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精神病人普遍缺乏自知力,就是他们患病了但他们却认为自己没有病,跟醉酒的人说自己没有醉一样。家属强迫他们住院,他们常常会逃跑,因此,为了加强防范,医院对病人都是采取封闭式管理。家属探望病人时,都要经过工作人员同意,打开铁门,才能进入病区。黄大哥刚上班,与科室人员还不是很熟。一天,一位同学有事找他,向值班护士通报“黄伟”这个名字。值班护士想了想,说:“出院了”。搞得那位同学很尴尬。自此以后,每次同学聚会,同学们都调侃他:“黄伟,刚出院吗?”接着是一阵哄笑。这话真够毒辣,每次都让黄大哥不知如何应答,憋红着脸,发脾气不是,不发脾气也不是。
其实,被人当笑料调侃还是小事情,笑过后,大家也不怎么当回事,仍然很尊重他。对黄大哥打击最大的,是他救死扶伤的理想破灭了。
治疗精神病人不同样是救死扶伤吗?理想破灭从何说起呢?
黄大哥认为,同样是救死扶伤,可意义大不一样。普通病人,除去病情比较严重的以外,经治疗后,一般都不会丧失工作能力,他们对社会还是有用的。而精神病人,一旦患病,即使治疗,基本上也丧失工作能力,成为废人了。一个对社会还有用的人,你“救”他,“扶”他,必然积极性很高。而一个对社会没有用的人,你“救”他,“扶”他,积极性能调动起来吗?根本就调动不起来。所以,没有几个人会主动要求到精神病院工作的。
黄大哥的痛苦与迷茫就在于此。
正当黄大哥痛苦、迷茫之际,1984年,海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汽车事件。从政府到民间,大肆倒卖进口汽车,很多人一夜之间暴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作出了改变人生轨迹的重大决定——弃医从商!这里的“弃医从商”,并不是辞职下海,而是一边上班,一边跑汽车生意(上班只是敷衍应付,主要精力却用在跑汽车生意上了)。
他屁颠屁颠地跟在人家后面跑腿。他还制订了一个10年规划:第一年,家产1万;第二年,家产3万;第三年,家产10万;第四年,家产30万;第五年,家产100万……;以此递增,到第十年,家产达到3个亿,荣登全国首富!
充满幻想,这是年轻人的特征。
只是,第一年下来,除了结交一些朋友,增长一些阅历外,一无所获!
他并不气馁,他把原因归结为汽车事件被中央查处了。
可第二、第三年,还是一无所获。
看来外头虽遍地黄金,但并不是谁想捡就能捡到的。按照黄大哥的10年规划,第三年应该家产10万了,可现在,每到月底,烟钱还得去小卖部赊账。
正在这时,大学里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中共党史给了他关键性的帮助。当年正是吹泡泡式的“大跃进”才引发了国家三年经济困难。黄大哥就想了,他的10年规划会不会也是一个“大跃进”呢?
绝对是的!黄大哥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他断然砍掉了10年规划,引入了刘少奇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吸取第二号人物的智慧后,黄大哥跟着又吸取第一号人物《论持久战》的智慧,准备来个“八年抗战”。
其实无论是一号人物还是二号人物,解决的都是一个问题——心态问题。办大事,心态一定要放稳。黄大哥明白了这个道理。
心态放稳之后,倒发现了商机。
在普通医院,医生以病人名义开药,一般都要让病人知情,必要时还需把药品交到病人的手中。而在精神病院,由于病人认知、行为等方面有障碍,医生以病人名义开药,无需让病人知情,药品更是不可能交到病人手中。
这就有机可乘了。
黄大哥怎么“乘”这个“机”呢?
他把护士、药房会计、药品采购人员全部拉下水!也就是,药品采购人员去医药公司进货,并不把药品送回公司,而是直接拉到私人药店卖了。回到医院,再由黄大哥开处方,交给护士记帐。然后,护士再把处方交给药房会计冲账。这样就把帐抹平了。
当然,卖掉的药品数量庞大,黄大哥若中规中矩地开处方,肯定会露馅的,他才没那么傻呢。他科室配备有一名中医,可以开整个病区病人的处方。根据这一点,他便从社会上找人冒充该中医的笔迹开处方。他不会开那些贵重药品的处方,而是专门开板蓝根、夏桑菊冲剂之类的不引人注意的普通药品处方,躲过了医院的监管。
自然,卖给私人药店的都是这类药品了。这类药品虽很便宜,但黄大哥有整个病区几十号病人作支撑,开出来的药品数量庞大,效益同样可观。平均下来,黄大哥一个月可赚一千元左右(算高收入了)。
黄大哥很快拥有了两千多元的BB机,这在当时是富裕的标志。医院的同事们都很羡慕,以为这些钱是黄大哥从外头赚的。他们哪里知道,黄大哥是一个内贼!
1988年,也就是黄大哥弃医从商的第四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南迎来了春天。
黄大哥兴奋异常,他准备在这个春天里,播下新的希望。
但这次他播下的,却是一场噩梦!
当时,借着建省的东风,每家单位都办公司,黄大哥所在的医院也办起了公司。可是从院长到普通医务人员,没有人经过商,唯独黄大哥例外。于是院长找到黄大哥,对他说:“小黄,医院现在成立了一家公司,准备调你上来当经理,你有什么想法?”
这是黄大哥梦寐以求的事。他把这几年“闯荡江湖”的所见所闻,添油加醋地向院长作了介绍,又向院长描述了公司在他经营下的美好前景,然后说:“院长,你放心让我干吧,我不会辜负你期望的。”
其实,黄大哥在经商方面还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这两年,他拿贩卖药品赚来的钱做过一些小生意,摆过地毯,承包过歌舞厅,没有一样不亏钱的。丑事不声张,这是人的本能,黄大哥同样不例外,因此即使他在外头做生意亏损连连,但医院里的人们并不知晓。
看黄大哥衣着光鲜亮丽的样子,院长竟然相信他了,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
院长还专门召开院务会,作出决议,给予他充分的经营权力。
黄大哥就这样理所当然、众望所归地当上了公司经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公司开张了。
黄大哥做的第一笔生意是钢材生意。那时候海南的钢材市场不成规模,都是私人商家去广东湛江火车站进货,雇车拉回海南,然后堆在和平南路的店铺里卖。这样做有一个麻烦,就是建筑工地上的工头到店铺买钢材后,都要雇工人重新把钢材搬到汽车上,等拉到工地,又要卸下来,无形中增加了很多费用。黄大哥观察到了这一点,就主动跑工地,看谁家需要钢材,便预约下来,接着去湛江火车站进货,然后直接把钢材拉到工地卸货,这样既帮人家节省了费用,自己也不用租店铺,减少了开支。一个月资金周转一次,净赚3万元左右。
半年下来,黄大哥用公司的30万元资金进行周转,赚了15万元。他把2万元装进了自己的口袋,3万元“进贡”给院长,上缴公司10万元。
但即使是10万元,医院已经很满意了。院长拿这笔钱给医院职工发了奖金,人人喜笑颜开。黄大哥的个人威信达到了顶点,他也成为了当时最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这是一桩很稳定的生意。院长已多次表态,要把公司承包给黄大哥,还要注入更多的资金。而如果黄大哥更加勤奋,还可以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大幅度地提高利润。一句话,黄大哥只要稳稳妥妥地运作,不出几年,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
问题是,永不知足,也是年轻人的特征。那个时候,海南很缺煤,而一位朋友的父亲却吹牛能在山西搞到煤。朋友这位父亲的骗术真是太绝了!他是个瘸腿,他便充分利用这一点,专门让人搀扶他,首先博取你的同情。其次,他慈眉善目,对你和蔼可亲,讲话轻声细语,你做梦都想不到他会害你。最高招的是,他从不要求你做什么,一切由你做决定。这过程中,他会放出一个个烟雾弹,抛出一个个甜头来诱惑你,引导你做出有利于他的决定。他行骗全国,落入他圈套的人数不胜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