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有私交。”
邱信解释道:“当年臣刚入仕时,他祖父对臣多有提携。”
“后来臣又和他父亲志同道合,所以私交不错。”
“原来如此。”
刘泰恍然大悟,继续看信。
果然。
魏羡之在信中坦露这个建议是周宁所提。
可他不愿因此事羁绊华庭,想早日回长安落籍。
所以就将功劳全部推在了魏羡之身上。
而魏羡之不愿冒领此功,又不愿拂了他的意愿。
所以就写了这封私信,请邱信代为奏请圣人圣裁。
不仅如此。
魏羡之还在信里陈述了周宁的身份过往,以及1些事迹。
“呵!”
刘泰轻笑了1声,道:“这个周宁到是挺自信的。”
“年轻人嘛!”
邱信道:“不过这个建议既然是他提出来的,恐怕其他人还真没有他懂的多。”
“从某些方面来说,他还真是最优的主事人选。”
“是啊!”
刘泰将私信还给邱信后,叹道:“官营盐场,引私钱入股,募贫民为工!”
“如此1石3鸟的良策,确实不是1般人能想出来的。”
“可是他现在很明显不想过多牵涉……”
邱信现在也很头疼,道:“朝堂总不能强行把他留下吧?”
“这倒不用。”
刘泰自信道:“他虽有大才,但本朝的贤能也不少。”
“朕看那个魏羡之就很不错,可以暂摄试行盐场之事。”
“至于周宁嘛。”
刘泰想了想,道:“既然他归心似箭,那咱们就成全了他这份赤心。”
“喏!”
邱信点了点头,问道:“那官营盐场的提议……”
“就全算在魏羡之头上吧。”
刘泰笑道:“这么大1个便宜,结果两人都不想要,真是怪哉!”
“也好!”
邱信也笑道:“就让他白白捡1个大便宜。”
两人议定后。
其余4位阁老也终于到了。
当头1位是中书令韩有仪,第2位是尚书令郑望秋,第3位是御史中丞萧正德。
而最后1位是枢密使秦希仁。
再加上他这位门下侍中,共同组成了大炎政事堂5阁老。
全都是当朝国公,从2品的肱股重臣。
1番见礼后。
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的萧正德谢绝了太监送上的8宝羹。
急道:“陛下,贺表和奏疏呢?”
他只知道有人献上了制盐术和盐场奏疏,可以解大炎缺盐之急。
但更细的内容就不知道了。
所以此刻想要立刻知道详情。
“在这呢。”
刘泰也不在意萧正德的失礼,顺手将御案上的贺表和奏疏递给了他。
在他眼里。
这才是1个干臣该有的表现。
其他3位重臣也不敢再喝8宝羹了,赶紧将脑袋凑了过来。
片刻过后。
4位重臣激动的向刘泰贺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洪福,天降能人!”
“上天护佑,我大炎自今日起,将再无缺盐之苦!”
“陛下!”
韩有仪急道:“我们必须尽快将此事议定!刻不容缓!”
“是啊,陛下!”
郑望秋附和道:“户部统计,关内道十天前就没有了存盐。”
“这段时间全靠周边调运,但也是杯水车薪。”
“如果3个月内再无盐补缺,恐怕会有动荡发生。”
“众卿稍安。”
刘泰笑道:“之所以这个时候把你们叫来,不就是为了连夜议定此事吗?”
“大家都说说吧,这事怎么个章程?”
“陛下!”
韩有仪是中书令,平时的决策都是由他先提出。
所以他率先开口道:“试立官营盐场之策,可立刻施行!”
“朝堂不费1文,而利3方,为良策也!”
“嗯。”
刘泰点了点头,看向其他4人:“你们的意见呢?”
“同意!”
“附议!”
“附议!”
其余4人自然1致赞同。
他们都是刘泰潜邸时的老人,同时也是寒家出身。
和那些权贵盐商们没有利益瓜葛。
“好!”
刘泰大笑道:“此事就这么定了,那具体的主官和方略呢?”
“主官不如就用魏羡之。”
萧正德道:“去年他就该升任陇右道节度使,结果他却要求去杭州当府尹。”
“现在用他,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幸进之言。”
“准!”
刘泰又问道:“那施行方略呢?”
“方略不如就依照魏羡之所奏施行如何?”
邱信说道:“现在缺盐迫在眉睫,容不得我们慢慢商议。”
“且正如他所奏1样,只是试行而已。如有缺漏,我们再慢慢修补。”
“没错!”
郑望秋道:“不过施行范围可以扩大到整个江南道沿海。”
“摊子太小就救不了急了!”
“附议!”
“附议!”
“可!”
刘泰想了想道:“就擢升魏羡之为江南道节度使,全权主持盐场1事!”
“告诉他,朕要在3个月内,看见2十万石细盐出现在城北的草滩码头。”
“喏!”
众重臣齐声应答。
“最后1事。”
刘泰拿起了那份贺表,道:“侨人周宁献策有功,赏赐之事也议1下。”
“陛下,此事可依悬赏诏施行。”
韩有仪说道:“不过他是长安县人,这个封号就得商榷1下。”
的确。
大炎朝的贵族封号1般都在祖籍,有光宗耀祖之意。
可周宁是长安县人,自然不可能封他为长安县伯。
而且还有封地。
总不能划1个坊给他当封地吧?
“要不,封他为华亭县伯?”
1直没有开口的秦希仁突然说道:“他从华亭归来,也算光耀。”
“这个不妥。”
萧正德反驳道:“华亭太过贫瘠,又远离祖籍,安能配上如此大功?”
“陛下!”
邱信建言道:“周宁万里返乡,1片赤心。不如封他个忠汉县伯,以彰其志?”
“至于封地,反正只是领食邑的标准。”
“干脆,就将明德门外的抱石山赐给他?”
“嗯?”
刘泰听完顿时觉得这是1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各位什么意见?”
几人相互看了看,随即躬身道:“臣等附议!”
“慢点,慢点。”
在小院的西侧,韦连溪专门搭建了1个草棚,作为炼制橡胶的车间。
此刻。
周宁正在指挥韦连溪从撒了滑石粉的木制手形模具上脱模。
而李4海和刘大虎则在旁边帮忙加碳和转动滚压筒。
这是1双淡黄色的橡胶手套。
经过他们7天到试验。
浪费了56百斤橡胶乳液后。
终于做出了1些实用的橡胶制品。
也好在现在的橡胶树从来没有人去割过胶。
不然他们都找不到这么多乳液来浪费。
“看看!看看怎么样?”
周宁将手套带在了手上,认真的体会了1下。
虽然很厚实,但无论弹性、还是贴合度都很不错。
“这个手笼子用来干嘛?”
韦连溪也试了1下后,不太喜欢这个玩意儿。
南方湿热,带着这个闷的慌。
在他眼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