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高峰一过,王福贵就怂恿张旺和陶晓伟,要上公婆山挖金钟根。他心里早就盘算着怎样攒够一笔钱,买一辆自行车,二手货的也行。
陶晓伟说:“那片山坡长满金钟根,我们三人挖不来,叫上刘江他们三个,我们六个人一起去挖。”王福贵和张旺都说好。说干就干,张旺负责通知另外三人准备好锄铲刀耙等工具。
第二天,王福贵第一个来到陶晓伟家,他跑前跑后忙着收捡工具,六个小青年带足干粮,结队出发,直奔发现巨蟒的那片灌木林。临近中午,他们一行来到灌木丛生的山坡。入冬,金钟根藤蔓依然张开着肥大的叶片,只是失去了夏天的油亮,变得蜡黄,宣示着历经十数年的顽强活力。
小伙子们一看满眼都是壮硕的金钟根,个个心里乐开了怀,他们年轻力壮,人人甩开膀子抡起了锄铲,干劲十足地动起手来。
刘江身体最壮实,力气大,不一会儿就掘开了一株金钟根根薯的土壤,兴奋地说:“快看哪,我从没见过这么粗壮的金钟根,都像小孩的手腕一样大啦,还是人形的呢。”
那边王福贵也扒开了一处金钟根,惊奇地叫道:“天哪!人形金钟根,那么粗大,太罕见了。”
一时间,大家都兴奋地叫嚷起来。
公婆山土壤肥沃,野生金钟根享尽这里的优厚阳光雨露,自然生长到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都有,根薯积淀成人形,药分完善,已成至尊珍品药材,药效堪比人参强。
六个小伙子喜滋滋地埋头挖掘,不知疲惫。一直挖到傍晚。看看天气不早了,陶晓伟急忙召唤大家停下锄铲,整理装框。只半天多的时间,他们就挖到了满满两担四箩筐的金钟根,根根都是那么粗壮硕大,人形根块就装满了一箩筐。
张旺兴奋地涨红了脸:“我和爷爷上山挖金钟根,一年都挖不到小半筐人形根薯呢!我们发财了。”
他们兴高采烈,一路说说笑笑,即使干了半天活,还像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都争着轮换挑箩筐。
太阳迫近山头,黄灿灿的霞光洒满西天。中天的苍穹灰蓝静谧,显得特别神秘深邃。
不知不觉间,天完全黑下来了,山路变得模糊。天边的半月从薄云中钻出来,洒下一片淡淡的清辉,一行人就着月色小跑起来,完全不知疲惫。
快到村口了,王福贵首先叫起来:“我们今天旗开得胜,喜获丰收,我看先不要在村里声张。”
张旺附和着说:“对,找一个稳妥的地方存放晾晒,暂时不让村人知道。”
陶晓伟想了想,问覃光明道:“你家不是在桂花山搭建一个棚屋吗?玉米收完了,还有人看管棚屋吗?”
还没等他反应,覃光亮抢着回答:“二叔没收完庄稼,就应约出山外替人家做木工活了。玉米成熟的时候,二叔也是叫我陪光明去看夜,他才不去呢。”
覃光明接过话头,说:“我们毕业后,我爸就让我负责守玉米地了,平时没有人去过棚屋。我们就把金钟根放那里,肯定没有人知晓的。”
大家都很赞成。于是,挑担的覃光亮带头折转方向,大家静无声息地朝桂花山那边前进。
月色静静地洒在树林里,映出斑驳的影子。空气中漂浮着阵阵桂花清香。
他们来到覃光明玉米地坡头。棚屋倚着一到陡坡搭建,面积不大,但搭得很高。王福贵点起一根火把,大家小心地检查了一遍。棚屋全用板皮钉牢,中间以木板隔成上下两层,屋顶竖着一个黑乎乎的稻草人,在夜风中张牙舞爪。平时,棚屋底层放工具和土肥,人在上层守夜瞭望,一吓鸟兽,二防野猪,三防小偷。木门也安装得很结实。
小伙子们个个都点起头来,非常满意。
王福贵赞叹地说:“木匠师傅就是不一样,棚屋也修得这么坚固完好。”
张旺打趣说:“覃光明,难怪你爸放心让你来这里守玉米,不说小野猪,就是老虎来了,也奈何不了你。”
大家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把金钟根一筐接一筐递上二层,四箩筐的金钟根堆放在这个狭窄的空间,显得拥挤。覃光明让大家退下一层,自己侧着身倒出筐里的金钟根,摊开晾着。
爬下竹梯的时候,覃光明对大家说:“地方不够宽,只能厚厚地摊开。”
张旺说:“现在是秋天,天气干燥,金钟根肉质紧密,不容易变质,只要摊开晾晒两天,收一下水分,就可以堆放起来,让它自然风干。”
张旺说完,大家又一起把底层清理好,方便第二天晾晒东西。做完这一切,一伙人才心满意足地退出棚屋,锁上木门。
夜深了,天气变冷起来。这里属于北回归线以南,入冬前后,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灿烂,气温高,大伙儿埋头干活,衣衫都湿了一半。来来回回这么一跑,衣服差不多干了。如今,半湿不干的衣服被夜风一吹,个个都打起了寒战。
月光下,桂花香更加浓郁。
一行人说笑着,一阵快走,很快回到村口,惊起一阵狗的吠声。各人止住笑,悄悄地回各自的家,揣着甜甜的梦,进入梦乡。
第二天天没亮,六个人又急匆匆出发了,每个人都挑着一对空箩筐。
天色还很灰暗,山间雾气弥漫,几米远就看不清前面的情景。一路上,时不时听到近旁有村民吆喝耕牛,模糊中只能看到人影牛身在移动。小伙子们加快了脚步,很快就没入了通往公婆山方向的迷雾中。
因为有了第一天的经验,他们挖金钟根更容易了。顺着藤找到根茎,根据根部地形凸凹松实判断根薯位置,下铲果断,挖起来也不难。山间多为砂质土塘,土肉深,比较松軟,只要用力够,用铲扒开金钟根周围泥土,露出金钟根块根,瞅准,一铲铲断底部的直根,再铲掉四周细根,最后一大铲直透薯根底,把泥土翻动,两手用力一揪金钟根根茎,哗啦一声,整条金钟根根薯就被拔出来。金钟根薯灰白灰白的,两手张开,两足细长,那就是最珍贵的人形金钟根了。
太阳升到中天,阳光直射。这里很少有人到来,一片沉寂,只有他们六个人此起彼落的砍刀声——金钟根藤茎老,坚硬,要费大力才能砍断。
刘江人壮力大,肚子饿得快,他嚷嚷着要吃东西。吃过干粮,他们六人马不停蹄,继续挥汗如雨的挖起来。
太阳西沉,树影斑驳。陶晓伟抹掉脖子上的泥汗,停下手中的活,他拉上张旺迎着傍晚余晖,查看周边的情况。山坳灌木丛的这片金钟根被挖掉了一小半,身后的窝窝坑坑一片狼藉,翻开的新泥像裸露的肌肤,承受着不可言说的苦痛。被砍掉根块的倒挂金钟藤条失去了活力,叶子卷曲枯萎,滴干最后一滴水分。
小青年们顾不上这些,继续埋头挥铲挖掘。
太阳坠入西山,天一下子暗下来。陶晓伟招呼大家聚拢过来。这天挖到的金钟根比昨天多,足足装满六箩筐。为了方便赶路,陶晓伟让大家平均装筐,每个人都挑着小半箩筐的担子,就着依稀的星光,直奔桂花山下的木屋。
一路上,弯弯的月牙挂在天边,淡淡的月光下,空气中弥漫着山间特有的草木芳香。草木皆有生命,一到夜间,那是完全属于它们的世界,树木尽情释放身上的油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