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
这个问题真正出现的时间远远不是昨天,第一个提出这个脑洞的人甚至不是小牛自己。
但徐云的出现,却令这个疑问在小牛脑海中的印象更深了不少。
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
对于这个神秘的‘力’,小牛其实已经有了些许切入的头绪,那就是开普勒三定律。
根据开普勒三定律,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在沿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动。
所以包括小牛在内的很多人就猜想,平方反比律和开普勒三定律之间应该寻在着某种联系。
但问题在于,要想实现两者的互推,必须用到一个还不存在的数学工具——小牛称这个工具为流数术,是一种已知流量间的关系,求它们的流数的关系以及逆运算的方法。
眼下小牛的推导已经完成了一小部分,却卡在了化简二项式(P+PQ)^m/n的问题上。
这已经是他第六次尝试对二项式进行化简了,然而依旧没法成功将它简单展开成级数。
若是连这个关卡都没法打通,从何去谈解析那种神秘的‘力’呢?
因此一时间,小牛有些烦躁,心思自然也就逐渐开始宽泛了起来:
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出发去威廉舅舅家了......
好想么么哒莉莎啊......
也不知道舅舅家的粮食还有多少,毕竟多了个肥鱼的口粮......
等等!
想着想着,小牛忽然意识到了什么,飞快的转动了几下脑袋:
肥鱼呢?
现在离他出去打水已经超过了半个小时,再怎么着也该打水回来了——那小子总不可能跑泰晤士河去打水吧?
想到这位东方人与自己约定的生活费,小牛立时有些坐不住了。
于是他连忙放下笔,快步走出了屋子。
嘎吱——
推开门后,小牛熟稔的朝水缸处走去。
没想到刚拐过墙角,便见到了一手拿着眼镜、以亚洲蹲姿势蹲在地上的徐云。
发现徐云并非自己想象中的出了事,甚至还有几分摸鱼的迹象,小牛的暴脾气立马就涌了上来:
“FU.....”
结果某个词还没出口,便被他硬生生的拦在了喉咙口。
制止他发音的不是起点的审核系统,而是......
徐云背后墙角的阴影上,一簇面积不大但却清晰可见的......
七色光!
园林房外。
随着小牛的出现,徐云这才像是‘感应’到了什么一般。
脸上浮现出了三分羞愧、三分惊讶以及四分慌乱,急匆匆的将眼镜收起:
“对不起,牛顿先生,我一不小心忘记了时间,现在我就......”
没等他说完,小牛便出声打断了他:
“那是什么?”
“啊?”
徐云眨了眨眼,将眼镜挥了挥,装傻道:
“如您所见,这是一副眼镜。”
小牛朝他摇了摇头,说道:
“我当然知道这是眼镜,13世纪中期培根爵士的杰作,我的导师罗文先生便有一副高价订制的镜片。
我问的是....墙上的那道七色光是什么东西?”
徐云闻言,脸上恰到好处的浮现了一丝如释重负的表情,演技简直吊打某些小鲜肉:
“哦,您说那个七色光啊,那是一种色散现象。”
“色散现象?”
徐云点点头,解释道:
“在遥远的东方国度,有一位名叫韩立的爵士,天资非凡。
他发现太阳光在通过三棱镜折射后,会被折射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主要颜色的彩色光,便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色散现象。”
徐云此话一出,小牛先是一愣,旋即顿时瞳孔骤缩!
了解光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
直到17世纪有人用棱镜使太阳光产生色散,才揭开了颜色的秘密。
而这个人就是......
牛顿!
并且很凑巧的是。
小牛做棱镜实验的时间是在1666年1月14号,离现在也不过三个月而已!
根据小牛在《光学》一书中的描述,他对于光线的好奇开始于1665年6月中旬。
当时他在研究斯托克借给他的望远镜时,忽然发现了歪曲形象中透出的色彩,由此开始了对光线的研究。
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小牛尝试过各类大小的凸透镜,却依旧没有发现自然光的奥秘。
同时由于二项式化简的问题,他暂时性的将这个想法给搁置到了一旁,准备等有空了再好好研究。
结果没想到.....
在徐云这位东方来客的身上,他居然如此戏剧性的见到了光的色散,或者说......
光的真相?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对徐云道:
“肥鱼,你再演示一遍....唔,我免你一天的饭费。”
看着鱼儿已经上钩,徐云嘴角扬起了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手上则乖乖照做。
只见他将眼镜最厚的边缘对着太阳,调整出了一个比较微妙的角度。
片刻之后。
一小簇的七彩光谱再次投影到了阴影处。
通常情况下来说,色散实验的操作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镜子和水,二就是三棱镜。
不过如果你的眼镜度数足够高,那么眼镜边缘的部分也可以临时做到色散效果。
因为近视镜是凹透镜,左右两边比较厚,特别是高度数镜片,此时光学特性会有棱镜的性质。
当光照射到镜片时,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一样,就把光源中的各种色光分散开来了,然后再进入你的眼睛,这就是彩虹。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镜片边缘区域看见物体边缘或轮廓线时,会出现色彩分离的原因——其理论依据就是光的色散。
什么,你问技术因素是什么?
当然是配镜师傅技术差啦.......
“成红、橙、黄、绿、蓝....这是青色吧?青、紫,上帝啊......”
看着太阳光在镜片的折射下出现了七彩色散,小牛激动的嘴唇都在颤抖:
此前提及过,小牛是一位坚定的教徒,因此他坚信世间万物中一定藏有某些造物主留下的密码,投映着世界的真相。
而经过色散的七色光......显然就符合这一条件。
随后他猛然转过头,死死地盯着徐云:
“肥鱼,那位韩立爵士对于这种现象有做出解释吗?”
徐云张了张嘴,正准备将色散现象的前因后果说出口,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发出声音。
与此同时,他的眼前忽然再次出现了一道提示框。
提示框上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个黄色的感叹号在闪动。
很明显。
由于某种‘规则’原因,徐云对小牛的剧透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或者说要徐循渐进才行。
不过仔细想想,这倒也正常。
否则徐云直接告诉小牛F=-(GMm/r^3)r的矢量式不就完事儿了?
于是徐云思索了一番,说道:
“牛顿先生,韩立爵士只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却没有对它的原理做过多解释。
毕竟这只是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发现罢了。
后来韩立爵士在一次冒险中意外失踪,至此渺无音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