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纪》
第44节

作者: 极品白菜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吡虫啉您了解吗?”
  “吡虫啉?”
  田良伟点点头,虽然他的主攻方向是免疫与慢性疾病,但能成为华夏工程院院士之一,他对于吡虫啉这种诞生了三十余年的神经性杀虫药自然也是不怎么陌生的:
  “第一代烟碱类杀虫剂嘛,现在独属优化到了第三代,这些年广谱性逐渐在减弱,甚至有些掉队了,怎么,你有想法?”
  徐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继续问道:
  “老师,你觉得吡虫啉还有研究前景吗?”
  “这个不好说,国内外大多数机构都在鼓捣这玩意,但进展都非常缓慢。”

  田良伟摇了摇头,食指朝地板指了指:
  “比如咱们三层的创智实验室就一直在研究这类问题,不过目前几乎没什么声音,除非吡虫啉能独属优化到第四代,否则现在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小。”
  说道这儿,对徐云也算了解的田良伟隐约察觉到了什么,问道:
  “小徐,难道你对吡虫啉的新方向有了什么思路?”
  徐云点了点头,从身上取出了一份自己抄写归纳的纸张:
  “是有点浅薄的想法,老师,您看看这个。”

  田良伟接过纸,摊平后轻轻一抖,右手从桌上拿起了一副老花镜,认真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瞳孔微微一缩,猛然抬起头看向徐云:
  “信息素?”
  “信息素?”
  办公室内。
  看着一脸诧异的田良伟,徐云肯定的点了点头:
  “没错,我认为第四代吡虫啉的切入点,就是信息素。”

  田良伟轻轻推了推眼镜,表情有些凝重与迷惑:
  “详细说说?小徐,你可别告诉我,你说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把信息素和吡虫啉在成分上杂糅起来——淘宝上衣蛾信息素的粘板十块钱我能给你买二十片回来。”
  信息素,也称做外激素。
  指的是由一个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物种的其他个体通过嗅觉器官察觉,使后者表现出某种行为,情绪,心理或生理机制改变的物质。
  比如人类成体便会散发信息素,甚至还有一种叫做费洛蒙的香水售卖。
  目前对于人具体的信息素组成科学界还有争议,不过接受度比较高的物质分别是男性的素雄二烯酮,以及女性的雌四烯醇。
  信息素最丰富的地方在腋下和胯部,诸位可以闻一下这两个地方的味道,是不是和身体其他位置的味道不太一样。
  徐云高中的时候,有个朋友老是说班里有个女生身上的味道好好闻,好奇之下,徐云在课间操排队的时候试着吸了口气。
  好家伙,淡淡的狐臭味。
  这就是信息素反馈的不同,喜欢的人特喜欢,无感的人特厌恶。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胳肢窝的味道好好闻”其实是一句情话......

  而在虫害领域,昆虫信息素的使用范围就很广了。
  信息素的优点就是靶标性强,不伤害天敌,无农残风险,缺点也是靶标性强,对其他害虫无效,并且只对成虫有效,对幼虫无效。
  因此信息素目前相对来说存在比较高的局限性,算是一种辅助手段。
  也就是用这玩意儿把虫子吸引过来,然后用粘板或者盒子之类的东西困住再进行下一步处理。
  再先进的就是把信息素和生物毒剂杂糅在一起,和面似的搅成一团,然后把目标吸引过来啃毒药......
  面对田良伟的顾虑,徐云先给他倒了杯茶,随后说道:
  “老师,我理解您的意思,您放心吧,我钻的不是那种概念上的空子。”
  随后他从身上掏出纸笔,边写边解释了起来:

  “我的想法是能不能通过某种合成技术,将信息素与吡虫啉结合成一种新的强效毒药?
  比如它既具备信息素的吸引功能,又具备吡虫啉的多代传播效果?也就是信息素会随着吡虫啉的扩散而扩散?”
  看着徐云在纸上洋洋洒洒写的几行字,田良伟隐约有些懂了:
  “合成新型毒药?我好像有些明白你的意思了。
  普通的杂糅药物是通过信息素吸引目标,让它吞食毒药后进行扩散传染,但由于没有携带信息素的缘故,多轮传播的效果曲线一般不会很理想。
  而小徐你的想法就是让毒药也具备信息素的效果,等目标离开了诱饵处后,自身就成为了一个散发信息素的新诱饵,甚至可以传递多代?”
  徐云点点头,肯定道:

  “没错,这就是我认为的第四代甚至第五代吡虫啉的方向。”
  田良伟抿着嘴仔细思索了一番,脸上的表情依旧有些不乐观:
  “理论上似乎可行,但技术上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目标单一,一种昆虫的信息素只能对本物种的成虫有效,比如我之前提到的飞蛾粘板,它只能捕捉到飞蛾,其他的苍蝇蚊子根本没法捕捉到。
  二就是合成起来需要突破对应的信息壁垒,这点实在是太困难了,否则那些知名公司或者实验室早就把它搞出来了。”
  说着说着,田良伟便不禁摇起了头。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目前几乎所有的信息素毒药,都是通过物理杂糅的方式制成的。
  这种生产方法不能说生产企业是傻X,而是因为他们做不到将信息素与生物毒药合成为一个全新的物质。

  作为国内生物医院的权威大拿,田良伟自然清楚信息素与生物毒剂的合成到底有多困难,眼下拜耳、辉瑞、罗氏、诺华这些公司都在朝这个方向进行研究。
  这种技术的突破对于科学界来说起不了多少波澜,别说诺贝尔奖了,连卡里夫奖或者拉斯克奖都摸不着边,但背后映射的市场却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然了。
  这些实验室结合标的大多都不是吡虫啉,而是三代的呋虫胺。
  毕竟在那些尖端实验室里,吡虫啉与呋虫胺相比就像是苍井比之于三上老师,不属于一个时代的概念。

  看着不知道想到什么不太好的回忆的田良伟,徐云倒显得很平静,只见他在纸上又写了一行字:
  “老师,您看看这个。”
  田良伟下意识的朝纸上看去,过了一会儿,他有些迟疑的道:
  “这是.....甲基化的烷烃?”
  徐云点点头,在其中一个CH3中间划了一横,代表将其抹除。
  田良伟轻咦了一声:

  “单手性甲基?”
  徐云继续写出了一行字:
  CH3(CH2)2CH=CHCH=CH(CH2)8CH3、[Ru(p-cymene)_2Cl_2]_2、(HCHO)n、ZnBr_2、CH_3COON、DCE(CH2CLCH2CL)以及一个吡啶官能团。
  “老师,您觉得这个反应能成功吗?”
  看着徐云写出来的这一行字,田良伟先是一愣,旋即拿过笔,飞快的在纸上和心中演算了一遍:
  “去掉一个CH3...C-H键环化....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直接对底物碳氢键进行切断?
  导向基团形成中间体C-M.....咦?好像还真能和吡啶形成选择性羟甲基化?”
  众所周知。

  羟甲基化官能团在药物和生物活性小分子中广泛存在,它对醛类进行亲核加成,得到相对应的醇、醚或酯类产物。
  如果去掉信息素烷烃右上角的一个CH3,在钌催化的作用下,它在理论上是能够和吡啶形成化合物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