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皇后》
第28节

作者: 叶捷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23 09:16:45

  第三十二章宫中改革(上)
  钱永祯果然按照与孔晓蕊相约的一样,把自己的私已钱拿出来给苗妃填亏损,孔晓蕊接管后宫还算顺利。
  大概是钱永祯从中斡旋,苗妃也不追究王婕妤当日之事了。

  孔晓蕊开始了她的开源节流计划,她上表给钱永祯,要求:
  第一,从今以后,凡宫中的宫女,到了二十五岁可以出宫,不能出宫的为例外,宫女出宫可以把在宫中所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带两套出去,首饰也可以带两套出去,其余宫里主子所赏的物品,经本宫的主子同意后都可带走。
  这就改变了以前宫女出宫要遇大丧、大喜之时才能特赦离开的情况,而且走得也不彻底,多数宫女要在宫里北部北海的安乐堂终老,一世孤独。
  第二,太监到了五十五岁,有条件愿意出去养老的,一律准,如有伤残愿意回家,家中有人愿收养的,也准出去,凡伤残的由内府每年把钱寄到太监所回的原籍;
  这一条主要是针对有些在宫中多年的太监,因为有做的是肥缺,到了五十五岁,早就想出去了,不愿继续留在宫里的。
  但对于家里无人收养,本身并没有积蓄的太监,则可以继续留在宫里;
  第三,宫里嫔妃的收入很乱,把它统一。孔晓蕊发现宫里嫔妃的收入很容易被人克扣,她们的收入主要由四块组成:
  一是每月的月例;二是生日皇帝的赏赐;三有购买胭脂水粉的钱;四有一些节日的点心钱。
  孔晓蕊发现买胭脂水粉的银两和买点心的银两很容易被人买一些用不着的东西交给嫔妃充抵了,于是下令改成把买化妆品的钱与买点心的钱直接拨到嫔妃手中,不经其他任何人之手。
日期:2012-03-23 13:13:42

  孔晓蕊把月例、胭脂水粉费、点心费归到一处后,后宫的俸禄为:皇后年俸一千二百两一年;皇贵妃一千一百两一年;
  贵妃九百两一年,淑妃、贤妃、德妃这三妃均为八百两一年;
  妃七百两一年;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六百两一年;
  婕妤五百两一年、美人四百两一年、才人三百两一年;御女二百两一年、采女一百两一年。
  除皇后的俸禄、皇贵妃的俸禄无增减外,其余嫔妃的俸禄均有增加一百两到五十两不等,一时宫中嫔妃人人欢喜。
  第四,宫里侍候的宫女人数加以规定,皇后宫中,侍候的宫女为十二人,皇贵妃十人,贵妃,淑妃、贤妃、德妃均八人;
  妃八人;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七人;
  婕妤六人、美人四人、才人三人;御女二人、采女一人;皇子、公主除保姆外各六名宫女服侍。
  南晋王朝开国以来,只有太宗皇帝册封过皇贵妃,其他皇帝并无皇贵妃。钱永祯现有的嫔妃有:
  皇后孔晓蕊位比皇帝;
  一品贵、淑、贤、德之中有苗贵妃、杜贤妃、李德妃,四妃之中,没有册封淑妃,可能因为当今太后是淑妃出身的原因吧;
  二品妃只册陆妃;
  三品九嫔之中有陈昭媛、杨修仪;
  四品婕妤有王婕妤、罗婕妤;
  五品美人有赵美人、黄美人、孙美人;
  六品才人有何才人、郑才人;
  七品御女有安御女;
  八品采女因钱永祯没有宠幸宫女所以无人。在册的总共有十五名后妃。
日期:2012-03-24 11:02:05

  第三十二章宫中改革(下)
  太后、太妃宫中同原来一样,服侍的人不变,但太后、太妃们都愿叫多余的人走。各宫统计上的数字显示,要离宫的宫女有一千八百人,太监也有六百人,多数人可以在八月前离开,少数人家远的,要等到八月中旬以上。
  也有个别不愿走的要留下来,孔晓蕊也同意。光这一项,宫中以后每年可减少开支十万两白银。

  孔晓蕊宫中的娟儿等到了年龄的宫女也要走,娟儿道:“从今以后宫女都有回家的盼头,不用担心一世都嫁不出去,谢谢娘娘恩典”。孔晓蕊点头,希望此制度能长期得到执行。
  孔晓蕊还发现,宫中有两大库存必须解决,一是皮货库存,二是放人参、田七、鹿茸等珍贵药材的库存。
  皮货库存中放有自太祖以来的十几万件皮货,堆积如山,并没有人用,单就太后来说,每年按例所收的皮货就有一百二十件,几十年累积下来都有几千件,每年穿的就几件,多数根本用不着,孔晓蕊在得到太后和钱永祯的赞成后,建议钱永祯选择一部分准备冬天赏赐给在京的大臣,就是一些八品的小官也赏。
  剩下的近十万件,让管库的人把上好的要用的挑出来,把被各主子用过的挑出来,其余从没用过又可以让普通人用的,让户部把在户部挂名作生意的几家大商号找来,让他们打个价,给他们拿出去销售。
日期:2012-03-24 14:10:30

  光这一项,钱永祯的内府进帐三十万两;人参及田七、鹿茸等也这样做,结果内府进帐也有三十万两。
  户部高兴万分,因为皇帝有钱了,以后不会动不动让户部拨钱。而宫中也高兴,以后就卖旧迎新,反正库存够三年用就可以,不用存几十年。
  而孔晓蕊真正改革的是钱永祯那些田庄。孔家是天下的大地主,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都有大量田地,孔家的收入,从小孔晓蕊就从母亲处知道是一个不小的数,孔晓蕊的父亲虽不是衍圣公(孔家的直系继承人),但也是当朝衍圣公的亲弟弟,所以财富自然不少,对于整个孔家的收入,她的母亲自然是知道的,她们孔家到收租之日,前来交租的佃户是要排队的,厨房要比平日整整忙一个多月。在那段时间,整个曲阜街头都是前来她们家交租的人,安排住处都让家里人头疼。她家的佃户可能是全国最多的一家。

  而钱永祯的田地,比孔家起码要多十倍,很多田庄上所产之物比孔家值钱,但孔晓蕊发现,从田庄上报上来的财富最多只比孔家多五倍。这主要是钱永祯的田地不是按佃户这种形式来租种的。
  孔晓蕊接手后,按原来母亲在孔家管理的方法及自己在舅母家看到的方法,对部分田庄进行改革,她有信心,钱永祯的财富在新的方法下,肯定能比原来增长两到三倍。她算了一下,仅茶叶一项的改革,每年可净增二十万两白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