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心路,盛唐明镜:一代女皇亦凡人》
第38节作者:
实梦zs 日期:2012-04-13 17:05:17
附录:相关人物背景,全部按正史记录或推测,不戏说!
1.唐太宗中晚年的悲哀。(共13条,4次更新完)
唐太宗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伟大的帝王,他的综合素质堪称第一。他有令人艳羡的后宫阵容,儿子就有十四个,女儿的数目更多。他有良好的名声、广阔的疆土,无数的名臣环绕身旁。他十几岁就怂恿父亲李渊起义,征战数年,自己打下了大部分大唐的疆域。二十一岁时他的父亲建立唐王朝,二十九岁时登基为帝,同年在令人闻风丧胆突厥单于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只率六名侍卫到渭河边怒斥单于的禽兽行为,不久之后因为实力而获得了突厥各部公认的天可汗称呼,之后使附近邻国包括日本、高句丽(和后来的高丽、朝鲜不是一回事,朝代、民族都不同,只是同在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在内的周边各国的入贡。
可是,这样一位伟人,在读他的历史的时候,还是感觉他有无数的苦闷烦恼,并不比寻常人少一点,正印证了那句古语: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李世民的烦恼从爱妻长孙皇后的离世开始。长孙皇后在三十六岁这样的中年早丧,这一年,李世民三十八岁,成为大唐皇帝不足十年。
1.长孙皇后过世之后,李世民按照皇后生前的要求给予薄葬,但是心中却非常思念皇后,情绪低落,于是在禁宫中修了一座高楼,登上高楼就可以看到皇后的陵墓。李世民常常登楼眺望,这就算在现代也不算是很过分的事情。可是那位以直臣自居的魏征偏偏跟着皇帝上了高楼,说太宗孝顺,因为他在眺望高祖李渊的陵墓思念父亲,以此来讽谏太宗。太宗是个明君,理解了魏征的意思,于是拆掉望高楼,只能将思念放在心中。
魏征的行为用当时的道德标准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非常不近人情,而且他很有些矫枉过正的意思,让帝王的情绪得不到抒发,自然会在其他地方产生不良的后果。当然,古代没有心理学,一心只按古圣先哲教诲做事的魏征也不会想到。更不要说当年太宗因为他的直谏想杀他,是长孙皇后朝服劝诫,太宗太打消了那个念头。
2.这个时候,太宗的三儿子李恪十岁出头,面貌、个性、爱好各方面都很像太宗,成为太宗最宠爱的一个儿子。其实这一点在遗传学上很容易理解。太宗的父亲李渊和隋炀帝本是表兄弟,李渊和隋炀帝的母亲是亲姐妹,那么太宗跟李恪的母亲隋炀帝之女杨妃本就是第四代旁系血亲,因为遗传基因的相似,李恪像李世民也很正常。
唐代的制度,亲王一般在十四到十六岁左右就要离京到封地当王爷,那时候交通不便,这一离开可能多年就不能见,连电话都没有,因为政治原因恐怕鸿雁传书都不能直抒心意。李世民就算是天子,但是也有特别疼爱的孩子,他舍不得这个儿子离开,于是想要立李恪的生母杨妃为继后,这样李恪成为嫡子,可以晚几年再离开,甚至,这时他有改立李恪为太子的心意。
有些人评说李世民想立杨妃为继后是因为杨妃艳丽无双,血统高贵,但是看李世民那样爱戴长孙皇后,而且他的后宫美女那么多,他不太可能只是因为宠爱一个女人就想立她为后,应该更有多方面的考虑。但是这个想法因为看长孙无忌脸色的朝臣的公然反对,以杨妃为隋炀帝之女驳斥,最终没有能够实行。
当然,太宗绝不是惧怕这些朝臣的压力才打消念头的,只是因为他一直都想做一个明君,以隋炀帝为前车之鉴,很注重自己的名声,而且他确实非常爱戴长孙皇后,因此对于长孙皇后的哥哥以及三个亲生的儿子自然多疼爱一点。虽然喜欢李恪,但是想到长孙皇后,也就只能无奈的放李恪离开。虽然不立杨妃为后,如果太宗要一意孤行,也可以留下李恪,但是那样的话就是自己破坏制度,对后代有很坏的影响,可能会为王朝灭亡埋下伏笔,因此太宗不能这样做。
有句古话叫做“天家骨肉最难成全”,太宗贵为天子,还是得忍受骨肉分离之苦,有时候真的连平民百姓都不如。
日期:2012-04-14 14:43:29
皇上召见徐惠,并不再限于才人侍寝的日子,而召见徐惠的时候,也屡有一夜召幸几个女子的例子。一日,皇上接过尚寝递上的当日侍寝名单,无意看到武才人这个名字,脑海中思索片刻,终于想起了,去年桂阳公主入宫问安的时候,偶尔和自己提到过这个女子貌美,她的父亲就是已故的应国公武士彟,这样一个女子在自己后宫中半年,自己竟将她遗忘,并未见过她一次。
想到这里,太宗不由得点了武才人的名。很快,掖庭令黄福第二次光临武才人所住的院子。而此时,武才人正在临窗思索着钱尚仪是否会帮助自己去见内宫中的德妃娘娘,见到德妃娘娘又该如何开口。
当黄福的口谕宣完之后,武才人愣住了,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命运真的眷顾自己了?还是天上哪位神佛照顾自己?
在香杏喜出望外的推搡之中,武才人跪地谢恩,然后跟着黄福前去浴室,沐浴一番。
一个时辰之后,当沐浴更衣后的武才人坐在妆台前,一边由女官为她梳理着如乌云般的发丝,一边同半年前对待徐才人一样,有年长的尚仪局女官教导她一会面君后该如何侍奉皇上。
而武才人的心,才刚从刚才巨大的惊喜中回过神来,思索着自己该如何把握这个好不容易才来临的机会。
进宫半年多了,她已经十五岁了,相比当时的徐才人,她这时已经是个身大袖长的大姑娘了。徐才人当时可以因为年龄幼小、早慧聪颖来博得皇上的眷顾,而自己又什么资本呢?
虽然她对自己的美貌颇为自负,对自己的家世也很是自负,可是入宫以来,不要说徐才人,见到了萧美人、萧才人、崔才人,她们哪一个不是才貌双全,更是出身于豪门望族之家。自己如果现在不能一举抓住皇上的心,以前那些效仿燕妃表姐出人头地的想法就完全落空了。
而且,虽然自己在宫中有燕妃、杨婕妤、齐王妃几位远房表姐,可是现在还没见过她们,也不知道她们会如何对待自己。萧美人她们,生为望族,想必在宫中也定有旁根错节的亲戚,如今不也对月空叹吗!
现在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了。也许,成败在此一举。
想到这里,武才人心中心潮起伏,澎湃不息,颇有些壮士要上阵之前的感觉。
思索中,女官已经为武才人上好了妆,铜镜之中的她,如今已经是柳眉长挑,斜红入鬓,浓妆艳抹,变得十分妖艳起来。
武才人看着镜中的自己,也有些吃惊,这完全不是自己平日里的容貌啊,虽然这容貌更加艳丽夺目,但是与自己平日的淡施脂粉真的变化很大。
“才人见到皇上的时候,已经是夜里了,灯烛之下,妆要浓些才好。”身旁的女官似乎看出了武才人心中的疑问,解释了一下浓妆的原因。
武才人微微抬起头,向这位女官点点头,微笑了一下,表示自己的感谢:“有劳姑姑了。我入宫不久,诸事不懂,如今又是第一次承宠,多谢姑姑费心了。”武才人诚心的说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