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以《天说》存世。
  后期曾氏每每忆起,总觉恰恰此一时期奠定其对韩柳文之喜爱,亦使之获准良多。知韩柳,并不仅仅其文,亦从其生平、经历,以其文针弊时端、为官为政等,都有不少之启发,而影响其终生。对作为颇具影响的曾氏来说,一下子明白了“文章原来也可以这么写”的豁然开朗之感(未完待续)。
  日期:2022-06-22 04:08:23
  不一样的曾国藩(106)
  第十五章
  长沙会馆知韩柳 卖衣购书传佳话

  返乡途中卖衣购书传佳话
  一年很快过去,不知是何原因,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恩科会试中,再次无缘登第,只好返湘。
  想回家,可身上没钱,怎么回事呢?曾子城情急之际,突然想到一个人。此人叫易作梅,是江苏睢宁知县,也是长沙府湘乡县人,与父亲关系修好。主意已定,就先向身边同门借了点零钱、简单准备下就出发了。决定先到睢宁,等找到易作梅时再行张口借钱之事。曾子城决定走东路乘船南下,在向易作梅借银后,再到江宁拜见心仪乡贤——陶公,以了却仰慕结交之心愿。
  一路虽曲折蜿蜒,漂流行驶缓慢,但曾子城并未感觉到心烦。因深受陶公之经世思想之影响,曾子城此行前则决定趁此行东路,乘船绕行之际,多花些心思浏览所经之地之地理物状,亦将经过之地山水湖河、道路水渠转折、州且村舍集铺(镇)、时节天气、风土人情等都尽可留心记下,尤其是对漕运之政事、生产之农事也留心辑录,一路下来所记各篇已有多卷,所积渐厚,心中自是欣喜,好似早已忘记了未及第之不快(曾氏也万万没想到,此一时期的随意之做,竟然为其十几年后与太平军相持、以及二十多年后的剿捻做了大量铺陈之作,使其有堪大用。难道历史真的会有“轮回”之说?)

  话说曾子城一路随船行走、一边描述记录所见。当行至濉宁时(还有一说是在江宁)上岸,粮船停留补给,曾子城上岸到街头逛书市。当走进一书店,看见赫然排列半面墙的“二十三史”,不由让爱书如命的曾子城怦然心动(亦有说是“二十一史”)。在此之前,曾氏从未见过如此大部头的珍贵古书,非常想得到它。“二十三史”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巨著啊,肯定是价值不菲!按当时所需,可能需要上百两银子,囊中羞涩的曾子城很是为难。本就手头紧张,更不可能有钱买这么成套大作。本是就想向易作梅借款,干脆先去易府借款再说。而借银之事,尚有段子流传:

  一说是:经打听知其县令乃同乡易作梅,便向其借银100两(作者注:如从这一说,从易的县令之职来说,濉宁应该更符合事实些,那时的江宁是现在的南京,如任职南京,至少是州府之职了。如若是江宁,也有可信之处,那就是探望偶像陶澍,又可借机向陶借银买书;但因门人之误阻挡而未能见陶,故又向县令易作梅借银,则可圆此说了);一说是:借银之后,买书银两还是不够。于是,一番纠结之后,便狠心将行李当了出去,但所需银两还是不够,再度将京城御寒棉衣脱下,才勉强换够买书银两,果断将整套“二十三史”全部买下。不曾想,书籍竟装了满满几大箱。看到这些收获,曾子城完全沉浸喜悦之中,一时顾不上天尚微寒,也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怎么说,其痴情爱书之情之状确实可敬可信,也足以令人感慨了。

  另一则,则说向易借钱之过程:到了睢宁上岸后,一路打听到了易家府上,见了易家仆人径直道出原委,易家仆人告知子城易知县下乡,可能一时难以赶回。子城觉得此计早已决定,坚持进家等候。于是,易家仆人将曾子城引入家中客厅,他就在厅内静静坐了两个时辰。易作梅回来路上听仆人说起此情,心想:此人颇不简单,定力如此之强,实是令人惊叹。
  等易回到家中,于客厅看到曾子城依然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家人讲已经这样坐了两个时辰。只见曾子城的两只脚下,只有一片湿湿的脚底水印,说明在此期间竟然也丝毫没动。仅就这份毅力与坚韧,几人能做到?仅就此份安定与气沉就可注定此人定成非常之事。

  这易作梅也一牛人,在知其定力,又觉曾子城谈吐不凡时,更料定其日后必成大器,还没等子城开口借钱,就主动借给他100两纹银子,还问是否够用。100两银子,是什么概念?这个份量,于易作梅来说也相当于一笔巨款,一下使出亦不简单轻松。因为按清例七品知县的易作梅,一年之俸禄也不过45两。而一次性就借给曾子城相当于他两年多的俸禄,果然足够豪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