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碧树——东汉王朝的没落之路》
第35节作者:
乡中农夫 日期:2012-03-15 23:18:44
【正文】:
阳球既已将王甫诛杀,打算按照次序,弹劾曹节等人,于是,他指使负责察举百官的中都官从事说:“暂且先将权贵大奸除掉,以后再对付其他的奸佞。至于公卿豪强大族,象袁姓家族那一群小孩子(指的是袁赦),你这位从事自己去惩办就行了,何必要我这位校尉出面动手!”权贵豪门听到这个消息,无不小心翼翼,曹节等人甚至连休假日也都不敢出宫回家。
不久遇上顺帝的虞贵人死了,朝廷按照礼法规定为虞贵人举行葬礼,参加葬礼百官的回来经过夏城门时,看到在示众的、成了一堆肉浆的王甫,各自心惊。曹节很是感慨,擦拭眼泪说:“我曹自可相食,何宜使犬舐其汁乎?”他对同行的众常侍说:“今天大家不要回家,全都进宫向皇帝告阳球去。”曹节径自进宫,对皇帝说:“阳球原是残酷凶暴的官吏,以前三府上书说应当免去他的官职,因为他在九江时的微末功劳,又被提拔任用。像他这种罪过很多的人,喜欢胡作非为,不宜让他当司隶校尉,以免放纵他的暴虐。”阳球杖死王甫父子,磔王甫尸于夏城门,皇帝也认为阳球的做法过于残忍,他听从曹节的建议,于是将阳球改任为卫尉。当时阳球在外拜祭陵墓,曹节吩咐尚书下令传召阳球接受任命,不得耽搁诏书。
当时阳球正拜谒皇家诸陵,被尚书台紧急传召,因此回宫求见灵帝。他叩头分辨并请求说:“臣无清高之行,横蒙鹰犬之任。前些时虽然诛杀王甫、段颎,但他们不过是狐狸小丑罢了,不足以宣示天下。请求陛下准许我再任职一个月,一定会让犹如豺狼和恶鸟一样的奸佞邪恶各自认罪伏法(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阳球向灵帝叩头不止,额头叩地鲜血淋漓,灵帝不加理睬。宦官们怕阳球说动了灵帝,在殿上反复大声斥责说:“卫尉,你敢违抗圣旨呀!”史书说一连喝斥了两三次,所以阳球只好接受新的任命。
阳球被调离司隶校尉的职位后,而曹节却兼任起尚书台尚书令来了。尚书令在秦代开始设置,汉武帝时由宦官担任,改为中书谒者令,汉成帝时又改为尚书令,由士人担任,掌章奏文书,是天子近臣,职权渐重。刘秀建立东汉后,鉴于王莽篡权,不信任大臣,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东汉虽然也有一个以三公为首,九卿分职的中央政府,但是由于刘秀重用身边近臣,所以名义上属于少府的尚书台,实际上与中央政府分离,变为了直接隶属于皇帝的权力中心。三公九卿地位虽然尊崇,但是没有实际权力。尚书台参与帝国一切机密,宣示王命,也参与国防、战略的制定和决策。其主官尚书令官秩只有千石,但他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尚书台事权,地位实际上非常尊崇,权利极大。曹节担任尚书令,宦官的权势因此大盛。
担任郎中的梁国人审忠看到宦官权利越来越重,便上书灵帝,说:“陛下即位之初,不能亲自处理国家的政事,皇太后年纪尚幼,暂时主持朝政。所以中常侍苏康、管霸被及时诛灭。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追查他们的余党,立志肃清朝政。华容侯朱瑀知道事情被发觉暴露,害怕自身遭祸,遂兴造逆谋,作乱王室,冲击皇宫(省闼),抢夺皇帝玺印,威胁陛下,召集群臣,挑拨离间皇太后与陛下之间的母子骨肉恩情,而竟诛杀了陈蕃、窦武以及尹勋等人。宦官们又乘机割裂国土,互相封爵赏赐,父子兄弟,蒙受尊荣。他们的亲信,都分布在各州各郡,有的被擢升为九卿,有的甚至担任了三公的高位。他们不考虑俸禄丰厚和官位尊贵的责任,而是钻营私人请托之门,多方设法积蓄财物,大肆扩建家宅,连街接巷,甚至盗取皇宫用水,用来捕鱼垂钓;而车马衣服,玩赏物品,可于皇家相比。三公、九卿等朝廷大臣,忍气吞声,谁也不敢说话。州牧、郡太守迎合他们的意旨,征聘和推荐人才时,摒弃贤能,任用愚蠢无能。因此蝗虫成灾,外族因此起兵叛乱。上天的愤怒,已积有十余年之久。所以连年以来,天上有日食,地下发生地震,以此谴责和警戒君主,想让君主早日悔悟,诛杀奸恶之人。”
审忠在奏章里说王甫父子伏诛之时,路上行人和不论男女无不拍手称快,好象报了杀父母的冤仇一般。说实在不能理解灵帝为什么继续容忍曹节、朱瑀这些残余的罪孽之人,不将他们一网打尽?过去,秦王朝信任宦官赵高,终于使秦王朝灭亡;吴王余祭使用受刑之人【2】,结果竟被他刺杀身亡。陛下而今不忍心诛杀他们,赦免他们应当灭族的大罪,如果他们的奸谋一旦成功,那就后悔也来不及了。说我为郎中已有十五年之久,这些事情都是亲自耳闻目见的。朱瑀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连皇天都不会原谅的。请求陛下抽出片刻的时间,阅读审查我的奏表,扫清和诛杀奸邪,以酬达天怨。我愿意跟朱瑀当面对质,如果有不实之辞,甘愿接受汤镬之诛【3】,妻子和儿女都被放逐,以杜绝狂妄进言的途径。史书说奏章呈上去后,被搁置起来,没有回报。曹节这时掌管尚书台,奏章皇帝应该没有看到,直接被尚书台截了下来。
日期:2012-03-15 23:22:08
注:
【2】、指被吴国俘虏用来看守舟船的越国人。
【3】、汤镬之诛,指被活活煮死的刑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