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龙椅:穿越者的皇途迷局》
第49节作者:
辽北客 “这个…”杨竞都无奈了,他现在都有点心疼永安帝了,他知道了这个问题,永安帝可能都解决不了。
“那封密信,朕觉得,应该是永安帝劝萧炎接受的信”杨竞分析道,不然还能是啥?要永安帝平抑物价?永安帝敢影响那些人发财,那些人就敢推翻永安帝。
“陛下分析的,很可能就是事实”于冰也有这个猜测。
“还是加强对大梁朝廷后续举措的探查吧,这个事对我们辽藩影响很大”杨竞和于冰的商谈也算是结束了,杨竞给于冰下了新任务。
“臣晓得了,陛下放心”于冰点头表示明白,就要告退。
“等等,就这么走了?”杨竞喊住于冰。
“啊,陛下还有何吩咐?”于冰又转身问道。
“户部给朕带来的火气,还没下去呢,这个事你负责”说完,杨竞就拉着于冰往后殿走去。
正三品的政保署卿于冰怎么给杨竞灭火,咱不知道。但是现在永安帝的火气倒是很大,永安帝正在长安城奉天殿召集群臣商议解决水灾问题。
“陛下,户部存银不多了,在保证今年的各项开支情况下,最多还能挤出100万两白银。这还是把尚未征收的秋税计算在内的结果”由于萧炎去赈灾了,户部左侍郎李川奏报道。
“100万白银购买粮食,也只够灾民吃两个月,那也不够啊”永安帝发愁的问道,“诸位臣工有什么良策?”
众臣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说话,能有什么好办法?好办法就是粮食降价,但是这话谁敢说?
“陛下,臣倒是有个主意”吏部尚书崔尘出班了。
“崔尚书有何良策?”永安帝大喜,可算有人说话了。
“陛下,现在的问题是灾民的农田被毁了,灾民粮食不够吃了,臣以为,可以采取以改兼赈的策略”
“以改兼赈?”永安帝来了兴趣,“崔尚书,你仔细说说”
“陛下,现在问题的关口是两个:一是粮食涨价,朝廷买粮食的银子不够了,灾民们无法度过灾年。二是如何能让灾后的百姓安居乐业”崔尘的话很有条理。
“陛下拨400万两白银巨资,用来防灾减灾,是乃陛下大德。但战胜天灾,从来靠的的上下同欲。除了陛下盛德救援,百姓自救也是重要的办法”
“适才诸公所议,都集中在买粮食的钱不够上。但是这笔钱,不一定朝廷出啊。百姓自己也可以承担一部分。本次救灾,朝廷前前后后已经出了500万两白银了,剩下的完全可以百姓自己补充”崔尘把最想说的说了出来。
“不是,崔尚书,灾民,都是灾民了,他们还哪里有钱补充?”户部左侍郎李川不满的说道。永安帝和众大臣也露出了探寻的目光。
“李大人,话不能说的这么绝对吧?”崔尘继续说道,“没有资产的那是流民,河北等地的流民在水灾之前就广泛存在了。这次需要救助的60万灾民,大都是手中有土地的自耕农,虽然农作物被淹没了,但是土地还在啊,可以出售土地换的粮食”
“如果按你的说法,灾民们卖地换粮食,那明年怎么办?他们明年喝西北风啊?”工部尚书蒯彭也忍不住的说道。
“这叫什么话?正所谓千年田八百主,谁能保证田地就一定在某人手里?”崔尘反问道,“再说了,有钱的大户,买了田,不也得雇人耕种吗?雇佣这些灾民耕种不就好了?”
完美,崔尘这一套理论完美闭环了。
“陛下,这就是臣说的以改兼赈,就是改变思路、赈济灾情”崔尘说完,退回了班列。
永安帝一直在认真思考崔尘的办法可能性,但是还没等永安帝细想其中关节,李川立即就站出来了,“皇上,此议不可啊”
永安帝像是被李川打断了思路,“李卿,你说说”
“陛下,别的不说,就一条,现在灾区粮食价格已经涨价8倍了,如果这个时候让灾民卖地,那地能卖上价格吗?这不是把灾民死路上逼吗?”李川实在受不了了,干脆就直言了。
“李大人,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做买卖还有赔有赚呢?谁能保证灾民必须赚钱?”崔尘不以为意的说。
“再说了,不这么办,你有钱让灾民不饿死吗?”崔尘笑道。
“你…”李川气结,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群臣们又争论了许久,一直也没有拿出一个什么好的办法,最后不得已,永安帝还是同意了崔尘的提议。
“崔尚书,朕虽然同意了你们的方略,但是有一点朕要说在前面,就是买地的价格不能低于市场价,也就是不能低于10两银子一亩。”永安帝还在做最后的挣扎,试图再为这个政策设置一条底线。其实这永安帝都是打了埋伏,正常市场价差不多得12-15两一亩。
“陛下,前阵江南士族在河北买地,也是按照4两白银一亩的价格买的。现在灾年,如果把卖地的底价控制在10两白银一亩,恐怕没人买啊。臣以为,还是以4两白银一亩为底价的好”崔尘又说道。
出乎永安帝意料的是,崔尘的这个提议,竟然大多数的大臣都同意。其实也不难想象,这些大臣都是有钱的主,人家也想低价买地啊。
李川要反驳,但是看见群臣都同意,他也把话咽回了肚子,只是说道,“陛下,这次水灾卖田,属于特事特办。臣以为,户部应该派遣人员,加强指导,同时每亩地收取1两白银的交易税。”
崔尘刚想反对,永安帝直接拍板,“底价不低于4万白银一亩,每亩收取1两白银的交易税,交易税由买家承担”
“陛下圣明”这下连中立的大臣也表示同意了,说白,就是加上一两银子的交易税,一亩土地的价格也不过是5两白银,是原价的三分之一,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合算了。
至于说灾民不想卖?那太简单了,联合地方官稍微施加点压力,还愁灾民不卖吗?
但不管怎么说,这项制度实施以后,总算是能把今年度过去了,至于说明年,再研究明年的事吧。
永安帝刚想散朝,御史台御史马周出班了,“陛下,臣有本奏”
永安帝不知道这个时候御史台能有什么事情,但是还是坐回了御座,“准奏”
“陛下,臣弹劾户部左侍郎李川,尸位素餐,聚财无方,臣请陛下将李川革职拿问”马周竟然直接弹劾了户部堂官李川。
永安帝皱了皱眉头,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底下的大臣们却是炸锅了,有支持李川的,也有支持马周的。
李川其实是正经的寒门子弟,不过书读的很好,25岁的考中了进士,能力很强,十几年间兢兢业业,累迁到户部左侍郎的位置。
马周其实不是江南人,但是他的老师却是江南司马家,刚才李川提议征收交易税得罪了崔尘。崔家和司马家同气连枝,所以马周就就出来弹劾李川了。
“皇上,李侍郎这些年一直宵衣旰食,业绩也是有目共睹。臣以为,马御史所言不妥”通政司通政使孔达出言反对道。
孔达前几年是通政司的右通政,去年才升任的通政司通政使,他为人比较正直,实在看不惯这些江南官僚的赤裸裸的打击报复,出言帮李奇说了几句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