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
第5节作者:
o柴狼o 郭威运气不错,想什么就来什么,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三月,驻守河中(今山西永济)的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949年)扯旗造反,自称秦王。随后,永兴牙将赵思绾(?--949年)在长安,凤翔巡检使王景崇(?--949年)在凤翔,和李守贞摇相呼应,一起造反。
三镇叛乱的消息传到汴梁,震惊了朝廷,如果后汉不剿灭这些叛军,极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必须尽早剿灭这伙反贼。后汉五大臣中,郭威和史弘肇主管军事,但两个人不可能同时派出讨逆,必须留一个看家,汉隐帝决定由郭威挂帅征讨叛军。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八月,刘承祐封时任枢密使的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诸军皆制郭威节制。之前的郭威虽然也执掌兵权,但这是第一次以主帅的身份带兵出征。
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兵权,郭威心里开始有了想法。不过郭威不会在这个时候搞出什么动静,在人望未隆之时,这样做无异是玩火自焚。郭威现在最需要的多立军功,在军界中提高自己的声望地位,然后再找机会对刘承祐下手。
郭威临行前,专门拜访了官场老油条——太师冯道(882--954年),问他灭贼方略。老奸巨滑的冯道给郭威指点了一条明路:“守贞自谓旧将,为士卒所附,愿公勿爱官物,以赐士卒,则夺其所恃矣。” (1)
冯道的意思很明白,乱世中的丘八爷只认银子不认人,只要郭威肯慷国家之慨,花公款收买人心,一能瓦解叛军斗志,二能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威信。郭威大喜,果然是个参透世事的人精子。郭威西征期间,一边和叛军作战,一边做散财童子,果然收到奇效。
李守贞的部队听说郭威四处散财,很多人都背叛了李守贞,投降郭威。官军也被郭威用银子喂饱了,势力此消彼长,形势对郭威越来有利。乾祐二年(公元949年)七月,被官军围困数月的李守贞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举族自焚。赵思绾和王景崇也分别被郭威给收拾掉了,三镇叛乱最终被郭威平定。
八月底,郭威班师回汴梁,受到了刘承祐高规格的接见,郭威在官场上的地位急骤上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首辅”杨邠。不过还没有等郭威来得及洗掉征尘的时候,九月,朝廷突然接到急报,说北边的契丹人大举入寇,已经杀到了河北腹地,距京师汴梁只有一河之遥。刘承祐又命郭威紧急北上,抵御契丹。
虽然这场战争没有打起来,契丹人在郭威赶到邢州之前就已经撤退了,这次契丹人是退了,但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回来了。必须留下一位重臣坐镇河北,防御契丹南下,捍卫京师安全。刘承祐再次想到了郭威,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四月二十五,刘承祐任命郭威为邺都留守,仍兼枢密使。郭威的养子柴荣为天雄军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虚职)。
郭威的权力非常大,“河北诸州,凡事一禀帝(郭威)节度。”(2)郭威早就厌倦了杨邠等人和苏逢吉的蹩脚鸡毛剧,不如到外边透透气。郭威陛辞了刘承祐,带着养子柴荣去魏州上任去了。按当时制度,官员外放时,家眷必须留在京师,实际上是充当人质。
虽然郭威“久有异志”,但这个时候的郭威显然并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别的不说,一家老小的性命都攥在刘承祐的手里,郭威哪敢放肆胡来。不仅是郭威的家眷,柴荣的家眷也悉数留在京师,包括夫人刘氏和三个儿子。
让郭威和柴荣万万没有想到的,此次和亲人的暂时离别竟是永决。
————————————————————————————————————
(1)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八
(2)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一》卷一百一十
日期:2010-08-12 11:04:46
第一章 潜龙腾渊
三 被逼出来的王朝
2
邺都(今河北大名)位于河北省南部,是座历史名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邺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末五代,这里再次成为北方军政中心,《水浒》里著名的北京大名府,就是这里。邺都在五代时期的行政区划是魏州,也称为天雄军,郭威除了邺都留守外,还兼任天雄军节度使。
郭威有别于那些獐头鼠目的乱世军阀,有些人在地方上吃民肉,喝民血,坏事做尽,民怨沸腾。郭威没有这样,他到任后,“尽去烦弊之事”(1),只有与民为便,才能官百姓安,才能天下安。郭威矫除积弊的效果很好,“不数月,阃政有序,一方晏然。”(2)
正在郭威在河北力行新政的时候,距离邺都四百多里的汴梁城,却突然发起了一场可怕的政变,这场政变手段之残忍,后果之严重,影响之广泛,是五代十国史绝无仅有的。
这场政变的起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以杨邠、史弘肇、王章为核心的相权集团与以刘承祐为首的君权集团,在权力分配上产生矛盾,双方最终矛盾激化。乾祐三年(公元950年)时,皇帝刘承祐已经二十岁了,按理说早就该亲政了。但杨、史、王等人恋栈贪权,死不松手。甚至刘承祐要对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被杨邠冷冷的拒绝:“陛下但禁声,有臣等在。”(3)
杨邠等人不仅对刘承祐不放权,对于刘承祐身边的体己人,比如枢密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匡赞、茶酒使郭允明等人,也是死死压住,坚决不给升官。刘承祐有个小舅李业(?--950年?),李业此时“掌内帑,四方进贡二宫费委之出纳。”(3)算是肥缺,但政治级别太低,李业也尝试过让杨邠他们分点权,但都给杨邠三人拒绝了。
这些人捞不到大官做,自然恨透了杨邠等人,没日没夜的在刘承祐耳朵边煽阴风点鬼火,说杨邠、史弘肇、王章专横跋扈,久必谋乱,刘承祐“信之”。再加上那个捣乱大王苏逢吉,他和史弘肇私怨甚深,正愁没机会报复。苏逢吉听说李业等人恨杨、史、王,伸过头来凑热闹,“屡以言激之(5)”,火上烧油。
朝廷的军政财大权都掌握在杨、史、王手里,如果用正常的手段夺权,显然是不现实的。对刘承祐等人来说,夺权的办法只有一个:发动武装政变,用武力夺回权力。
刘承祐这时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只有走这招险棋,他这么做,完全是杨邠等人逼出来的。不过刘承祐的母亲李太后(?--954年)听说儿子要发动政变,立刻投了反对票,但刘承祐决心已定,根本不听老娘的苦心相劝,动手的日子都定好了,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十三日。
这一天早上,杨邠三人照例上朝议事。还没等他们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几十个带刀武士突然从殿后杀出来,不由分说,将三人按倒在地,一人一刀,都送上西天。随后,刘承祐出来告诉群臣,说杨、史、王三人谋反,依法伏诛。后汉帝国的最高权力,第一次落在了皇帝刘承祐的手里。
杨邠、史弘肇、王章虽然死了,但他们的家眷都还在。在古代的官场上混,是要拎着家族性命下注的,赌赢了还好说,一旦赌输了,就要赔上九族性命。刘承祐下诏,尽数捕诛杨、史、王的家眷、党羽、仆从,一个都没逃掉,全部被杀。王章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常年抱病在床。父亲犯了事,女儿也跑不了,王章的的女儿被人从榻上拖下来,“扶病就戮”。(6)
至于天雄军节度使郭威,虽然他和杨邠等人保持着一定距离,但在刘承祐看来,郭威也是杨邠的死党。郭威本人在邺都,可以侥幸逃过这场灾难,但郭威的所有家眷全都在汴梁,刘承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命代理开封府尹刘铢(?--950年)去执行这项血腥的任务。
郭威的原配夫人柴氏早逝,后来郭威娶了真定人张氏为妻,虽然郭威还有个继室董氏,但董氏此时应该不在汴梁,也逃过一劫。张夫人和郭威的三个儿子青哥、意哥,郭威的侄子守筠、奉超、定哥,还有柴荣的夫人刘氏和三个儿子,全部被刘铢残忍的杀死。郭威在京师的繁华府邸,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同时陪郭威家眷上路的,还是郭威的亲信王峻(?--954年)的家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