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户农场主救了一只狐狸,过了几个月,这只狐狸主动带着农场主去看它的孩子,还会带着孩子去农场里玩。
狐狸很有灵性,确认某个人对它们友好后,狐狸就会对这个人卖萌。
但是,这种把孩子丢下的情况,赵辰第一次遇到。
直播间人很少,不过大家看到这一幕后,也觉得惊讶。
【那只成年的狐狸跑走了啊!它不要孩子了吗?】
【我是做宠物犬培养的,刚才我就发现那只狐狸不太对劲,气息太急促,像是受过伤,也可能中毒了。】
【真的假的?】
【可能是狐狸妈妈不想养了,觉得主播是个好人家!】
【主播喜当爹?】
这一次,弹幕变多了很多。
赵辰一时也有些手足无措。
母狐狸确实跑远了,从今天赵辰遇到它,它的状态就不太对劲。
而且,两只小狐狸看上去很久没吃东西了,都有些瘦弱,所以刚才才吃的那么开心。
网友们说的没错,他确实喜当爹了。
赵辰转头看向院子里,两只小狐狸已经把葡萄吃了干净,然后在一起玩闹。
对小家伙们来说,吃饱了,就不想妈了。
它们全然不知道,它们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家。
“呼!既然这样,那就养了吧。”
“挺好的。”
赵辰啧啧嘴,笑着自语道。
中午,天气有些闷。
赵辰吃过午饭,坐在亭子下乘凉。
院子里多了两只奶声奶气的小狐狸。
狐狸小的时候颜值还不太高,看起来憨憨的,像是小狗一样,越长大身材越苗条,颜值也就越高。
两个小家伙在不远处看着赵辰。
一只小狐狸胆子很大,就蹲在赵辰的旁边,明目张胆的盯着赵辰看。
另外一只小狐狸胆子小很多,躲在柱子后面,探出个脑袋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外面。
那番样子,倒有些像是一部航海漫画里的驯鹿船医。
胆子大的那只狐狸是公的,也就是哥哥,胆子小的那只狐狸是一只母狐狸,是妹妹。
两个小家伙身上都是浅红色的容貌,四只脚有点黑,耳朵长长地竖起来。
养狐狸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味道,另外一个是野性比较大。
其实对赵辰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山村很多动物都是散养,比如猫、狗,就连鸭子都会自己找伙伴出去玩,然后按时回家。
赵辰在后院给小狐狸开一个后门,让狐狸平日里自己跑出去活动,完全没什么问题。
反正这座山上也没什么熊、老虎之类的猛兽,小家伙们都很安全。
“今天要处理瓷器,没太多空闲的时间。”
“明天烧窑的时候,给你们做个宠物窝出来。”
赵辰对两个小家伙们说道。
直播间的画面中,一座深山里的古朴小院,一个清秀的年轻人和两只巴掌大小的小狐狸,画面重叠在一起,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味。
直播间的网友越来越多,渐渐地已经150多个人了。
他的账号推荐权重比较高,所以开播后,会有一些人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会刷到他的直播。毣趣阅
不少人选择留下来欣赏。
赵辰回到炼制瓷器的地方,五方瓷坯安安静静的站在桌子上。
它们的表面细腻,因为只是修好的坯子,所以看上去黯淡无光。
不过仅是如此,大家也能看出这五方瓷坯的不凡。
它们的造型很大气,看起来浑然一体,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而后,赵辰小心翼翼的把这五方瓷器都抱到了屋内。
这是一处面积比较大的平房,里面摆着很多制作瓷器的工具。
“接下来,是制作瓷器的第五个步骤,捺水。”
“捺水就是对修好的瓷坯进行全面的清洗,目的是为了洗干净瓷坯表面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和上釉打基础。”
“作用就类似于手机贴膜之前,要把手机屏幕清理干净,然后用贴纸把灰尘
粘下来。”
赵辰一边清理玉瓶上的灰尘,一边向网友们解释道。
干燥后的泥坯子是不能沾灰的,沾一点儿灰,都会影响最终的成品。
官窑瓷的要求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精细的要求,才造就了官窑瓷成为华夏瓷器的代表之一,更是惊艳了全世界。
华夏的英文是China,瓷器的英文也是china,可见在老外眼中,瓷器就是东方古国华夏的代名词。
【哈哈,和贴膜差不多,主播讲得很接地气啊!】
【这有真本事的民间手艺人,看着就是舒服!】
【真·华夏文化传承者!】
不少弹幕都是滚动起来。
与此同时,航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作为航州的地标性建筑,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上城区南星街道,总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
这座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事业单位,每年都有7-8万人进入到博物馆中参观。
除了承担保护文物的职责外,这座博物馆同样也会制作陶艺。
博物馆每隔两个月会烧制一批瓷器,一次开八窑,每窑放320件上了釉的绝好坯子。
今天,正是开窑的日子。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几个烧制瓷器的手艺人在外面忐忑的等待着,除了这些人外,航州瓷器协会的副会长丁武也来到了现场。毣趣阅
“不知道今天能出几件成品。”
“能出十件就算谢天谢地了。”
“完美的官窑瓷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烧出来的概率太低了。”
“这次连孙茂海大师都亲自来烧,肯定有不少成品的。”
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第一个烧窑被匠人打开。
此时此刻高温早就已经停止,瓷器也冷却完毕。
门一打开,只见烧窑内的架子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件一件深青色的瓷器,这些瓷器表面釉色明亮,泛着微光,一看就是不可多得好东西。
大家立刻兴奋起来。
接着,匠人们把瓷器一件一件取出。
为首两个人细细打量着这些瓷器。这二人一个是博物馆的烧制官窑瓷的大师孙茂海,一个是航州瓷器协会的副会长丁武。
每一件瓷器,都会先经过这两个人的手,然后再由其他匠人过目。
接连十几件,两个人都是看一眼就递给了后面。
每一件官窑瓷,都或多或少有些瑕疵。
有的釉色不明显,有的是瓷器身上有一个部位没有上到釉,还有的烧制过程中形状发生变化,还有些颜
色不太对。
这些瓷器,如果只是用来做平常的使用,那完全没问题,甚至是手艺很高的艺术品。
但是,这些瓷器是南宋官窑瓷。
南宋官窑瓷,出品必定是精品,因为只有精品才能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在南宋的时候,修内司官窑为皇室烧制好瓷器,这些官窑瓷只能皇家使用,民间不得使用。
即便是烧制失败的残次品,也不会流落民间,而是全部毁掉。
修内司官窑有一个坑,叫做“窑坑”,里面全是砸碎的残次品,后来被考古学家发掘,这些瓷器都成了宝贝。
史书中也记载着相关的知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