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在灭商之后,为了稳定商朝遗民,就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了曾今商朝的都城,另外把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都封在了武庚的周围。傻子都看得出来,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监视武庚,历史上也称“三监”。
这三兄弟显然不傻,所以对这个工作很不满意,姬发在时,他们可以憋着,等姬发不在了,他们就不太想憋了,等看到周公在朝中说一不二时,他们决定不憋了。
都是自家兄弟,你凭什么在朝中享福,我们兄弟几个就该在外面干这个,老子们不干了……
这就是历史中的“三监之乱”,因为三监还联合了武庚一起反,所以也称“武庚之乱”。
造反也得有个名义:周公欲行不轨。
向来好事都是没什么人学,坏事却没什么人不学的,后世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估计就是从这里学的。
当然,不满周公只是这三位兄台叛乱的原因之一或是叛乱的借口。总之,这三位是比较搞笑的,本来是去替兄弟监视别人,如今却跟所监视的人一起来坑自己的兄弟,也是够有能耐的。
这还不算,他们为了彻底表达自己的不满,还顺便拉了大小十几个方国一起坑,这就太不像话。
再次证明,在利益和欲望面前,很多时候,“兄弟”只是个称呼(在之后的历史中会无数次的得到印证),不过有说是三监蛊惑了武庚,也有说是武庚蛊惑了三监,不管怎么样,现在他们都是蛇鼠一窝。
面对共同的利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当家这活真不好干,位置还没坐稳,外面有人闹事,内部的同事也不给好脸色,关键是小领导因为受到了负面影响,开始怀疑了,这就不是麻烦了,而是危险。
周成王当时还是个孩子,他本来是很相信这个叔叔的,可是今天有人说他叔叔是流氓,明天有人说他是坏蛋,时间长了,这孩子也被带偏了。
周公是个有责任感的人,再危险也得上,因为国家此时需要他。
在尽一切努力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同仁的支持后,周公开始行动了,首先当然是去解决东边那几个闹事的家伙。
周公踏上了东征的道路。
事实证明,三监不是三傻,并不是那么容易能被干掉的,至少可以撑几年。
但周公也不是吃素的,你撑几年我就干几年,在经过数年的苦战之后,该干掉的还是被干掉了,不该干掉的就被放掉了(流放):哪远滚哪去,省的再给我添麻烦。
解决三监的同时,三监的那些虾米同伙们自然也都被端了,那么王朝的势力和直辖面积就更大了,周公也更麻烦了。
对周公来讲,平叛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平叛之后的问题。
这个你们也不用担心,周公已经准备好了。
日期:2022-06-09 22:45:54
『礼仪之邦』
外部的竞争对手被消灭了,内部搞破坏的人也都被干掉了,至此,大周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式上轨道了。
股份公司想要发展的最大前提就是,如何保证股东们的利益,说白了就是如何配股,这是个大问题,也是个大学问。
旧有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要解决新问题,就得用新的方式,新的制度。
所谓新的制度,就是将前任董事长姬发同志建立的那一套进行完善和细化,再加一些创新。
下面先进入分地盘的环节,这可是最考验人也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可不是随便分的,到底该怎么分,谁多分少分,都是大有门道,得按照标准来。
什么标准?周公也定好了。
就是先将所有要分封的人进行一个等级划分,然后再给予相应的名号,再根据相应的级别和名号分给相应大小的土地,原本有土地的人就给他挂个相对的名号。
说的俗一点,这就是封官授爵,在当时属于封邦建国,也就是所谓的分封制。
受封也是有条件的,那个时候还不流行任人唯贤,亲戚还是值得信赖的,当然了,特别贤能或者是功劳特别大的,也是可以任一下的,比如姜子牙同志,简单说,受封的人群就是以亲戚为主,功臣为辅。
周公先将除天子以外的所有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等五个级别,这种爵位制度和观念与整个封建社会是同生共死,只是每一个王朝都有一定的改动。
与爵位高低直接挂钩的就是封国的大小,爵位定好了,下面就开始分地了。
首先确定的当然是老大(天子)的地盘,就是王室直接管理的地区,这块地方可以不是最大的,但一定得是风水最好、最富庶、最具战略性的黄金地段。
按照姬发当初的计划,为了方便管理商朝故地,准备在东部的洛水和伊水的交汇处再建一个都城,是为洛邑(今洛阳),也就是东都成周。
原有的都城镐京(今西安地区)不变,是为西京宗周,这两京之间的范围,就是王室直接控制的京畿地区,这块地方绝对是天下之中的风水宝地,也是目前所知道的历史中记载最早的“中国”地区。
天子的地盘确定了之后,就轮到诸侯们了。但要记住一点,分封的前提是以天子有绝对的实力和权威为基础,要不然下面那些人是镇不住的,所以京畿之地是不能动的(至少目前不能动),以保证天子有足够的实力来维护其权威。
自古以来,有实力才有话语权,在当时,实力就是地盘和人口,到后期王室一天天的衰落,就跟王畿之地的一点点缩小有直接关系。
京畿之地以外的地盘就全部分出去,他们姬家的兄弟当然还是占大头,当时封的主要诸侯国有七十多个,姬家人就占了五十多个(虽然兄弟不一定靠得住,但至少在心理上比异姓有安全感),除了姬家兄弟外,还有一部分就是国家功臣和亲戚(姻亲),另外还有少量的旧臣。
前面说过,封国的大小基本上都是按照爵位的高低来的,大部分都算公平合理,如姜子牙的齐国(侯爵);也有一些感觉不合理的,如楚国(子爵),地盘不小,爵位不高,总感觉不公平,所以一直在南边闹腾,但此时王室实力雄厚,公不公平就这么着了。
封国虽有大小,但在今天看来,大的并不大,小的却很小(几十平方公里),有的可能跟现在的乡差不多。
除了以上的五级之外,还有一种不够级别的“附庸国”,抬举一点的话可以称为第六级,给点面子也能统称为诸侯国。但实际上这些还不是诸侯,属于准诸侯,所以不够级。
就是说这些附庸连被王室管理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成为那些大诸侯的小弟。当时主要的诸侯虽只有几十个,但大大小小所有的诸侯国实际上是以“百”为单位。
所有的诸侯国君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只要不闹事,搞好邻里关系,在自己的地盘干嘛都可以,相当于合法的土皇帝。
也就是说,除附庸以外的五级诸侯之间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领导,那就是周天子。
各诸侯国之间是不能闹矛盾的,要不然天子是不高兴的,但你要是跟外人闹,天子就管不着了,这样边境地区的伙伴们就有福了,向蛮夷之地扩张就成了他们的日常,比如南方的楚国与北方的晋国和燕国等等,前提是你得有那个本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