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世家.晋国的外来户—追寻二千年前的文明与暴力,真相与人性》
第26节作者:
非洲小童 日期:2012-04-16 12:29:06
作者:eric5658 回复日期:2012-04-16 11:51:59
---------------------
别生气,都怪我,早点更新内容就好了。
这就好比主人家不及时上菜,客人们等得久了,难免不太高兴。
好的,现在就更新第三章第十节,霸主的黄昏(下)
修理完卫国,重耳接着修理郑国,并给郑国准备了两条罪名:第一条,郑文公待流亡公子重耳非常轻慢,这是若干年前的旧账。第二条,濮之战前,郑文公又与楚国暗通款曲,这是最新的账。
前631年,狐偃根据重耳的授意,召集诸侯商讨伐郑事宜。
一场互动下来,齐国因为不想替晋国免费打工,又面临狄人入侵,所以借坡下驴,拒绝伐郑。
一众保护国眼看着卫国、郑国前仆后继被列入晋国的黑名单,早已惶惶不可终日,哪肯出兵。
只有秦国想借机进入中原,便支持晋国讨伐郑国。
前630年九月,晋文公重耳与秦穆公联手讨伐郑国。
郑文公不甘心亡国亡家,就令大夫烛之武担起退兵救郑的重任。
烛之武临危受命,夜入秦营见到了秦穆公,请求秦国在郑国驻军,保护郑国的安全,至于一切费用开支由郑国埋单。
秦穆公欲与晋文公角逐中原,就答应郑国的请求。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晋秦联盟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偷鸡不成丢把米,未得郑国领土,又丢了秦国这个盟友,足以让重耳难过了。更难过的是狐偃在朝堂上的表现。
狐偃说,秦穆公出尔反尔,严重冒犯了霸主,请求向秦国开战。
重耳一时又恼又怜,其中有一半是为秦的无知。秦国偏居西方,与郑国相隔千里,中间隔着晋国、东周等等,如果不是搭了霸主晋国的轻便车,岂能自由往来中原?都这样,还敢跑到晋国的家门口争夺地盘?
但最终,重耳更为狐偃的平庸可怜。
晋秦之争的本质就是中原的霸主之争,作为现任霸主,所有的政治手段不能跟上,岂能随便跟曾经最坚强的盟友言战,白白便宜了一众敌人?前事之车,后事之师,狐偃亲历晋楚霸主之争,竟然还是不能从中悟出一些门道来,资质就可想而知,他日哪堪辅佐大子姬欢的重任?哪堪主导中原秩序?
想到这里,重耳心头一阵黯然,念及狐偃追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还是自己的舅父,也就不忍像过去那样动辄训斥,而是非常耐心地告诫说,“不能向秦国开战,没有秦国的帮助,我们哪有今天。得到秦国的帮助却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丢掉同盟国,这是不明智。以混乱替代有序,(对霸主来说),这是胜之不武。”
话是这么说,重耳在撤军之前还是出手教训了不听话的郑国和秦国,逼着郑国迎立流亡晋国的公子姬兰为大子。
这样一来,郑国国内既驻扎着秦军,也存在着亲晋势力,堪称同时接受秦晋二国的保护,谁都不敢轻易得罪。
秦国同样进退两难。如果秦穆公不能认清形势,企图灭掉郑国入主中原,那么晋国绝不姑息纵容。如果秦穆公能够认清形势,向晋国低头,无条件退出中原,那就继续谱写秦晋之好。总之,秦穆公一定要为这次单干行动付出代价,重耳由于掌握了战与和的主动权,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仍然是名至实归的中原霸主。
尽管这一刻没有人可以撼动晋国霸主的地位,但是重耳已经笑不起来。
算到今天,重耳返国已有六年,在国际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奈国内的贵族们就是不太买账,做出了一桩桩拆台的事:介子推隐居事件啦,赵衰在披庐之搜三度礼让,魏犨在城濮之役前悍然纵火啦,这一些事,都是功臣们鼓捣出来的。
最近的情形更加不妙。上军将军狐毛病故了,重耳就让赵衰接替,赵衰还是以退为进,不肯从命,将上军将军让给中军将军先轸的儿子先且居。
经过前后数次礼让,晋国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不仅赵衰这个异姓贵族与先轸这个同姓贵族来了个“宁汉合流”,先氏家族也呈现一家独大的迹象,这不禁让霸主重耳寝食难安。
前629年的秋天,重耳年事已高,重病缠身,来日无多了。大子姬欢则是长于深宫,缺乏磨励,亲信狐偃不堪重任,一众贵族们又不无怨望,秦晋的中原之争如箭在弦上随时可能引发。重耳的心头堪称千头万绪,皆须尽快了结。
为了避免身后洪水滔天,重耳决定给赵衰等一众功臣一个说法,也就是向贵族们妥协。
重耳说,“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然后一改这些年的独断专行,重新召集贵族们来到清原一地,集体商议晋国的公卿人选,史称清原之搜。
清原之搜有这样几个成果,第一,通过王公贵族们集体协商,而不是国君乾纲独断,最终决定保留上、中、下三支车兵部队,增设新上军、新下军两个车兵部队,废除上、中、下三个步兵部队。这标志着晋国君臣重新回到称霸中原的正常轨道上来,贵族们集体利益得到了尊重。
第二,新上军、新下军两个车兵部队分别设置正、副将军一名,赵衰、箕郑曾经追随重耳流亡,共领新上军;(注1:)胥婴、先都,分别是下军副将胥臣与中军将军先轸的亲人,或许在城濮之役有立功表现,遂共领新下军。(注2)
论功行赏,这是重耳向功臣们迟到的肯定与回报,也是重耳最后的妥协。
荣耀是短暂的,平庸是永恒的,这句话适合所有的权力人物。因为得益于漫长的人生磨励,也受益于晋国近四百年数代君主的积累与打拼,晋文公重耳终于在人生的黄昏得能称霸中原,号令诸侯,一举登上历史与人生的顶峰。然而仅仅时隔数年,重耳那顶闪亮的霸主头衔就难敌晋国贵族们的集体利益。
原因很简单,经营一个大国,尤其是称霸中原的大国,仅靠近亲繁殖是不够的,秦国之最后统一六国,关键在于打造了一个不计出身、以军功定爵位的军国主义制度。虽然先氏一家(先轸、先且居、先都)与胥氏(胥氏、胥婴)占有晋国一半的公卿席位,让重耳心痛不已,但是从这一刻起,有勇有谋的先轸已经将家族的命运与晋国的命运绑在了一起。
前628年春天,迫于晋秦交恶与自己来日无多的双重压力,重耳采纳贵族们的建议,实现晋楚和解,集中精力对抗秦国。
这年冬天,晋文公重耳谢世了,属于重耳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接下来的时代将会打上谁的烙印,秦穆公?重耳的大子姬欢?还是晋国的中军将军先轸?在充满变数又充满希望的春秋之世,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下集节目预告:
1、崤之战(上)
更多精彩,不要错过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