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咱们边溜达边说。”
徐云乖乖跟上。
或许是生命科学学院落座在此的缘故,科大西区的绿化措施做得相当完善,随处都可以见到树木林立的小道。
不久前西区景点之一的西湖,还从鲁东的养殖基地引进了六只黑天鹅,自然环境要比其他两个校区更协调一些。
徐云和潘院士就这样随意的走在一条绿荫小道上,过了一会儿,潘院士先挑起了话头:
“小徐啊,你的博士答辩应该快到了吧?”
徐云从肩上摘开一枚枯叶,答道:
“快了,本来是定在明年五月份,不过田导帮我提到了明年三月,具体应该是三月中旬吧。”
潘院士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国内在职研究生答辩的时间一般是12月,全日制一般在五六月,不过直博偶尔可以开个特例,提前到三月举行答辩,随后他继续问道:
“小徐,我记得你生物学的学术论文已经发表过了?”
徐云嗯了一声,笑道:
“没错,去年就发好5篇SCI了,不过真正有价值的就两篇,一篇勉强凑到了二区。”
“那也很不错了。”
潘院士赞扬了一声,停下脚步,认真的看向徐云:
“那么小徐,接下来这小半年.....有没有兴趣到我这儿帮把手?”
“啊?”
徐云闻言先是一愣,但很久,两辈子累加起来的丰富科研经验,令他瞬间便明白了潘院士这番话的意思:
“潘导,学校要有大动作了?”
作为一位在读的物理研究生,徐云被潘帅或者其他几位大佬喊去打下手是很常见的事儿,如果只是简单的普通研究课题,潘帅没必要问出上面那番话。
因此很明显,潘帅希望自己打下手的研究项目,一定是个规格高到惊人的大项,甚至严格到需要潘帅亲自来‘面试’!
面对徐云的疑惑,潘帅轻轻点了点头:
“没错,最近我们在一个...唔,一个领域内得到了一些技术突破,所以准备上马一个新项目。”
徐云有些好奇的看了他一眼:
“潘导,能说说什么项目吗?当然,如果连名字都要保密的话当我没问。”
“没那么严重,名字还是可以说说的,毕竟技术才是核心嘛。”
潘帅笑着摆了摆手,看上去信心十足: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就要进行十五光子纠缠实验了!”
“同学,打搅一下,你刚才说的......什么三角?”
听到这番话,原本就因为书籍掉落有些意外的两位女生顿时一愣,旋即抬起头看向了徐云。
只见那位高个儿女生目光有些古怪的看了他一眼,说道:
“就是杨辉三角啊,怎么了吗同学?”
另一位名叫月月的女生则要心细一些,目光在徐云拿在手上没事转着的一卡通上停留了一会儿——研究生一卡通和本科生一卡通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虽然不清楚眼前这个男生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但这种学历的校友理论上不应该不知道杨辉三角。
所以下意识的,这姑娘便觉着面前的这个男生多半是想找个理由搭讪。
这种情况在图书馆还是挺常见的,有些比较腼腆的会传小纸条或者用答题为借口接近,有些则会主动搭讪想要微信。
还有一些成绩好的猛人就牛x了,这类人多半是研究生,他们会偷偷记下对方的阅读书籍,确定目标年级后申请去做助教啥的。
徐云便认识这么一位牛人,博士第一年了两篇二区论文,结果为了追学妹跑去大一当助教。
然而很悲剧的是,那位牛人在成为助教的第一天,第一只脚刚踏进教室,就现学妹笑靥如花的看着他——注,坐在男朋友的腿上。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不过由于科大历来治学严谨,所以无论男生女生都没做出过啥过激的举动,算是一种青春期的正常萌动吧。
除非是真的被骚扰多了,才会去建议助教或者辅导员介入,
因此名叫月月的姑娘也只是轻轻拉了拉同伴的衣服,示意别交流太多,能以杨辉三角为借口的理科生,多半哪里有些不对劲。
不过徐云却没在意这些,他的心思全部被对方所说的话给吸引了:
“你是说.......国际上也叫杨辉三角?”
“对啊。”
“那么帕斯卡呢?”
听到帕斯卡三个字,高个儿女生的眉头也不由微微皱了起来——能说出帕斯卡这三个字的人,不可能会不知道杨辉三角吧?
不过出于对校友的基础尊重,她还是耐心解释道:
“帕斯卡三角就是杨辉三角呀,但他公布的时间要比杨辉三角晚很多,所以现在国际公用的都是杨辉三角这个名字。”
女孩的声音很轻柔,眉毛又细又长,说话时一动一动的,就像夏天随风摇曳的柳叶。
但徐云的注意力却从始至终都只关注着她所说的内容,并且越听眼睛瞪的越大。
几秒钟后,他才回过神,匆匆对两位女生说了句谢谢。
接着转身就走。
两位女孩看着徐云跑的比西方记者还快的身影,莫名其妙的对视了一眼:
“?”
过了一会儿,矮个女孩一脸古怪的说道:
“宁宁,传闻科大自古多怪人,今天咱们这算是见到一回了?”
高个女生耸了耸肩,又拉起同伴的手:
“安啦安啦,咱们快找书吧,再晚就闭馆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在两位女生继续找着自己所需书籍的时候,徐云则快步来到了一处安静的书桌边,拿出手机,飞快的输入起了‘杨辉三角’四个字。
很快,网页便显示出了百科词条:
“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华夏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后在1
7世纪中叶由丝绸商人传入欧洲,并于1665年偶然被牛顿在剑桥校史馆中现研究,以此推导出了多项数学成果。”
“帕斯卡(1623----1662)在1654年同样现了这一规律,但他完全归纳并且布规律的时间为1666年。牛顿在其唯一的自传中,明确提及了杨辉三角的出现时间要早于帕斯卡三角,并且在出任大不列颠皇家学会会长后,授予了杨辉三角正式且唯一的名称。”
“1992年举行的日内瓦国际数学大会上,这个几何排列正式被命名为杨辉三角,这也是本土唯一一个国际公认的、独属于本土人名的高阶定理。”
“截止至目前,只有高卢国内尚有少数古学派的数学家一直坚称它为帕斯卡三角,国际会议、论文报告上均以杨辉三角为正式称谓使用。”
随后徐云又搜索了“杨辉三角#丝绸商人”这组关键词,现没有任何详细提及此人的内容,都只是用丝绸商人这四个字带货。
看着面前手机上显示的搜索结果,徐云肩膀骤然一松,复杂的呼出一口气息。
按照搜索结果所显示的结果,杨辉三角的出现并没有对固有定理或者成果产生多少影响,它只是将原本帕斯卡三角在欧洲理数史中的作用给替换了下去。
就像1+2=3改成了1+二=3一样,属于一个简单的取代作用,影响不了结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