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与药:风雪中的守护者》
第24节作者:
扎针小鬼才 老陆暗自思忖,这当初开六君子汤是为了补脾益肺,止咳化痰,这六君子汤也没有退烧的功效啊?难道是病情有了变化?当初是以中医馆的重症患者为模板,并没有对卫生所的重症患者进行四诊,难道他的病情不一样?
“王利,你测下心率和血压,我马上过去。”
王利闻听此言,立马翻出了血压计,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可真是怪了,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是我的诊断出了问题?不会啊,我都是按照标准流程来的……希望不要出什么岔子才好啊……
王利拿出血压计进了门诊手术室,开始为患者测量心率。
“心率好慢……血压也下降了……”王利自言自语道。
“老陆怎么还没来......”王利喃喃道。
话音未落,老陆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满头都是白雪花。
“心率是不是很慢?血压是不是也是骤降?”老陆问道。
王利收起血压计点了点头。
“我就料到!”说着开始把脉,脉缓弱而欲绝。
橙子看着手表时间到了,就从患者腋下取出了温度计:“三……三十五度四……”
老陆和王利都大惊,之前一直想办法退烧,现在反倒体温过低了!
“是天气太冷了吗?”老陆问道。
“这么多病人都没事……”王利回应。
“医生……热……热……”
两人再度大惊,体温降到这种程度还会热?
体温过低,患者居然还感觉到热,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因为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所以无法对其他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现在只能依靠老陆的经验来判断病情了。
患者体温偏低,但却自我感觉发热,这种情况属于里寒外热……
这意味着寒邪突然重创了阳气,使得阳气耗散并向外脱垂!
就在这时,橙子突然惊叫道:“你们快看!”
老陆和王利急忙顺着橙子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病人双眼微微合拢,然而额头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淋漓而下。
这六君子汤里面并没有发汗的药材啊,而且周围的环境又是如此寒冷……怎么会突然出这么多汗呢……老陆紧紧皱起了眉头。
王利同样感到震惊不已,他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此之多的反常现象。
事出反常必有妖!
老陆闭上眼睛,脉微欲绝,冷汗突下,手足厥冷,神昏不语………面色苍白!
是真的毫无血色!
这就是寒邪入心,逼阳外散!
是心阳虚脱证!
是极其危险的重证!
患者眼睛紧闭,呼吸突然开始急促,胸口一起一伏如波浪,这一下王利也慌了神了,他在大医院工作过,也没见过此等异象!
王利问道:“怎么办?”
老陆缓缓睁开眼:“是心阳虚脱……那便回阳救逆!”
“熟附子三十克……”老陆边念叨边在纸上狂写。
王利问道:“这个量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重剂以救急!”
干姜四十克……人参二十五克……白术十五克……甘草十二克……桃仁十二克……红花十二克……枳壳十五克……
老陆刚停笔,就递给了橙子,“去中医馆让老范先熬这个药!”
橙子收起了药方就冲出了卫生所。
两人则准备回到门诊手术室。
一个病人看到王利,老陆,橙子三人都是神色匆匆,忍不住问:“怎么了医生?出什么事了吗?”
老陆和王利都心里一咯噔,两人愣了一小会儿,随即对视一眼,便异口同声的扭头回答:
“放心,有我们在,不会有事的。”
两人随即走进门诊手术室,原本神色淡漠的患者此刻已然彻底昏迷过去了!
老陆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伸手掐住病人的人中穴,焦急地喊道:“有安宫牛黄丸吗?!”
王利连忙答道:“有!我这就去拿!”
老陆见掐人中并不起效,便伸出手触摸病人的颈动脉,感受到还有微弱的搏动,再观察胸廓,也有轻微的起伏。
看来呼吸和心跳尚未停止,老陆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
王利迅速取来一粒安宫牛黄丸,用温水化开后给病人灌下,过了一会儿,病人终于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开始有点反应了。
寒邪直逼心包,导致阳气虚脱外散,气血运行不畅,必然会产生痰瘀,痰迷心窍后便陷入昏迷状态。
安宫牛黄丸可以清痰开窍,但也只能用来应急,想要治疗还是要靠那个方剂!
王利问道:“那是什么方?”
老陆淡淡回应:“回阳救逆汤。”
《伤寒六书》载有此方,乃四逆汤加减而成。
有温中散寒,回阳固脱之效。
附子干姜皆为温热之药,附子似主力部队,战斗力高但速度慢,干姜如先头部队,战斗力但速度快,故两者相加,共为君药,以回阳之力攻寒收阳。
白术有益气之效,人参则有补气之效,助力回阳,共为臣药。
气不足则血不行,故有血淤,用红花,枳壳,桃仁活血化瘀,通行气血,共为佐药。
甘草则辅助诸药,为使药。
总之就是以大阳大热之药猛攻体内寒邪,使阴阳重归平衡。
橙子推开门进来了,也是满头发挂着雪花,手里提着一个铁饭盒。
王利走过去打开盖子一看,是热腾腾的汤药。
老医生坐在大屏幕前,摩挲着下巴,林北和其他几个中医也在旁边,看着大屏幕,上面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之前邪犯少阳证的病人病情已经稳定,现在中医医疗队要面临的是对一百个人病人的统一辨证。
由于舌质多为淡白色,却也有部分是舌苔厚腻,再综合各种症状大数据分析出了两种证候——风寒疫和风湿疫。
老医生还是摩挲着下巴静静的思考,其余几个中医开始讨论,有人认为是风寒疫有人认为是风湿疫,林北则默默的看向老医生。
三因制宜?这个建议倒是好啊……看来民间还是有些高手的……
一者因时制宜,二者因地制宜,三者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者,顺四时而适寒暑也;因地制宜者,辨高下而异方域也;因人制宜者,察盛衰而调虚实也。如此方能明辨病因,对症下药,以达治病救人之效。
否则,徒具数据,而无活人之思,岂不谬哉!
当今大雪飘零正是冬季,故寒邪当为最盛,此因时制宜也。
本市地区偏西南,湿冷是冬季常态,故湿邪也不弱,此因地制宜也。
经过症状采集病人有寒有湿,也有寒湿夹杂之兆,此因人制宜也。
老医生身后的那些中医还在争论是风寒疫还是风湿疫。
老医生缓缓开口:“是寒湿疫。”
“寒湿疫?也就是寒邪和湿邪夹杂?”林北问道。
老医生点点头:“要为这一百个病人想出一个统一的方剂才行……”
林北听闻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
恰巧老医生也开口了。
“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散。”
一剂温服,病人躺在床上,身体突然像筛糠一样颤抖起来。
然后,他张开嘴巴,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冷……冷……”病人蜷缩着身体,手紧紧地抓着被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