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小屁孩,把公社食堂搞得一片狼藉。十几个饭盒菜盒,连吃带撒,桌上地上,到处都是。
老人哭,小孩闹,公社的人束手无策。
还是王老头出的主意,让陈扬回去,他的事到此为止。
前来通知陈扬的人是童四平。
全家人浩浩荡荡的回家。
走在路上,二弟拽着陈扬落在后面。
“大哥你看。”
二弟撩开上衣,胸前是鼓鼓囊囊的东西,用旧报纸包着。
“什么呀?”
“腌猪肉。”
陈扬踹了二弟,“你敢偷公社的东西。”
“不是,是王老头塞给我的。”
“真的?”
“不信你问王老头去。”
陈扬又乐,乐得差点把腰闪了。
被举报这事,算是不了了之。
但陈扬不这么想。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不能就这么算了。
要是就这样算了,有第一回就有第二回、N回,这个道理陈扬门清。
可到底是谁举报的呢?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事以后再说。
第一阶段的春耕生产,花了十四天时间。第九小队的四十三亩水田,全部种上了早稻。
另外的四十亩小麦,还有二十天左右的成熟期,所以第二阶段的春耕生产还没到来。
这二十天的空档期,除了田间管理,不需要全部劳力出动。
公社和大队有规定,农闲时间,社员可以出去搞副业。
在第九小队,田间管理这种活,一般都交给年纪比较大的社员。
像陈扬他们那些小伙子,也不大愿意干田间管理之类的活。
对陈扬来说,巴不得生产队没活,好有更多的时间赚钱。
天州外贸公司的王光荣来找陈扬之前,陈扬带着童二子和二弟他们,已经干了好几天了。
王光荣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了两个年轻人,仨人各骑着自行车。
王光荣到陈扬家时,陈扬正在三岔口挖泥沙。
爷爷陪着王光荣他们,让孙女陈平走路去三岔口报信。
等陈扬他们摇着船回来,爷爷和王光荣他们已站在河岸上。
王光荣给陈扬介绍两个同伴。一个是刘技术员,专门搞洗沙研究的。另一个是李驾驶员,不是开汽车,是开船的。
“小陈啊,你考虑好了没?”
陈扬点点头,“考虑好了。”
王光荣也点点头,“那你打算怎么干?”
陈扬说,“我只能干挖沙洗沙的活。你说的做沙子枕头,我恐怕干不了。”
“也好。你真要做沙子枕头,我一怕你做不好,二怕别人揪你的尾巴。”
“王科长,我也正是这么想的。”
王光荣笑笑,“现在,只剩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价格。”
陈扬也笑了笑。
“小陈,你先说。”
“王科长你先说。”
“每吨二十块。”
“不不,每吨二十五块。”
王光荣说,“小陈,我还给你两个优惠条件。一是我会派小李同志来运沙,直接开船到你这里来运,你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这倒是一个好条件。以前卖沙给县建筑公司,四五天送一趟,一趟就需要大半天时间。
“还有一个什么条件?”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啊。以后小李来运沙子,我会托他把钱也带来。小陈,怎么样,够有诚意的吧?”
陈扬点着头说,“那好,你我各让一步,每吨二十二块五毛。”
王光荣笑着说,“小陈,你挺会做生意的嘛。”
“王科长,这是体力活,赚的是辛苦钱。我是私人,赚一块就是一块。你是单位,是公家,一块两块的不算钱。”
王光荣摇头,“话不能这么讲。小陈,公家的钱,要求更为严格,一分一厘都有讲究的。”
陈扬咬紧牙关不松口,“每吨二十二块五,一分都不能少了。王科长,这个价格,比起你从县建筑公司那里转买,你节省了七块五,我多赚了七块五,是一个非常公平合理的价格。”
王光荣同意了。
陈扬这才松了口气,好奇的问,“王科长,这个刘技术员是干什么的?”
王光荣告诉陈扬,刘技术员是专门搞洗沙的,是他特意请来指导陈扬洗沙的。
陈扬大喜,他正为洗沙效率低下发愁呢。
刘技术员先询问了陈扬现在的洗沙过程。
陈扬详细的说了一遍。
刘技术员建议,把两个阶段的洗沙,合成一个阶段。
就是把泥沙挖上来后,不要在船上洗,而是运回来再一起洗。
而整个洗沙过程,刘技术员也建议,改用他们洗沙厂的“五步法”。
关于什么叫五步法,刘技术员也做了详细说明。
陈扬聪明,刘技术员说一遍,他就基本上领会了。
所谓的五步洗沙法,是要充分利用河堤的斜坡,在斜坡上挖坑洗沙。
王光荣问陈扬搞懂了没有。
陈扬表示懂了。
王光荣他们起身告辞。
这时已近中午,陈扬很不好意思。
客人远道而来,又是来谈生意的,本来应该请人家吃饭。
再说了,陈扬现在也不缺钱。
可陈扬没有准备。
“王科长,真对不起,本来该留你们吃饭的。”
王光荣拍拍陈扬肩膀,笑着说,“咱们是朋友了,以后吃饭的机会多得是,这次就免了。等你赚了大钱,你不请我们吃大餐,我们一定不答应。”
客气一番,陈扬送走了王光荣他们。
双方约定,十天之后,李驾驶员带着钱,开着机动船来运沙。
陈扬这边,按照刘技术员教授的办法,在河堤的斜坡上挖坑。
五步洗沙法,需要沿着斜坡挖四个坑。从高处到低处,从大到小成一线排列。
难处有二。
从河里挖来的泥沙,要想办法装到最上面的大坑里去。落差两三米,距离至少五六米,怎样才能把泥沙运上去?
还有,洗沙的水,怎样才能运到坑里去?总不能一担一担的挑上去吧?
陈扬把两个难题抛给两位老人,自己爷爷和童二子的爷爷。
有句老话说,姜是老的辣。
还有一句老话,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更何况现在有两个宝。
在河边做个木台,再做一个木槽,船里的泥沙先倒到木台上,再让泥沙自己从木台流滑到一号坑里。
至于洗沙的水,也容易解决。沿着四个坑的坑边,做一架水车。通过人力转动水车,可以分别向四个坑供水。
解决办法有了,大家忙碌起来。
陈扬和童二子一起,拉着手拉车去公社木器社,买来制作水车和木台木槽的材料。
不过,陈扬没全听刘技术员的,他偷工减料,把四个坑的尺寸缩小了四分之一,深度更是从两米降到一米五。
还有,按刘技术员的设计,四个坑从高到低成一条线排列。陈扬也做了修改,他改成一号坑和二号坑并列,三号坑和四号坑并列,大大缩短了四个坑与河面的距离。
陈扬明白一个道理,反正不能都听别人的。
也就是说,农民有农民的干法,不能太专业了。
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需要解决。
陈家村到三岔口有五里远。现在只有一条船,泥沙挖上来后,运回来再卸船,三分之一时间浪费在路上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