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星霜》
第35节

作者: 陆际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许子鹤终于大声笑了起来,他和汉斯一起吃过几顿饭,汉斯胃口之大确实如克劳迪娅所言。
  “那一定是跟你同去的男朋友啦?几年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找到个英俊的德国小伙子。”许子鹤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搪塞的话。

  “什么!”克劳迪娅听罢此言,有点恼恨许子鹤的不解风情,声调出奇的高。
  许子鹤不忍心把刚才的话再重复一次,只好杵在原地一动不动。
  突然,克劳迪娅的泪水涌了出来,顺着面颊流到圆润的下巴,吧嗒吧嗒坠落在地上。
  许子鹤正不知如何是好,克劳迪娅一把拉住许子鹤的手,把头埋在了许子鹤的怀里。
  “你这个中国人真笨,难道真猜不出来我要请的第一个人是谁吗?”克劳迪娅反反复复地说着这句话,一连说了四五遍。
  许子鹤满头虚汗,想推开克劳迪娅,却见她一下子抬起了头,许子鹤以为她要说点什么,没想到克劳迪娅迅速地抱住了他的头,炽热的嘴唇就压在了他的嘴唇上。
  许子鹤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天旋地转。两个年轻人紧紧拥抱,在屋内激情相吻。

  过了很久,许子鹤从克劳迪娅怀里挣脱了出来。
  “不能,不能这样!”许子鹤推开克劳迪娅,向后退了三步直到墙根,贴墙而立。
  他给克劳迪娅讲述了叶瑛的事。
  听罢许子鹤的讲述,德国学生克劳迪娅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克劳迪娅没有去过中国,但她在哥廷根大学的汉语课堂上,听老师讲过中国家长为儿女确定婚姻配偶时,男女双方连一面也不曾见过,但克劳迪娅一直以为那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天方夜谭般的事,没有想到仍存在于当今中国,更没想到会发生在像许子鹤这样的人身上。
  克劳迪娅盯着许子鹤,痴痴地凝视着,一言不发……
  半个月后,一场轰动哥廷根整座城市的活动在哥廷根大学隆重举行。
  这场充满异国风情的活动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叫做“你所不知道的古代中国”。这一部分以图解和演示为主,地点在礼堂大门外。熙熙攘攘的大门两侧,竖立着四块两人高一米宽的巨幅彩色画作,四幅巨画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名字写在画作最上方。每幅画作前,都围着一群德国人,读完画面上德语版的文字介绍,围观者没有一个人离开,因为现场表演比文字说明更激动人心。

  第一幅画叫作“汉朝虽遥远,触手即可及”。画面中心一位德国教师和环绕他的一群孩子手里各捧着一本书在开心地阅读。图画四周用德语详细介绍了中国东汉蔡伦的造纸术及其对人类文化传播的巨大作用。在这幅画作前,两位中国留学生正在实地演示东汉造纸的过程。一位学生把浸泡一夜的树皮纤维碎块放进石臼,用木棰反复捶打形成纸浆,另一位学生将纸浆放入一个方形的木槽中,使纤维均匀分布在水中木槽底部的纸帘上,形成湿纸;大约半小时光景,除去水分的湿纸经压平后,一张板板正正的纸张就造出来了。纸张造出后,很多德国孩子都纷纷拿出自己书包中的铅笔,在上面写起字来。大部分孩子写的是自己的名字,也有不少孩子写的是“China(中国)”“Chinesische Papier(中国纸)”或者“Lun Cai(蔡伦)”。

  第二幅画前围观的人最多。这幅画展示的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伟大发明——活字印刷。题目叫做“海德堡和北宋的百年之吻”。海德堡是德国南部的一座山水之城,以迷人的风景、古老的大学和生产各式各样的印刷机械闻名于世。印刷机械自然离不开活字印刷,因此,海德堡与中国虽相距万里,但已唇齿相依数百年。画作前表演的不是别人,正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朱德。开始表演前,朱德和围在他身旁的十几个孩子先进行了一番交流。

  “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朱德笑呵呵地问道。
  所有孩子都摇了摇头。
  “我是中国北宋的毕昇,年纪不大,也就九百多岁!”朱德的一句话不但逗乐了站在前面的孩子们,连后排的大人们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为了演示活字印刷过程,朱德前前后后忙活了两周时间,很多工具和模具都是他一刀一斧亲手制作的。在众人的笑声中,他全神贯注地开始了表演。朱德先在桌子上摆出一个个用胶泥做成的规格一致的毛坯,这些毛坯的一端刻着反体单字,且已经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说明刻字的过程,朱德取出两枚胶泥毛坯,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在其一端各反刻了一个字“德”和“国”,在哥廷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只有朱德能做出此项绝活。随后,朱德用最简单的道具演示了排版的流程——先是排字,朱德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行字“哥廷根是个美丽的地方”,他从一堆胶泥活字中一个个拣出了这十个字,按照顺序放置在了框内。接着就是印刷环节,只见朱德用毛刷在版型上轻轻刷了一层墨,然后把一张白纸轻轻覆盖其上,最后用手在纸上轻轻加了一点压力。

  朱德双手举起两张纸,让一个胖嘟嘟的男孩看,印刷出来的字是否和手写的字一样。

  “中国字我不认识!”胖男孩一脸尴尬。
  众人嬉笑。
  “你们德语是拼音文字,而我们中国字是象形文字,请你仔细看看,两张纸上的字形是否一样。”朱德拍拍男孩的头,鼓励他辨认。
  胖男孩趴在两张纸前瞧了几分钟,然后红着脸说:

  “十个字一模一样。”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掌声。
  “毕昇先生,我们德国的是铅字,不是泥的啊?”一位五六十岁,身背报囊的卖报者突然指着胶泥字坯,提了个问题。
  朱德望着卖报者,先是朝他点头微笑,接着回答他的疑问。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改进,现在使用的是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毕昇先生的胶泥字与其无法比拟,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卖报者点了点头,人群中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胖男孩离开时,对演示完所有环节的朱德说:“毕昇先生,我外公家就在海德堡,我要把今天看到的都告诉他,让外公和外婆知道,没有您这位毕昇先生,他们那儿就造不出轰隆隆印书的大机器……”

  第三幅图的题目叫做“唐朝道士意想不到的贡献”。两个中国学生按照图上的程序,演示了唐朝炼丹道士本来想炼出长生不老药,最后却用硝石、硫黄和木炭三种物质无意间制造出火药的故事。在场的每一位德国观众从中国学生的表演中得知,在遥远的唐朝末年,火药在被制造成娱乐用的“爆仗”的同时,已经应用到军事上。那时的人们利用巨大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以期大面积烧伤敌人,可算是最原始的“火炮”。到了宋朝,火药被装填在竹筒里,竹筒背后扎有细小的起到平衡作用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竹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巨大的前推力,使之飞向敌人阵地后燃烧爆炸,这种“飞弹”的威力更为巨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