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大变局——战国篇》
第16节作者:
村人老李 所以,张仪不是不拿麦、豆当干粮,而是不拿它们当军粮。
日期:2022-10-30 10:18:08
在当时,最好的军粮是小米。因为除了容易做熟外,小米还有两大优势。
一是种植广泛,产量高。
先秦时代,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基本处在北方,沿着黄河流域分布。相对于多雨的南方,北方气候干旱,像稻这种比较耗费水资源的作物,是不可能在北方大规模种植的。大米在那年头可是奢侈品,据文献记载,秦汉时期,大米的价钱是小米二到三倍。直到隋唐时代,我国的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南方土地大开发,水稻才开始广泛种植。到宋朝时,国家又引进、推广产量高、易成活的占城(今属越南)稻种,水稻才渐渐成为主粮。
在众多作物中,小米是最耐旱的,且需要的种子少,病虫害也少,投入成本小。黄米也有这些优点,但亩产量却不如小米。因此先秦时代,小米是北方的主要农作物。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当一种作物在民间广泛种植且达到盈余状态,才可能被作为军粮。
再就是小米容易储存。
麦类和豆类受点潮,容易发芽,稻米受点潮,容易霉变,小米受潮发芽、霉变情况就少一些。据文献记载,唐朝政府规定,未脱壳的稻米储存期为五年,而小米的储存期为九年,基本是稻米的两倍。所以人们常以“积粟”代指屯粮。
产量高,好储存,易煮熟,有营养,小米妥妥的时代结晶呀,它不当军粮,谁当军粮?
正因为如此,小米在周王朝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社代表土地神,稷代表农业神,合称“社稷”。再后来,社稷就引申为国家的意思了。
笔者为什么说河东之地有良田?
因为它土质肥沃,更因为它天然适合小米的生长。当韩国人为豆羹麦饭皱眉时,魏国人抚摸着金黄的小米穗,嘿嘿,我们可不担心军粮问题!
没办法,老东家的好东西都落到魏国手里了!
日期:2022-10-30 10:22:00
但是,放眼世界,并不乏一些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却积弱积贫的国家,也不乏一些自身条件有限,但却逆风飞扬的国家,寻找原因,多半出在人的问题上。
因为人是各种要素的最终执行者,人可以提升经济,创造文化,改革制度,转换地缘,乃至改写历史进程。
这就是大国要素中的人才要素。
笔者把它放在最后写,不是认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太需要大书特书了。
魏国的建国史就是一部重视人才、挖掘人才的历史,魏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历史。
而能够重视人才、挖掘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者,是人才中的人才,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伟人!
魏斯就是这样的伟人!
日期:2022-10-30 18:01:07
~~带头大哥~~
公元前424年,韩虎去世,其子韩启章继任宗主。
至此,赵韩魏三家都完成了新老更替。当年的战斗情谊随着老一辈的谢世渐渐烟消云散。新人新思维,新人新气象,韩启章常感家族势力太弱,眼见赵氏内乱,就想到了一个壮大家族的计划,他拜会魏斯,商议乘机瓜分赵氏。
“魏赵是兄弟之国,恕我不能从命。”魏斯当即拒绝了。
赵氏内乱结束后,赵浣重新上台,他听说韩启章的预谋,非常愤怒,于是也找到魏斯,请求和魏氏联手,把韩氏给灭了。
“魏韩是兄弟之国,恕我不能从命。”魏斯以同样的说辞拒绝了。
魏斯是清醒的,此时此刻,三家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没完成,却搞起了内讧,是最幼稚的想法,必须以稳定为第一要务,避免三家之间的内斗。
魏斯这么做,会不会把韩赵两家都得罪了?
还真有点这个倾向。
不过当他们得知魏斯也曾拒绝过对方,也就恼恨不起来了。
更关键的是,没过多久,魏斯把他们约到了一起,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们三家经过了多少刀光剑影,才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三家分晋,天下的诋毁之言不知有多少呢!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而我们所处的环境四面受敌,要真正站稳脚跟,必须把局面打开,所以一定要和睦相处,相互配合。若三家离心离德,乃至兵戎相见,只会消耗自身实力,增加别国进攻我们的风险,那样的话,三家轻则被封闭、被锁死,谁都无法发展,重则遭到围殴,身死国破!
魏斯这话说得直白简明,直击要害,直指人心。
韩启章和赵浣发热的脑袋冷静了下来。是呀,放着那么多重要的事情不去做,却搞起了内讧,真是不应该呀。啥也别说了,以后,您就是我们的带头大哥,我们听您的!
虽然对如何配合,如何分利,三家仍有分歧,但通过这次会谈,三家放弃了内战,保持了联盟状态。之后魏斯援助韩氏攻打宋国,援助赵氏攻打齐国,韩赵各有所得,而魏斯也顺势向东扩张,将漳水南岸大部分土地收入囊中。
这是三家之幸,更是魏氏之大幸。
相应的,这是晋公室、秦、齐、楚之大不幸。
日期:2022-10-30 21:58:05
公元前434年,晋哀公去世,世子柳即位,史称晋幽公。
晋国江山传到这一代,国君已成摆设。晋幽公无力收拾破碎的江山,亦无力节制赵韩魏三家,甚至三位世卿议事时,经常“以臣召君”,而这位法理上的君王只能屁颠屁颠地跑过去。三卿看他窝囊,越发肆无忌惮,只把都城所在的新绛和宗庙所在的曲沃留给了公室,其余的全部瓜分。
“幽公之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曲沃,余皆入三晋。”
——《史记•晋世家》
要说吧,也能理解,身逢末世,大势已去,就是换作他人做这个国君,也未必能强到那里去。但是,晋幽公这人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据《晋世家》记载:“十八年,幽公**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意思是晋幽公放着后宫佳丽不爱,偷偷溜出城去找女人,结果在半路上被强盗杀了。这一年,公元前416年。
国君做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而据《竹书纪年》记载,晋幽公之死与夫人秦嬴脱不了干系,“十八年,夫人秦嬴贼幽公于高寝之上。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幽公子止,是为烈公。”按这记载,因为晋幽公的丑事,秦嬴深感气愤与羞耻,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秦嬴利用幽公‘夜窃出邑中’的机会,雇凶将其刺杀。随后,魏斯率军队将杀害晋幽公的强盗一网打尽,并立幽公的儿子公子止为新君,史称晋烈公。
不过,在《史记•六国年表》中,又有了第三种记载,“魏诛晋幽公,立其弟止。”明确记载是魏斯杀死了晋幽公。不过似乎舆论对于魏斯的行为是认可的,否则不会用到了“诛”字,要知道,魏斯杀晋幽公,属于以臣杀君,应为“弑”,而把罪人杀死才叫“诛”。而后,魏斯立了公子止为新君,即晋烈公——《六国年表》认为公子止是晋幽公的弟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