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战争史》
第47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重装步兵方阵的前6排士兵平持长矛,后10排斜持长矛。进攻方向可按前后左右灵活更换,整个阵势也可因敌因地而变队形;如敌包抄,则拉长成凸形;如包抄敌人,则突出两翼成凹形;既可变为不封闭的楔形或箭头形,也可收缩成"盾牌挨盾牌"的高度密集形,用以突破敌阵。
  因其变化灵活,兼盾坚如铁墙,矛密似刺猬,故成为西方冷兵器时代最为成功的战术之一。
  日期:2022-06-28 08:45:52

  亚历山大东征(上)
  1.东征的目的
  希波战争在希腊世界与波斯帝国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虽然此战后的百余年间,双方并未公开大战,但都伺机插手对方事务,如希腊内战期间,波斯以调停人的身份捞了不少好处,希腊雇佣兵也曾干预波斯王位之争,因此,对立情绪并未消除,反而越演越深。希腊久存报复之心,却始终为内争所苦,无力外伐。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征服希腊后,号召进攻西亚,于是成为希腊人心目中的复仇天使。但亚历山大东征,其目的不仅是夺取一个波斯帝国,且有其更庞大的计划,他有一句名言:"一个有志之士的奋斗是不应当划出一条什么界线的",他是"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以征服世界为己任。这个世界没有边际,不只是西亚、非洲,也不只是印度、西欧,甚至连中国和英国也要囊括在内,他说,"把中国海岸作为希腊的天然边界,也是很可能的。这样一来,我的马其顿的强大与安全就将得到永久的保证"。关于他的野心,阿里安曾说,"即使在亚洲之上再加上欧洲,把不列颠诸岛也并入欧洲,他还是不会满足。他永远要把目光投向远方,寻找那些他还未见过的东西。"

  可见,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因,既出于希腊人报复波斯的传统心理,更是他追求名位、好大喜功、图谋主宰世界的雄心暴涨所致。亚历山大接受过系统的希腊教育,视野开阔、熟悉兵法,显示出早熟的特征。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一役,他年仅18岁,率左翼攻势凌厉,旗开得胜,初显将才。公元前336年,其父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希腊诸邦群起背离,他即位时虽未足20岁,却颇成熟老练,内肃贵族谋反,外伐属国叛乱,运用战略奇袭,所到之处,望风而降,经年余征战,重新平服四邻,随即继承其父遗愿,东征波斯。

  2.尼库战役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3万余步兵、5000余骑兵东渡今达达尼尔海峡,与波斯军队相遇于格拉尼库河。波军闻敌兵渡海峡,将领迈农鉴于敌势强劲,士气高亢,曾建议先避其锋芒,实行毁粮草、焚庄稼、破坏城市的坚壁清野策略,使敌军无法立足。但主将阿西提斯"决不允许自己人的房子有一间被烧",欲逞匹夫之勇,率军防守格拉尼库河南岸,5月,与敌军夹河而阵:2万骑兵沿河列队,形成一个长方阵,近2万步兵和雇佣兵居后,欲发挥其居高临下的优势;亚历山大方阵进攻,中央是步兵方阵,两翼为骑兵。号角吹起,亚历山大令部队与水流方向成斜角前进,以免波军一齐来攻。两军在南岸展开了一场骑兵大混战,"希腊人拼命要登上彼岸,波斯人则千方百计阻拦,波军标枪如滂沱大雨,铺天盖地;马其顿的长矛似万道金蛇,左刺右扎。"马其顿军首攻失利,幸好亚历山大亲自率骑兵杀到,双方再绞作一团,"鞍上人斗人,脚绊拳击;鞍下马战马,冲撞奔腾,酣战如狂,难解难分。"由于马其顿军"英勇顽强、纪律严格,也因为他们用的武器较好,是用坚固的山茱萸木制成的长矛,而波斯人使用的则是短标枪",不久,波斯步、骑兵溃逃。马其顿军转而进攻外籍雇佣军,他们早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祸吓得呆如木鸡,脚下生根,不知抵抗或逃跑,迅被包围,死伤大半,被俘2000余人。是役,亚历山大斗志骁勇,战折两条长枪,亲手斩杀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女婿和另一名高级将领,自己的头盔也被砍掉一块,险些丧命,以损失105人的代价,取得了其四大名战中第一战的胜利。

  3."从陆地上征服波斯舰队"
  波斯虽然首战败北,但仍然拥有400艘战舰,包括最精锐的腓尼基舰队,控制着制海权。雇佣的希腊将领迈农被任命为波斯海军司令后,欲把战争引至马其顿与希腊地区,与"不习惯服从别人"的斯巴达联合,鼓动希腊叛乱,攻击亚历山大的后方。马其顿战舰仅160艘,根本不能与之相拼。鉴于此,亚历山大提出了"从陆上打击敌舰"的战略:利用陆军优势,占领地中海东岸沿海诸市诸港口,夺取波斯的海军基地,使之不能招募补充兵员,无立足之地,"也就等于打垮了他们的舰队"。为实施此战略,亚历山大打了几次硬仗。

  (1)卡纳斯围攻战
  亚历山大既决定先解决波斯水师,因而沿地中海东岸而下,不久攻克敌方水师重要基地米莱塔斯,进军哈利卡纳斯城,该城经迈农亲自经营,城防设施较为齐备,城内有大批驻军,港口有战舰驻守,且地势险要,故易守难攻。亚历山大兵至,离城千米扎营,然后着手攻城:先将9米深、18米宽的护城河填平,安装擂石塔,发石弹攻打守军,并用擂石器轰击城墙。守军欲火烧擂石器与擂石塔,出城袭击,被马其顿卫队逐回,折兵170人,马其顿方面死16人,伤300余。

  数日后,两个马其顿士兵酒醉夸功,带武器私自攻城,守军杀了这对莽夫,乘势向马其顿军射箭投石,双方在城根激战,守军再次被击回,险失城池。
  次日,亚历山大以擂石器继续攻城,守军居高临下,奋勇反击,全力向各擂石器的前卫队射箭投石,颇为得手,并发动一次反攻,烧了部分掩蔽屏障和一座木制擂石塔,但亚历山大一出现,他们立即扔掉火把和武器,逃回城里。再数日后,亚历山大再次攻城,守军倾巢而出,"有些人向攻城擂石器扔火把以及其他引火物,以便把火势尽量烧旺。但就近增援亚历山大的部队发动了猛烈反击,无数大卵石从塔上擂过去,弹丸如雨。敌军相当容易地就被击退,逃进城里",伤亡惨重,有的死于肉搏;有的死于城墙缺口,因缺口太窄,退军众多而被挤死或追杀;还有的是通过护城河上的桥时,桥断掉入河中,被同伴踩死的或被射杀。

  最大的屠杀是在城门附近,守军担心追兵尾随败卒涌入城内,过早关上城门,致使门外守军悉尽被诛。此战,守军阵亡近千人,马其顿损失40人。
  波军守将迈农见此惨景,加之部分城墙被攻塌,另一部分百孔千疮,难以久持,遂纵火烧城,撤兵而去。亚历山大率兵入城,将之夷为平地。
  此时已至初冬。
  (2)伊苏斯战役
  公元前333年春,亚历山大继续南征叙利亚沿海地区。此时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6年—前331年)率军60万(真正数字不可考)御驾亲征,他原驻扎于前亚述境内的索契,那里平坦无垠,适合其大军及骑兵调度,但不久又听信谗言,挥师北上,驻扎在亚历山大背后的伊苏斯城,惨杀了留在该城的马其顿伤员。攻占此处虽然能切断敌军的后援供应线,但因地势狭窄,"他的骑兵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他那数量上的优势和大批的标枪兵和弓箭手肯定不会有用武之地"。亚历山大闻知,便回师北征,并鼓励士兵说:敌军虽众却因地势狭窄而不利其活动,却有利于调度方阵;敌军久于安乐,我军则久经沙场;敌军是乌合之众,我军则猛勇善战;最重要的是,这是自由人与奴隶间的大搏斗;因此,波军败局已定,若能打胜此仗,便可称霸亚洲。士气顿时高涨。是年秋,大流士闻敌将至,先派3万骑兵、2万轻装步兵防守城郊的品那拉斯河,以便调配其他部队:将雇佣的3万希腊重装兵置于一线,对付马其顿步兵方阵;两翼各布置6万重装部队;在左翼的山边,面对敌军右翼,部署2万兵力,并将所有骑兵调到右翼。其他军队组成二线,但因纵深太长,起不了作用。亚历山大见敌骑兵几乎悉聚右翼,与自己的左翼相对,遂加强左翼骑兵兵力,中央是步兵方阵,他则亲率右翼。战争一开始,他立即领骑卫队从右翼杀出,猛扑河边,以雷霆万钩之势恫吓波军,同时尽快进入混战状态,以减少波方排箭造成的伤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