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百年---为您讲述那段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历史》
第10节作者:
京城老九 当然,对于这一大一小两件事,林则徐是不知道也不关心的。他一如既往的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对于林大人在湖广总督任上的表现就不多啰嗦了,总之是政绩突出,有口皆碑。
一年后就发生了那场因黄爵滋上疏严禁鸦片而引发的大讨论。
日期:2022-05-27 11:33:41
第五章 禁烟前的准备
在收到黄爵滋的奏章后,道光皇帝做了个问卷调查,让各省将军督抚们对黄爵滋的建议发表看法。各封疆大吏纷纷上书反馈,表态支持禁烟。但对黄爵滋提出的将一年限期内戒不掉毒瘾的吸食者全部判处死刑的提议,支持的少,反对的多。
反对者认为戒不了就杀的做法太过严厉。其实这种想法也不无道理,毕竟从古到今,对死刑的量刑都是很慎重的。而且按照当时的律法,如果遇到死刑判决,需要层层申报,最后由皇帝勾决。不仅牵扯省、府、州、县各级地方衙门,还需经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等中央政府部门,手续流程繁多。尤其当时吸食鸦片的人数还特别多,这要戒不了都判死刑,那这些部门的官员上班别干别的了,天天都得走杀人流程。
另外这些清朝官员们心里都清楚,鸦片这玩意就是从权贵阶层开始流传的。在当时别说有很多官员士绅,甚至皇亲国戚中就有不少人吸鸦片成瘾。如果皇帝真的批准了这条法令,那这些吸鸦片的权贵们要是戒不掉烟瘾咋办?真要是案子落到自己手上,这些人杀不杀?不杀就是包庇,降职丢官都是小事,弄不好小命都不保。要是杀了,那得得罪多少人。这事想想都可怕。
所以大部分参与调查问卷的疆臣都提议,既然鸦片的流毒源于广州,那就应该把禁烟的重点放在那里,只要把进口鸦片的源头堵住,瘾君子们找不到鸦片,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吸了。
当然,这种办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把禁烟的重点工作都放在广州一地,其他地区的官员只要在边上加油鼓劲,喊喊口号就行了,何乐而不为。
而在少数的支持者中,态度最坚决的就是林则徐。他在奏疏中不仅表达了对黄爵滋的支持,还向道光提出了关于禁烟的六项具体办法。另外他认为,毒瘾并不是戒不掉的,为此在奏疏的结尾还附上了戒烟药的药方。
两个多月后,他又二次上疏,重申了鸦片的危害,再次请求严禁鸦片。就是在这道奏疏中,他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本就打算禁烟的道光,在看到林则徐的奏疏后,立刻下旨,宣林则徐进京朝见。
在接到进京谕旨的前几个月,林则徐还有一件高兴的事。他的长子林汝舟进京参加会试,一举高中殿试二甲第六名,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这让林则徐激动不已,还特意给道光上了一道谢恩折子。
眼看着儿子中进士,入翰林,林则徐心里的那份高兴是可以想象的。一心想着经世报国的他,也必然会认为自己的一生志向终于后继有人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儿子很有出息,但真正能够继承他的衣钵,甚至扭转乾坤,挽救大清于水火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与他儿子一起在京参加会试的两位湖南籍考生。
这次已经是这二人第三次到京参加会试。不过考试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一个考中了,一个落榜了。考中的那个叫曾国藩,落榜的那位叫左宗棠。
此时这两位在将来为大清续命的中兴之臣还都只是个小角色,一个刚刚登上政治舞台,一个连登台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他们的事咱们后边再详细说。
相较于这两位晚辈,此刻的林则徐已经走到了舞台的中央,即将迎来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日期:2022-05-28 15:30:18
陛见
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奉旨进京。路过直隶的时候,受到了直隶总督琦善的热情接待。其实一年前这哥俩也见过一次,那时林则徐来京受任湖广总督后,南下经过保定也曾受到了琦善的款待。
这次林则徐进京的原因,琦善很清楚。对于禁烟的问题,琦善的态度很明确,那是大力支持的,并且斗争的大方向也越来越明确了,就是在鸦片走私的源头广州禁烟。而此时皇帝召见林则徐,明眼人大概都能判断出,禁烟这工作大概率会落在这个人身上。
至于琦善和林则徐见面时具体聊了什么,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清末的一本笔记小说里提到了一些。在这次谈话里,琦善提醒林则徐,在将来禁烟的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别挑起外交争端,从而引发边境冲突(嘱文忠无启边衅)。而林则徐对此却没放在心上(文忠漫应之)。
至于两位大人是否真聊到了“边衅”问题,没有其他的史料进行佐证。但进京后的林则徐确实感受到,“边衅”问题还真是京城大佬们关心的重点问题。
道光对林则徐一直是很器重的,在林则徐抵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召见了他,而且在之后的几天里连续召见了八次。这八次召见具体聊的内容没有详细记载,不过林则徐的奏对肯定让道光十分满意。因为每次召见的时候,道光都赏赐林则徐跪毡垫。看过清廷剧的朋友都熟悉,无论是大朝会还是皇帝单独召见,大臣们一般都是直接跪在地上的。
而第二次召见后,道光又下了一道谕旨,准许林则徐紫禁城骑马。这就是莫大的恩宠了,按照清朝的管理制度,紫禁城属于禁区,是皇帝的专属区域。普通百姓不能进宫,而朝廷命官在宫内只能步行,并且不能随意走动。所以在紫禁城的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外均设有下马碑。有兴趣的朋友去参观故宫时可以去看看。那么与之相对的,皇帝为了展示对某位大臣的恩宠或重视,会特别恩准在紫禁城骑马。
这个待遇实在让林则徐受宠若惊。哪知道光还有更恩宠的。在第三次召见时了解到,林则徐不太会骑马。道光直接表示,那就坐轿子吧。这就更不得了。林大人直接就感激涕零了。当然,道光的这套恩赏三连击除了表示对林则徐的器重和喜爱外,更重要的是对满朝文武释放了一个信号,作为大清皇帝,我将要重用此人。
第五次召见时,道光皇帝下旨,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负责禁烟工作。
随后的三次召见,必然是商讨具体的禁烟方法了。
在京期间的林则徐,除了应召奏对外,还要应付一些官场上的礼尚往来。另外就是和在京的朋友聚一聚,龚自珍就是聚会的朋友之一。而在与官员和朋友们的交谈中,聊起禁烟的话题时,自然就提到了“边衅”问题。其实这很好理解,禁烟的重点就是打击鸦片走私,而打击鸦片走私就会触及到英国商人的利益,这样就有可能会招致英国政府的报复,从而引发战争。
在清朝当官,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体会圣意。道光对战争的看法,当时朝廷的官员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我们这位皇帝根本就不考虑打仗会不会打赢,而是压根就不想打仗,可以说是厌恶战争。之所厌恶战争,倒不是因为道光是个和平主义者,而是亲身经历造成的。在道光继位的第四年就发生了一场张格尔叛乱,这场仗前后打了七年,花了上千万两白银。对道光而言,不仅国库被掏空,连自己的身体也被掏空,搞的疲惫不堪。最主要的是,经历了这场战争,让道光发现,这银子也太不禁花了。这也是道光在他的执政生涯里,力主节俭的原因之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