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龙椅:穿越者的皇途迷局》
第32节

作者: 辽北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竞真是开了眼了,还有人敢和自己这么说话?这都多少年没人敢和自己这么说话了?
  “嫂子,你别闹”看着那鞋,杨竞实在是喝不下去,主要是不卫生啊。
  冯丹见杨竞没动,直接把手里装着茶的鞋扔了,一撩裙摆,“给陛下换个热茶”
  咱们也不知道杨竞和冯丹在研究些什么,直到李德全被杨竞叫进去服侍更衣的时候,发现杨竞像是虚脱了似的,晋王太妃冯丹倒是神采奕奕的坐在杨竞身边。
  “去,给朕把折子拿来,什么折子都要”杨竞真是怕了冯丹了,自己这不是被调教了吗?
  李德全连连点头,自己亲自去跑去拿折子。
  “好啦。嫂子不是看九叔太累了,给您放松放松莫?您贵为九五至尊,偶尔尝试一下也是好的”冯丹一边给杨竞按着肩膀,一边说道。

  杨竞从嘴里掏出一个什么东西,一边扔在地上一边没好气的抱怨道,“你看,你还说?”
  “好啦好啦,妾身不说了,陛下恕罪”冯丹又拿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跪地请罪道。
  “切”杨竞冷哼一声,“赶紧去给冯家写信吧”
  冯丹走后,杨竞把思绪转到了正事上,现在冯氏狮子大开口想要买100万亩荒地,那么原来准备的1000万亩就不一定够了,看来还得至少增加500万亩。
  荒地倒是不缺,但是随着荒地的开发,必然带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治理起来会更加的困难,对官员的需要会更加的迫切。
  关于卖地的那1500万银元收入,杨竞早就想好了,500万银元用作修路使用,这次开垦的荒地大都远离城池,必须把路修好,这样才方便统治。
  剩下的1000万银元,杨竞打算让户部储备起来,用作专项战争经费。一旦决定对关内大规模用兵,这1000万银元都不一定够用,以后每年储备点,也不至于真开战了,拿不出钱来。

  “还是缺少能干的人啊”杨竞叹气,“看来今年的国考还是要多录取一些,做好人才储备。”
  杨竞称帝以后,省考就已经改为国考了,但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条件没有变化,都是千华书院和衍水大学毕业可以获得举人身份,然后以举人的身份就可以参加国考了。
  千华书院和衍水大学每年能毕业500余名学生吧,国考每三年一次,也就是1500余人参加,录取率杨竞定为了十分之一,也就是每三年能考出150名进士。
  “扩大招收率也不行,这样一来,进士的含金量就下降了”杨竞靠在御案上,心里琢磨着。
  进士考中了就直接授予七品官,质量低了真不行。而且你授官容易,除官难。这样持续下去,不就官员越来越多了吗?杨竞缺少的是一线干活的人,而不是缺少大量的官员。
  想来想去,杨竞突然想到他穿越来的那个时代,有省考这一说,杨竞突然来了灵感,可以搞省考啊。
  在杨竞的设想中,考不上进士的那些举人,可以不用等三年以后继续考,杨竞再开一次省考,录取率也是10%。通过省考的举人同样直接授予官职,正八品。这样一来,不就补充了人手不足吗?还可以控制七品以上官员的数量。
  “李德全,去把吴晋、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元还有吏部尚书叫来,朕有事和他们商量”
  任何一个政权想要长久的发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储备和上升渠道,就是如何招录官员,官员如何上升,还有就是怎么把底层人民中的精英分子纳入统治阶级,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如果一旦不给底层百姓上升的空间,那到最后一定是天下大乱。正所谓“打进长安可比考进长安容易多了”,结果就是“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
  现在大梁的选官制度基本上就是科举制度,孩子们还读私塾,然后秀才、举人和进士一点一点的考。有点类似于杨竞穿越来的那个时代的明清两代。
  而杨竞到辽藩以后,广泛的开设小学、县学(初中)和府学(高中),在府学之上,还有几所大学。
  几所大学指的就是千华书院(就是原来的千山书院,杨竞称帝那年改的名),主要是文科和理科;衍水大学,主要是工科;皇家军事学院,培养军官的;还有襄平医学院,培养医生的。
  府学毕业授予秀才的称号,但是没有什么特权。大学毕业后授予举人称号,举人只有一个权利,就是可以参加辽藩的国考。通过国考的,就是进士,授予七品官职。
  但是杨竞为了保证进士的含金量,同时也是为了控制官员数量,所以一直在严控进士的录取率,每三年也就招收150名进士,合每年也就招50人。
  现在杨竞准备进行东部开发,大量开垦荒地,这人手就有点不足了。所以杨竞才想了一个开设省考,从举人中招录正八品及以上官员的想法。
  内阁首辅吴晋、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元,吏部左侍郎张湖接到杨竞的传召,都赶到了柳河行宫。
  张湖是张元的儿子,张元投靠了杨竞以后,杨竞一直提拔张湖来着,张湖也一路做到了吏部左侍郎。由于吏部尚书一直由吴晋兼任,所以张湖实际上主持吏部工作。
  “你们来之前,朕已经把方案让通政司抄录了几份,你们看看,有什么意见没?”杨竞开门见山,也没有什么客套的,直接问吴晋他们的意见。
  “陛下,其实按照传统,举人授官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都是直接授官,没有考试的环节,这次咱们直接授官,是不是不太好?容易引起举人们的不满”自从那晚杨竞和吴晋长谈以后,吴晋主动了很多,这次竟然第一个发言了。
  “首辅大人说得不错,九爷,按照传统,举人就是可以直接授官”张元也说话了,“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举行省考,举人考上的称号是什么啊?毕竟举人上面已经是进士了。”
  由于张元和张湖是父子关系,加上吴晋这个吏部尚书也说话了,所以作为吏部左侍郎,张湖就不好说什么了。
  “这个事,朕是这么想的”杨竞沉吟着开口,“前几年,朕就和长平说过,只要在辽藩做官,必须逢进必考。即使是军官转业,也必须参加考试,这个是大原则,也就是逢进必考。所以不管举人们有什么意见,这个原则必须执行”
  逢进必考是杨竞定下来的原则,也是杨竞这个穿越者带来的先进思想。即使是军官转业到地方,也得考试,只不过考试难度有所区别罢了。
  “另外一个,就是你们说的称号问题,朕也想了,举人们通过省考的,就叫同进士吧”杨竞对吴晋和张元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这也是杨竞从他穿越来那个时代获得经验,他那个时代,一榜叫进士及第;二榜叫进士出身;三榜叫同进士出身。这个和这个时代不一样,这个时代就叫进士。
  所以杨竞才提出来通过省考的举人授予同进士称号的打算。
  见张元还要反对,张湖赶紧插了一句话,“陛下安排甚是妥当”

  张湖看的太明白了,这个事情陛下已经定了,征求自己的意见,无非是希望自己执行的好而已,他可不想触了杨竞的晦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