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心路,盛唐明镜:一代女皇亦凡人》
第9节作者:
实梦zs 走到父亲武士彟这一宗的墓葬地,只见六代祖神龟公和五代祖克己公各有一个二十方步的墓园,坟高不过七尺,这二位先祖分别为当时的祭酒和本州司徒的官职,墓园只有如此规格。高祖居常公为北齐镇远将军,曾祖俭公为北周参军,祖父华公为隋东都丞,也各依朝廷制度建了不大的墓园。
父亲也算是光宗耀祖,贵为从一品国公,墓园可达一百方步大小,坟高可达二十尺,也算是风光大葬了。
二囡一边想着一边跟随着母亲来到了选好的风水之地,殇夫停下棺椁之后,跟来的众亲戚族人都围着墓地站成一圈。二囡这才看到,墓地中央竟然已经有一个土包,只是其上的墓碑似乎刚刚被取了下来。
“那是什么?”二囡轻声的问着身旁的姐姐。
大囡沉吟了片刻,低声说道;“父亲以前的乡下老婆的坟头。”
二囡闻言一愣,片刻后她才想起那个女人,竟然现在可以和父亲合葬在一起。父亲有生之年一直陪在母亲和自己三姐妹身旁,为什么去世后就去陪那个女人呢?这样一来,他们和两个哥哥岂不是才是一家人,自己母女算什么?
二囡心中正想着,只见已有人将一把铁锹递到大哥武元庆手中,指引着他走到一块长一丈,宽三尺的地方附近。大哥恭谨的铲了一铲土,抛到一边,然后将铁铲递给元爽,元爽也认真的铲了一铲土起来。
二囡已经明白,这是孝子在给亡父打井,于是轻轻拉起姐姐和妹妹,走到二哥身旁。元爽将铲子上的土抛到一旁后,大囡伸出手来,想接过二哥手上的铁锹,元爽却有些迟疑,元庆立刻走了过来,说道:“为父亲铲土是我们做儿子的事,你们女子又不是武家人,不需要你们铲土,走走!”说着挥了挥手。
二囡心中顿时十分气愤,站在那里不肯走,心中想着,虽然自己三姐妹是女子,但是父亲是自己的父亲啊,难道尽一尽孝道也不可以吗?
这时,族中长辈也走了过来,温和的说道:“这些不用你们女孩子动手,来,你们让到一边。”
见族中长辈也这样说,二囡只好无奈的退到一边,心中却如同压了一块石头一般,不能平静。哥哥们不管有用无用,只不过是个男子就可以给父亲铲土,自己是个女子,就没有这个权力,她感到分外不平。心中暗暗决定,将来无论如何,也一定要强过两个哥哥。
殇夫们已经开始打井,很快,一丈深的穴地已经打好,殇夫在穴地两端竖起了两块石碑,石碑之上各有一个很小的洞,殇夫把系住棺椁的绳子穿过小孔,把棺椁轻轻吊在穴地的上方,然后缓缓放松绳子,让棺椁平稳的降入穴底。
武元庆和武元爽依次将刚才铲起抛到一旁的土再铲回放到棺盖之后,表明改土的第一铲土由孝子所填,然后殇夫开始回填土,小半个时辰,已然填好。
“我以后死了会葬在这个墓地吗?”二囡沉思着突然冒出一句话来。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却被站在身边的姐姐大囡听到。
“你不会葬在这里的,这里是武氏墓园,你是女儿,不是武氏的人,出嫁了会和你夫君合葬在夫君家的墓园。”姐姐爽利的说着。
“哦,那么说姐姐会葬在贺兰氏的墓园了!”二囡闻言随口说道。
大囡却飞红了脸,轻轻揪了二囡一下,道:“你不要笑我,等给父亲服丧满了,母亲也会给你说门亲事的!”
听到这里,二囡心中隐隐有些不快,让母亲给自己说门亲事,自己能满意吗?自己愿意就嫁个凡夫俗子吗?
经过殇夫们又花了一个时辰的填土,武士彟坟头已经垒起了一个高达二十尺的封土堆,模样十分壮观。一块汉白玉石碑立在了封土堆前,碑额上刻着螭、虎、龙、雀等图样,碑身之下有龟形雕刻的石趺碑座将高九尺的石碑立了起来。
只见石碑正面写着:先考应国公荆州大都督工部尚书武讳信 妻武门相里氏 之墓 子元庆 元爽敬立 贞观九年五月。
(注:武则天的父亲名信,字士彟)
二囡看着这石碑,竟然没有自己姐妹三个的名字,原来女子根本不是子,就算自己再追思父亲,自己将来也不是武家的人。这一日,她才真真的明白了男女有别。也许,自己早该明白,却因为父亲的纵容,却迟到今日才明白。想到这里,幼小的二囡为这人世间的不公平在心中深深不满。
下葬结束之后,二囡再次回到文水的祖屋之中,更感觉到这所父亲当年住的祖屋,显得小而破旧,而且,这屋子是以前父亲和发妻相里氏住的,是两个哥哥的家,不是自己的家。二囡这些年已经习惯了华屋大宅,也不会习惯这种乡间土屋。母亲就更是这样了。
杨氏想到这屋子以前是相里氏所住,根本不想住一日,感觉住在这里是辱没了身份,只是到底要为刚刚过世的丈夫守丧,无论如何也得忍了下来。她是贵族之女,但并不是娇惯之女,这些小苦也是吃的下的。
母女四人勉为其难在这屋子里住了一个月,算是给父亲守丧,只是她们所住的西厢的屋子又潮又霉不说,还要日日受两个哥哥的脸色。两个哥哥根本不把杨氏当娘看待,也没有把二囡姐妹三人当妹妹,也许他们嫉妒二囡她们分走了太多的父爱,因此虽是骨肉至亲,也是不闻不问,冷眼看待,实在让人心寒。
心中想着父亲慈爱的面容,想着父亲对自己的好,二囡支持着熬过了这一个月。比起斩衰之丧的礼节所描述的要在坟墓旁住不能挡风遮雨的棚子,有这屋子住就好的多了!
一月过后,杨氏决定带着三个女儿去长安。武士彟发迹之后,就并不关注这老家的房子了,他定居在长安,虽然后来常常外派到地方任职,但是长安的宅子置的大而华丽,那里才是杨氏和三个女儿栖身的地方。
元庆和元爽在朝廷是小官,因为父丧,要丁忧三年,也就是至少二十七个月不得为官,作为对父亲的孝顺。而元庆和元爽早已习惯了长安的繁华,也不愿意待在这偏僻地方,更有妻子儿女在长安家中,于是也要回去长安。
坐在素色毫无装饰但宽敞的马车上,杨氏母女四人踏上了前去长安的路途。虽然元庆兄弟也是同时返回长安,但是却没有同路,而是各走各的。这样也好,免得在一起又生龌龊。
杨氏母女身上的麻衣已经换了下来,换上没有丝毫花纹的白布衣服。虽然这衣服难看的厉害,但是到底是在热孝之中,不可以穿更好的衣服了。三囡换下麻衣的时候,身上幼嫩的皮肤因为又热又糙,已经起了不少红疹。杨氏让仆人去配了不少药,涂抹在患处,三囡才好了一些。
日期:2011-10-03 21:56:17
第二卷 锦绣长安
第一章 初入长安
经过数日的奔波,终于抵达长安,在长安的东三门居北的通化门前马车停住了。二囡掀开马车门帘,只见面前有一道约莫三丈宽的护城濠,濠内水波荡漾,似乎很深的样子,濠上一个巨大的拉索桥正平放在濠上。和平年代,护城濠并无作用,拉索桥的存在让来往官员百姓十分方便。
面前,一座高耸的城楼更是雄伟,青灰色古朴的城墙由巨大的青石块垒成,石块之间也严丝合缝,不见丝毫裂痕,墙面光滑如镜。城墙的高度需要仰起头来,才能逆着日光看到墙顶。
这一刻,二囡的心被震撼了。利州、荆州虽然都有城墙,但是高度不过是其三分之二甚至更少,这里,到底是大唐的首都,到底是天子脚下,气势已是不凡。
城门是一个高大的圆拱,进深约莫五六丈,实在是太宽了,若是阴天,只怕在这门洞之中都要黑暗一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