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枯荣:一个小投资者的挣扎沉浮》
第4节

作者: 雷立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在心里有些纳闷,在机关的那几年,由于不是一个处,我和陆接触并不多,怎么突然就成他的小兄弟了,不过,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似乎说我是他小兄弟,我应该受宠若惊才对。朋友说,那时他们甚至约好,下次饭局把我喊上,朋友还征求我意见,问我去不去。
  记得我犹豫了一下,说,去。
  然而这个传说中的饭局却总是迟迟没来,直到大约半年后的2011年某天,我再次和那位朋友喝茶,顺口问起此事,朋友才说,陆突然查出到了肝癌晚期,治疗无效,已经离世一个多月了。
  有的人,注定如同黑夜里的荧火虫,总是会被注意到,哪怕刻意低调。

  日期:2012-03-05 16:20:38
  7,热爱自由
  除了老田和陆公子,我们单位还有很多股迷,只不过,收益都不算太好,例如,我们处的一把手蒋处长。
  对于蒋处长,我永远心存感激,我考公务员过最后的面试关的时候,据说,曾有人想安插一个关系户,把毫无背景的我挤下来,是蒋处长坚持按成绩录取,我才进了这个单位,当然,在当时,我对这一切浑然不知,我是进入单位近五年后,才偶然从别人那里知道这个秘密的。
  据说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已经遍布着暗箱,但我能肯定,至少在96年1月的那次T省全省公务员考试,应该还算相当公正的,否则象我这样完全没有靠山没有渠道的人,不可能一路过关斩将。

  那几乎像一场梦一样,顺利得令人难以置信。笔试成绩我是报考XXXX单位的所有考生中的第一名,面试则是第二,在当时的我看来,仿佛没有惊险,仿佛没有起伏,甚至仿佛没有悬念,但却又似乎很矛盾,仿佛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总之,胡里胡涂地,我就收到了单位的录用通知书,我完全不知道,如果不是与我非亲非故的蒋处长的坚持,我或许早已经半路下马了。

  然而,考上了公务员,进了机关单位,我的人生真的就更顺利了吗?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我曾经想过,96年我假如没通过公务员考试,我很可能就南下深圳去闯荡一番了,我不笨,并且勤奋,在96年那还算遍地黄金的深圳,我也许能有一番作为,或许我早已经是某上市公司的副总,甚至我可能自己做实业打拼一个天地了。如果那样,我很可能就不会迷恋股市,我的人生将会和现在完全不同……
  然而,生命永远无法重来一次,以做比较。
  就如你走到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好几条路出现在你面前,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走下去,不管你走了哪条,都意味着你无法看到其他道路上的风景,也意味着你永远无法确定你在另外的那条路,可能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而这就是人生,因为只能选择一条路而必然永远充满遗憾的我们的人生。
  在人生中,类似的选择随时随地发生,选择一个人和你携手,选择一段婚姻,选择一个职业,选择一种技能……从这些角度上看,我觉得炒股相对于人生的其他选择,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选择的多样性和修改选择的方便高效。选择一只股票,你不需要太久就能知道一个结果,你可以很方便地止损割肉,换入另一只股票,而且,在形势不明朗的时候,你还可以同时选择多只股票,无非是每只股票都少买一点而已。

  但选择婚姻,选择配偶,甚至是选择工作,都无法象选择股票这样多样与自由。
  多年来我终于明白,我对股票的迷恋,也许恰恰和股票选择的多样性和自由精神有关,作为一个把无拘无束的自由当作阳光一样来向往的人,我对炒股的热爱,本质上是对自由的热爱。
  作为一个把无拘无束的自由当作阳光一样来向往的人,我对炒股的热爱,本质上是对自由的热爱
  日期:2012-03-05 17:00:30
  8,蒋处长

  与选择一只股票在不太久后就能知道一个结局不同,选择一个爱人或选择一个工作,往往要三五年,或十余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慢慢知道结果。但即便如此,在人们做出选择之初,依然是兴奋和喜悦的。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自己刚刚去单位上班的兴奋激动。
  记得上班第一天,我按通知的时间准时到干部处报了到。相关手续办完之后,蒋处长亲自陪同我在机关大院里熟悉了一下环境。
  他带着我,先是在办公区转了一圈,告诉我单位的汽车主要停在哪里,倒垃圾时垃圾桶在哪里,焚烧过期文件的焚烧炉在哪里……诸如此类,而后,在大院里的休息区也转了一圈,那里有假山有水池,鸟语花香,据说一到清早,很多离休的省级干部,都在那里锻炼身体。
  返回办公楼时,经过一个“院中院”,蒋处长压低声音说:“这里面是省委常委的办公和生活区,即使我们省委干部,没事也不能随便进,我工作这么久,也只在送文件时进去过十多次。”
  我听了,有些羡慕地往里面看,只见站岗的武警背后,是大片的绿树和草坪,树枝遮掩着一幢幢也许是民国时期修建的老旧的别墅。蒋处长又看了一眼,用更小的声音说,“瞧,那幢就是我以前去送过文件的……”
  那一年,我刚刚22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在内心深处对蒋处长如此的小声说话暗暗偷笑,觉得他太谨小慎微了。慢慢地,我还发现蒋处长一直在悄悄炒股,但他着实谨慎得让我讶异:

  他总是拿着一个中文传呼机,一到开市时间,就会一边工作,一边偷偷把传呼机放在桌子下面,戴上老花眼镜,默默地看股票价格,脸上阴晴不定。那时,我觉得很好笑,炒股就炒股吧,弄得象地下工作似的。
  在1996年,一轮比以往年份气势都更足的大牛市,正如火如荼。
  虽然,历史上92年的股市也涨幅甚大,但那时股票少,全社会的参与程度人也少,远比不上96年牛市的大气磅礴。许多老股民,都正是96年和97年被卷进了股市的。
  那时,国家对于股市,依然没放在一个国计民生的角度去看待,炒股在社会多数人眼里,依然有点类似于歪门邪道,至于机关干部炒股,不提倡不鼓励但也不压制,不过,多数机关干部都是悄悄炒股,大家心照不宣,在单位很少公然大谈炒股。
  我们那个单位,由于在93年左右不少人都通过各种门道,弄到了少量的原始股,后来在二级市场抛出后都略有收获,并因此被带入了二级市场。所以,炒股的比例很高,还不乏诸如蒋处长这样的痴迷者,但是,从那时起,通过蒋处长的经历,我就发现,股市与其他行业有个巨大区别:
  其他行业的投入和收益往往都成正比,多一分辛劳通常就必然多一分收获。
  而股市却大大不同,并非越痴迷越投入就越能有收获,也并非付出越多汗水就越有回报,象蒋处长这样每天工作之余全心研究股票的人,却亏损累累,以至于我去他家拜访的时候,发现他家里竟然连个象样的家具和电器都没有,真可谓家徒四壁。很难想象一个堂堂的省级机关正处长,家里布置得竟会那样简单。

  那时我就想,股市或许真的是很可怕的。
  (其他行业的投入和收益往往都成正比,多一分辛劳通常就必然多一分收获。
  而股市却大大不同,并非越痴迷越投入就越能有收获,也并非付出越多汗水就越有回报)
  日期:2012-03-05 17:12:52
  9,旁观者
  刚到单位不久的我,由于那时还不炒股,所以对周围炒股的同事,可以用一种旁观者的客观心态,平和地进行观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