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叨叨话旧时,林小麦竖起食指到唇边:“银姨,别说啦。我爸已经很啰嗦了……快看师父料理鳊鱼籽。咦,春鳊秋鲤,如今倒是吃鳊鱼的时节。青蟹膏牛骨髓,都要小心烹调,一过了火就会‘缩’,缩了的牛骨髓青蟹膏失去滑嫩口感,还会化成水,彻底不能吃了。这两样东西是怎么做?”
只见廖师傅取出一方紫云砚,把鳊鱼籽,牛骨髓和青蟹膏放入砚台中重重捣烂,“端砚,最老的坑道自唐代开凿,故以老尊称。‘端溪从天降,带落紫云来’,这方老坑端砚质地致密,入水即沉,能呵气成墨,最大限度保留水分,用来研磨肉泥,同样地,不需要掺入半星水分,就能够把食材打磨成浆,不损半分鲜味。”
话随手走,手如轮转,不过片刻功夫,三样珍贵食材已打磨成泥。学徒龙虱焯水去肠,只取一点背心肉,以最小号绣花针,嵌入老鹅胗中。银姨顺着廖师傅走去的地方一看,眼睛蓦然一亮:“好新鲜的竹笙,贵价货啊。小麦,你看看,那竹笙裙伞白雪雪的,像不像那些新娘子穿的仙女裙?”
林小麦脸红了,娇嗔道:“银姨干嘛捉我来问?我又不常穿裙子。”
“嘻嘻,女孩子总有做新娘子那天的嘛,那是一生人最漂亮的一天啊……”
嬉笑声中,林小麦闹了个大红脸,强作镇定扭过脸去看顺景酒楼的总厨选竹笙,还很生硬的岔开话题:“银姨,我记得竹笙是不能洗的吧?一入水那层雪白如纱的衫裙就很容易坏了。”
银姨点头道:“没错。早年竹笙养在深闺人未识,大家吃到的都是干品,不知道它原本长什么样子,是什么来头……甚至还有谣言传说,竹笙是竹筒内部的那层食用纤维,一朵竹笙就要毁掉一竿竹子,是和国宝大熊猫抢食物……不免让人哭笑不得。实际上竹笙是长在竹林里的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至今没办法人工种植,只能钻竹林采竹笙。新鲜竹笙其实很干净的,你去过竹林就知道了,竹子中空内直,根根朝上,地上少有杂草,干干净净的。就算不碰水也没事,要像廖师傅那学徒一样,用风筒吹走上面沾着的泥沙,就可以了。”
说话间,廖师傅已处理干净了竹笙,菌头和菌柄摘掉不要,只保留雪白轻盈如羽纱般的伞裙,扭脸对学徒说:“片好水鱼裙没有?”
把手里长不过四寸,薄如纸的快刀往刀山上一插,徒弟挺起胸膛,展示手里的水鱼裙:“师父,搞定了!不能太薄,薄了影响软滑口感,不能太厚,厚了包不起来。要好像饺子皮一般,两边薄中间略厚,然后把外皮裹上了肉泥的老鹅胗,好像包元宝饺子一样包入,以阴力拢圆收口。”
很满意这个徒弟的话头醒尾,廖师傅微微颔首,说:“嘴巴上说的不错,不知道手上功夫如何。这就来练练,包好了馅儿,交给我。我这边要料理竹笙。”
“咦?不应该啊?竹笙不能入水!”银姨惊呼声中,林小麦倒是看到了一锅清澈见底的汤,“哇,好浓的鸡味。这是传说中的百凤汤么?”
廖师傅打开一直煨在明火炭炉上的瓦煲,顿时鲜浓的鸡香伴随着白蒙蒙的水汽,飘了半条街。那汤面上微微沸腾,汤色清澈见底,林小麦勾着银姨,“银姨,你快看看,真的是百凤汤啊,用乌鸡、杏花鸡、三黄鸡、胡须鸡……每样二十五只,搁大桶里熬足五个小时的高汤……他们好舍得下本钱啊,这锅高汤好贵的!用鸡汤给竹笙过水,煮软,那竹笙裙那么薄软透,只要十秒,不对,只要五秒,就足够吸收百凤汤的鲜味了!”
她一惊一乍的,着实被顺景酒楼的财大气粗给惊到了,麦希明噗嗤一笑:“每样二十五只,那个瓦罐有一间房那么大么?百凤汤我也知道,古方高汤,用的其实是头颈翅爪四个部分。之前在唐人街有个厨师以此为噱头……不过我们那边难寻走地鸡,用的大农场养殖统一宰杀取肉之后剩下的鸡架,汤色就没这么好看。”
“呐,靓仔就是真的懂行了。没错,百凤汤,用的是五种名种鸡的精华部分,外加鸡胗熬成。以前还有人用鸡牡丹,据说那地方有油脂腺,味道越发浓郁。不过鸡牡丹味道大部分人都不喜欢,那种做法就被人舍弃了。”银姨微微一笑。
麦希明问:“银姨,什么叫鸡牡丹?”
林小麦说:“鸡牡丹就是鸡屁股啰——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百凤汤真的用一百只鸡来煲呢。但鸡骨好容易上火的哦,雄鸡一唱天下白,鸡是天底下至刚至猛至阳的动物,所以这个百凤汤,一般是给阳虚的人补身子的,说句不好听,特殊人群才适用……好少有人用来做一般的吊味汤底,师父用百凤汤调竹笙底味,会不会吃到人一脸痘痘啊?”
银姨说:“不会。竹笙本身长在竹林阴凉处,清热解毒去肿消炎。正好中和鸡骨火。再说了,就煮那么几秒钟,怕什么上火呢,样样都怕上火的话,也不用吃东西了。”
一边说,一边笑了起来,被银姨的笑容闹得挺不好意思的,林小麦转脸看着打荷师傅已把准备打底的嫩笋备齐,廖师傅的学徒竹笋做底,三种食材包裹好了老鹅胗,托入了蒸汽炉。学徒启动了开关,白蒙蒙的蒸汽蒸腾而上,不过片刻功夫,学徒打开炉门取出来,只见清脆欲滴的甜笋面上铺着七枚泛着紫光的胭脂红丸子,蒸汽散尽之后,混杂其中的浓郁海鲜香味,更是勾人食欲。
“好!!”高大老饕带头,没命地拍起巴掌来!
掌声中,廖师傅用不锈钢三勾爪一抓抓起盘边,左手一晃,七枚丸子接二连三在盘中跃起,鱼贯落入他右手的大网抄上,接着就沉入了油锅,三起三落炸了个金黄酥脆。好油增香炸增色,眼瞅着那七枚丸子外皮冒起细细的泡泡,内里还散发出微弱噼啪声,一看就是嘎嘣脆超美味,不少人眼定定瞅着那丸子,咽了一口唾沫。
林小麦说:“厉害了,根据食材的不同受热,一层层从内到外处置,最终不影响任何一层口感。包上软熟片好水鱼裙边,竹笙胆包裹,七种食材,裹做五层,合五五梅花之数,七味归一,是竹林七贤志同道合的典故……真是艺高人胆大,不是对食材有着绝对了解,不敢用这种做法啊。”
佩服得五体投地,溢美之词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麦希明问道:“既然最外皮是竹笙……只煮了五秒钟不到的竹笙,能吃么?再怎么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竹笙也是一种食用菌类,如果不烹饪得彻底熟透,是不是会不太卫生?”
银姨道:“呵呵……那边不是已经在处理竹笙了么?包好之后,还要再处理一次。你看,那边不就开始了?”
原来廖师傅最后的处理,非煮非蒸非炸,而是直接以沸水淋。学徒手持新鲜大毛竹筒,中接沸水一道接着一道淋到竹笙丸子上,直至香味传出,就是熟透。与此同时,廖师傅的玻璃芡也打好了,依然百凤汤做底,以大量的“三肉糜”——猪肉、牛肉、鸡胸肉剁细蓉——煮沸,吸收百凤汤中残渣,得到一小碗清澈见底的清汤。以此再调芡汁,细细淋到熟透的竹林七贤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