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见李楷吞吞吐吐,无非是想说自己是抄的,其实讲真的这次还真让李楷这小子猜对了,但是这个时代确实是没有这首大作,因此贾宝玉是一点都不担心。
围观众人见江南第一才子向人挑战,都是兴高采烈,都在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大。
那马如山听了李楷的话道:“还望贾兄赐教。”
见周围人都在起哄,将贾宝玉的去路也挡住了,心下郁闷道,我总共就出来三次,怎么次次都有麻烦,难道真是天妒英才吗?你这贼老天。就看不得我舒服。
见众人也群情涛涛,贾宝玉知道今个怕是躲不过去,索性也朗声道:“既然如此,今日我便以文会友,与马兄切磋下。”
马如山也是个好斗之人,不然也不会得一个‘江南第一才子’的称号,见贾宝玉答应脸上也露出一丝喜色道:“贾兄果然是爽快之人,不管结果如何,今日能识得贾兄便是值了。”
贾宝玉见马如山满身豪气,心下也对此人有些好感,问道:“不知马兄要如何比试?”
马如山还未答话,便听从楼上传来一声苍老之音“不如我来出题可好?”
从楼上走下来一位衣着朴素的老者,于此间的装扮却格格不入。周围一个身着黄色绸缎的微胖中年人笑道:“阮亭先生今个倒是很有兴致,如此错爱两个小辈,可真是他们的福气。”
李楷见这几人下楼来,连忙上去请安道:“王爷好,徐先生好,今日得见二位真是喜不自胜。”满脸的谄媚之情。
众学士一听这男子是王爷,都纷纷行礼。贾宝玉心知这忠顺王爷现在看起来是风光八面,声望甚高,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倒台,因此贾宝玉自然不会像他人那般谄媚,恨不得一点都扯不上关系,便只是淡淡的问了个好。
忠顺亲王见众人皆是面露恭敬之色,唯独眼前这小子面色淡然,心下微微有些动气,面上却笑道:“众人不必多礼,今个咱们是以文会友,却没什么王爷。”
众学士常听忠顺亲王爱民如子,尤其尊重读书人,今日一见果然如坊间传言一样,都纷纷称赞。贾宝玉在一旁却嗤之以鼻,这种走秀贾宝玉见的多了,自然不会当真。
只听忠顺亲王道:“今日难道阮亭先生有雅兴,来提携后辈才俊,我却是来作陪的。”
见忠顺亲王如此客气的与一旁老者相谈,有人意识过来失声道:“难道是山东徐士祯,徐先生?”
众人也都明白过来,急忙向这老者见礼。贾宝玉虽然没见过这老者,却在书上看过他的大名,知道这徐士祯乃是先皇帝手下的第一谋臣,才华横溢,被称为天下第一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曾做过二十年的阁老,门生满天下,端的是先皇帝最信任的人。但在先皇去世之后,便辞官归隐,四处游山玩水,不问世事,没想到今个倒是在这里见到了。
贾宝玉打量着眼前这老者,一副普通糟老头模样,怎么看也不像,天下闻名的徐士祯,但见到一旁忠顺亲王尊敬的表情,也知不会有假。也上前问了个好。
只见徐士祯道:“老夫适才见两位少年才俊要比试,也想见识下现今天下才子如何。心下也按耐不住,便出声,两位想必不会怪罪吧。”其实徐士祯前两天也听过那首木兰辞,确实不同凡响,据说还是自己老朋友贾代善之孙贾宝玉所作,心想这老伙计总算后继有人了,因见楼下正是讨论的这首诗,也有心见下贾宝玉,便随即下楼。
贾宝玉自然不知道眼前这人还与自己爷爷有旧,回道:“今日见到徐先生也是三生有幸,有先生提点想必我和马兄都会终身受用的。”马如山也在旁赶忙附和道。
楼上的一间包房里,却有几双眼睛一直注释着楼下发生的一切,一个面色有些苍白的中年人,身着华丽锦缎,气质高贵,望着楼下的忠顺亲王淡淡道:“他什么时候来的?不会看到咱们吧?”
“禀主子,是咱们先来的,刚才见您在想事,便没有告诉您。”旁边站着的却是一个老头,这老头恭敬的向那中年人答道。
中年人又饶有兴趣的看了贾宝玉一眼,道:“这小子便是贾家衔玉而生的那个?”
“真是,不过据说这小子不学无数,整日厮混在脂粉堆内,今日一见到跟传言的倒是有些不太一样。”那老头回道。
中年人淡然道:“传言大多不实,楼下那位不还被称贤王吗?”提起忠顺亲王满脸的嘲讽,脸色也浮现一丝恨意,但很快就消失不见。
楼下,只见徐士祯说道:“既然如此,我便出一道题来考一下你们,你两谁先回答上来,谁便获胜,如何?”
忠顺王道:“有先生出题,自然不会出错。”
众人也都连声附和。
徐士祯见二人无疑异又道:“诗词歌赋确属小道,二位乃是少年才俊,应该懂得学以致用,因此今个我出的题目却跟这诗词无关,两位要做好心理准备。”
众人更是好奇,不知这徐先生会出个什么样的难题,就连贾宝玉心中也暗暗猜测。
徐士桢让人分别取来纸笔放在贾宝玉和马如山面前道:“等会我会念一道算术题,你们便把答案写在纸上,谁先做对便算谁赢。”
众人都是读书人,对算术一道也略有所闻,便都凝神在听徐士桢的题目,贾宝玉听后内心却放下心来,他自信凭借自己前世的数学知识足以解答徐士桢的任何问题。而马如山平日对算术也略有心得,见是这方面的问题,心下也有自信。
只听徐士桢缓缓说道:“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何?”
说完马如山便开始在纸上演算,贾宝玉一听,这个问题简直太简单了,就是小学时学的二元一次方程。心下略一算便张口道:“鸡有12只,兔有23只。”
徐士桢听了贾宝玉的答案,满脸的震惊之色,这道问题他以前算过,前后反反复复算了两个时辰才算出来,见贾宝玉随口就出,以为做过,还未说话。一旁站着的忠顺亲王道:“你这小子莫要胡闹,怎么张口就胡邹?徐先生的题目岂是这般容易回答?快些演算。”
贾宝玉笑道:“王爷,你可以问下徐先生看我说的对不对。”
忠顺亲王还要再说,只见徐士桢道:“贾小子你以前可是做过这题?”
贾宝玉前世自然做过很多这种题目,但今世却无,回道:“小子不曾做过,刚刚在心底已算出来。”
众人也问道:“徐先生他算的可对?”
徐士桢点点头,又向贾宝玉道:“有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人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贾宝玉一听,脑海里二元一次方程一解,答道:“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对吗徐先生?”
徐士桢更加惊讶,又道:“今有鸡翁一,值钱五,母鸡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这道题徐士桢演算过两天,才得出答案,先前见贾宝玉如此轻松的回答,便把这题念出来。
贾宝玉一听,这道题是比刚才的困难,有三个未知数,但对于贾宝玉来说还是很容易,心下略一算道:“4只翁,18只母鸡和78只小鸡。或8只翁,11只母鸡,81只雏鸡。或翁鸡12只,母鸡4只,小鸡84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