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乱----金川.乳峰.绿林》
第10节作者:
水川州 峰太爷大摆龙门阵,“先人在上,硬是成了吊死鬼的‘吊颈绳’!那些官军十几人一拨,前后四五拨人呜嘘呐喊往里头钻。每回都是一进鬼门关就没声了,回音都莫得。后面的把眼睛鼓起,老想进去看个究竟。有的鸣枪壮胆,有的用丨炸丨药筒开路。结果全是秤砣落水,连泡都不出一个!”
“真有刀枪不入的鬼了?”
“硬是撞鬼了:阵仗翻天的转过弯,耗子都没看到一只,人先倒了。最后一拨人再不敢进去,当时就瘫在地上。”
“太爷,你是不相信鬼神的,那沟里总不会说有妖怪吧?”
“耳朵立起,怪事还在后头!”
鬼门关的“怪事”层出不穷、匪夷所思:有时,阵歇性的急洪水会在东弯西拐的狭沟中前闯回撞,涛声浪花冲天,半截峡壁被冲刷得寸草不生,水里的虾蟹鱼类也会被撞死摔晕;时而,上游冲下来的树桩、老根和枝桠把整个弯曲的河面撑得扎扎实实纹丝不动,下面的河水却急流奔腾、漩涡连串。
龙门阵摆长了,“第三天中午更绝。有军官不信邪,召集了两百多人的敢死队,一溜人绳子捆在腰杆上连起,又去。这次全都进了鬼门关,没一个人出事。当时太阳当空,先人在上,那天气,那官兵百姓的心头,都暖洋洋的。突然,沟口起大风了,飞沙走石的。”
“又是啥子鬼东哥做魔法哟?”
“我眼睛鼓起,从关山缝往西边一看,晓得灾祸要来了。”
“地震了呀?”
“先人在上,要硬是地震,我也跑不脱。大家刚听到隆隆的震响,觉得地动山摇的,一眨眼,整个黑河沟口一片汪洋!”
“你说没下雨嘛,又哪来的汪洋呢?”
有时,鬼门关河道会被石木泥渣完全堵塞,堤坝般的淤滞物越垒越高,河水倒灌回阎王谷形成高位堰塞湖,半个黑河沟一片汪洋。大雨一来,水压超大,“堤坝”又会突然崩溃,狂暴的洪水排山倒海地扑向镇西关的下半城,一些树枝飞石还会喷射上关城的墙垛。
太爷一扬烟杆,“先人在上,发急洪水了!那河口像刚冲洗过的阴沟,干干净净,看不到一个人影!就剩那一根滑索,还悬在那里打抖。下半城不是堤坝拦着,那阵仗来了也要泡汤。”
“哦----你啷个晓得有急洪水来的?”
“这就是龙家邑豪的看家本领啰。长个心子,除了我,几十年了,哪个还敢进阎王谷、鬼门关的?”
“你和很多人都说没人敢进鬼门关,但下半城的那些钩木工咋个又说,还是有不少死人从黑河沟冲出来呢?
“这话也没错。先人在上,就是阎王爷在警告大家:黑河沟是妖魔鬼怪的地盘,严禁入内,违者斩!”
日期:2012-01-23 23:28:16
5.5.真有妖怪,肯定住在黑河沟谷底。那里却是纵横交错、难见天日的峭壁深沟,让人昏头转向地处于一片潮湿滑腻的青苔世界,稍不留神便“一失足成千古恨”,让所有的经验教训一起消失。
听到这儿,横牛伸长的鸡脖子乌龟似的缩了回去,“真的吗假的哟?”条件反射地去摸凳子上的手枪。太爷知道横牛神经过敏了,身手敏捷地伸出手杖式烟杆挡住了他摸枪的手。
老邑豪收回长烟杆,“莫紧张,小心走火。你娃耳朵立起,哪里真有鬼呀阎王的。那些人也不是自己想进去找死,是在周边迷路的采药人和猎户。他们误入黑河上游的乱沟峡谷,是被摔死、饿死、冷死的,或者是被动物咬死的。”
“哦,都是些下人,穷鬼命短嘛。”
“也有的尸首穿着皮袄,身强体壮,带的粮食还没有吃完,全身没得致命伤口,看那肚皮也知道,绝不是淹死的。”
横牛听得一字不漏,“那又是咋个死的呢?”
“吓死的!”
“有啥子东西恁个吓人哟?”
“那下半城盘龙门的回水沱,隔三岔五地捞起来不少死动物,你看到就晓得黑河沟里头的凶险了。”
“哎呀,我现在都吓得要死。”
峰太爷享受着讲鬼故事的神秘感,但看到横牛一脸恐惧,很有些失望。还能跟他讲那些死动物身上的箭伤弹洞(后话)?
老邑豪恨铁不成钢,“没得出息!还巴望你能来撑起龙族大业,把黑河沟那些金子挖出来。我说你这些地方,还不及龙八海!”
“太爷,也不是……你说那是‘死亡地带’,啷个去挖哟?”
“我不是活得硬梆梆的?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耳朵立起,龙族人就是靠山沟峡谷过活的生灵!没得这些人家认为要命的地势,哪来我们龙水方、龙族人的一家独大?”
“那,龙族其他去过黑河沟的人为啥子都丢了命呢?太祖父和你又咋个没……这么命大福大呢?”
龙郁峰和龙横耕说得认真,没注意到火塘边那山獒的变化。灵敏的狗耳朵朝两侧转动,发现了一点异样(后话),山獒起身往房门走去,在门边嗅嗅鼻子,半天不见动静又一声不吭地回到火塘边。
日期:2012-01-24 13:01:59
6.家族老少性乱
内外金川的居民,以汉羌藏彝回等民族为主,各族的信仰、文化、习俗大相径庭,也有高度一致的,就是“重男轻女”。因此,所有家庭都漠视甚至鄙视女性在社会技能和知识方面的培养,仅有的女红手艺、礼教习俗,都是为取悦男人的。
穷人家的女孩,没姿色的,一辈子就被当作牲畜使唤;有点模样的,只有趁黄花青春,靠肉体来改善自己的命运,不管是为娼,为人妻,还是为人婢仆。
日期:2012-01-24 13:16:44
6.1.小奶妈冯稚英,出身于贫寒的蚕农世家,是来自川西“下五县”的小姑娘,地地道道的“红苕妹”。
民间把成都周边分为“上五县”和“下五县”。只有“上五县”才是真正的“天府之国”,就是都江堰水渠网道的密集区域,一年可收早中晚三季稻,地形也是绝对的“平坝”。
按地方惯例,“下五县”的女孩子大多在省城当“下人”。
龙少爷小心翼翼,“我问个诊,为啥子就不能跟下人亲热呢?”
小奶妈醋意不减,“这是规矩。你说,你为啥子叫龙百生,你爸啷个又叫龙八海,你爷爷咋又变成龙横栋了呢?”
“我啷个不晓得,龙角不是吹的:我是西历1900年生的,那年刚好满百年嘛;我爸是爷爷给他取的,意思是八仙过海……”
“你晓得个屁!那是辈份定下的。你是百字辈,你爸爸是八字辈,你爷爷是横字辈。人跟人之间,不能乱了套。姓名、字辈、称呼,都有上下高低讲究的。”
这下人“红苕妹”的称呼也有“上下高低”的讲究。
成都西南面与平坝相邻的丘陵山区地带,就是“下五县”,被省府和“上五县”的人戏称为“红苕国”。这是嘲讽“红苕国”土地贫瘠,不出细粮类的稻米和小麦,而只长甘薯、玉米和土豆类的粗粮。因为“红苕国”没有水渠抵御旱涝,全靠天活命。
同样是豆蔻年华的少女,生在成都就是“芙蓉花”,长在山区就成了“红苕秧”和“苞谷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