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
第7节

作者: o柴狼o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郭威新手导演的大戏,终于达到高丨潮丨,天下,已经成为郭威的囊中物。不过这场闹剧还没有结束,如果刘赟抢先入京,那郭威的剧本就要演砸了。其实郭威早有准备,心腹郭崇威率兵东进,在宋州(今河南商丘)迎到了刘赟。郭崇威打着保护嗣皇帝的旗号,将刘赟软禁起来,听候郭威发落。
  随后,这支奇怪的军队渡河返回开封。这时天寒地冻,河面上已经结出了厚厚的冰层,同时北风呼啸,郭威不惧严寒,率领军队悲壮而丑陋的踩着冰层抵达河南岸。大军刚过,冰层就陷了进去,时人异之。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成千上万人在冰面上踩,再厚的冰层,也会被踩塌。
  十二月二十五日,郭威来到开封城北郊的七里店,“(后汉)群臣谒见”(6),实际上是提前来拜码头的。
  听说郭威在澶州发动兵变,汴梁城中的李太后心里明白,她夫君刘知远创建的大汉江山,仅仅过了不到四年,就要谢幕了。李太后也是个聪明人,她现在对郭威来说还有利用价值,如果她不合作,郭威是办法对付她这个无权无势的老太婆的。

  李太后已经给郭威准备好了三件礼物,第一件:废嗣皇帝刘赟为湘阴公,摘掉了刘赟的政治帽子,郭威就可以放心的当皇帝了。第二件:以侍中郭威为监国,然后由百官劝进,郭威到了这个时候,就没必要再装下去了。
  第三件礼物:汉乾祐四年(公元951年)正月初五,李太后正式下达诰令,将已经名存实亡的汉朝天下以“禅让”的形式传给监国郭威。随后,郭威身着衮冕,满面春风的临御崇元殿,在百官“万岁”的山呼声中,正式建立了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改元广顺。
  郭威之所以将国号定为“周”,是因为郭威自称是姬周王朝宗室的后人,其实这种鬼话是骗不了人的。关于这点,郭威不如朱元璋实在,朱元璋称帝后,有人劝朱元璋尊南宋大儒朱熹为先祖。朱皇帝不稀罕什么朱熹,直言朕本淮右布衣,祖上八辈贫农……
  郭威虽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逊帝”刘赟还活着,对郭威来说始终是个威胁。这事好办,不久后,消息传来:湘阴公刘赟在宋州暴病而亡。傻子都知道刘赟是怎么死的,这种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
  (1) (2) (3)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一》卷一百一十
  (4)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九

  (5) 《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卷七十
  (6)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一》卷一百一十
  日期:2010-08-13 19:18:28
  第一章 潜龙腾渊
  四 郭威是个好皇帝

  从郭威打天下的过程来看,实际上还是没有走出五代十国“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1)的规律,五代十国基本上都是大军阀建立的,郭威就是其中一个。当然,历代王朝的建立,都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没有谁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征服天下。苏秦?他从来没有得过到天下。
  虽然是刘承祐有负郭威在前,但郭威在夺权过程的一些手段也确实见不得光。比如为了拉拢军心,纵容军队在汴梁城中洗劫公私财物,城中大乱,再有就是杀害了手无寸铁的刘赟。
  郭威不是什么圣人,他和五代其他军阀没什么两样。但有一点,是朱温、李存勖比不了的,那就是郭威不滥杀人。郭威只背着刘赟这一条人命,甚至屠戮郭家满门的刘铢,郭威也只是斩刘铢一人,放过了刘铢家眷。
  如果仅仅是不滥杀,郭威还算不上是好皇帝。是否能为成为好皇帝,最重要的有两条标准:治军、治国,特别是第二个标准。郭威的军事能力不用多说了,李守贞可以替郭威证明。至于郭威的治国,其实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综合起来讲,郭威的善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俭节约。郭威即位之初,就下诏停罢地方藩镇向朝廷进贡奇珍美味,他用不着这些玩意。郭威有句话说的非常感人:“朕起于寒微,备尝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病下民乎!”(2)郭威富贵至极,却仍然挂念在战乱中饱受痛苦的底层百姓,难能可贵。
  苛刻一些说,节约和爱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梁武帝终生布衣菜蔬,却纵容王公贵族们欺压百姓,丧尽民心,最终酝成惨祸。郭威是从民间走出来的皇帝,他了解民间疾苦,他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他做什么。
  二、允许境内商人和外国人(蕃人)进行商品贸易,郭威不搞“闭关锁国”那一套,只有开放搞活,国家才有活力。不然死水一潭,谈何发展?
  三、同意发生旱灾的南唐沿淮(河)百姓进入周朝统治区购粮,郭威并没有因为他们是敌国百姓而对他们抱有戒心,国家有罪,百姓何辜!虽然郭威此举有收买人心的嫌疑,但至少郭威敢这么做,说明他心中还是有百姓的。有些混蛋皇帝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了,直接抢百姓的救命粮。
  四、将被官府籍没的罪犯名下的地产,还给他们的家眷。一人有罪,九族无辜,此举极有人情味,千载之下,仍让感动不已。
  五、恢复农业生产。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官府给他们划拨无主土地,让他们耕种。同时官府减免各种赋税,让他们安心生产。郭威是个明白人,只有百姓富裕了,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富裕,他说过“苟利于民,与资国何异。”(3)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郭威还下令,如果流亡百姓想离开周朝去敌国生活,朝廷不但不横加阻拦,而且拔付路费。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历朝政府都在挖空心思增长劳动力,甚至不惜动用暴力手段。郭威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是郭威不懂劳动力的重要性,而是他认为以德留人,如果暴力截留,这样只能丧失民心。

  六、改革盐曲法。盐是绝对垄断性的行业,历朝都严厉打击私制食盐的行为,但后汉法律却最为严酷。规定只要发现有私造盐者,哪怕只查出一克,也要砍头。郭威对此进行了改革,周朝政府规定,只有私制食盐超过五斤者才论死。郭威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有些人制私盐并不是为了赚取暴利,仅仅是养家糊口。
  七、改革牛皮征收制度。牛皮是冷兵器时代稀缺的战争物资,历代官府都在民间强行征收牛皮,说白了就是抢,一文钱不给,百姓怨声载道。郭威对此进行有力的整改,他规定在民间按土地占有量进行牛皮征收,以每五十亩地为一张牛皮的征收标准,百姓深受其利。当然郭威也有一个附加条件,不许百姓将牛皮卖对敌对国家,但可以在境内自由交易。毕竟郭威也要考虑到国家的军事安全。

  另外,郭威还废除了所谓的牛租。六十年前,朱温在和杨行密的作战中,从淮南掠夺来几十万头耕牛。这些牛被分配给了有地农户,农户只须每年向朝廷交点牛租即可。可朱梁亡国后,唐、晋、汉三朝官府不顾当年的耕牛们早已不存在的事实,强行向百姓征收牛租。李存勖、石敬瑭等人只顾自己享受,哪管百姓死活?但郭威最见不得百姓受苦,下诏取消了牛租,他不缺这点钱,他最缺的是民心。

  八、重用人才。郭威是个半文盲,他知道自己知识有限,从不装大尾巴狼,不耻下问才是君子。郭威对人谦虚的说自己“不亲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4)后周北宋许多名臣名将都是被郭威提拔重用的,比如文官王朴(906--959年)、郑仁诲(?--955年)、范质(911--964年)、魏仁浦、王溥(922--982年)、李穀(903—960年),武将郭崇、韩令坤(928--973年)、石守信(928--984年)、王审琦(925--974年)、 甚至,还有赵匡胤……

  在这里插一个小故事,与郭威无关,但确实有趣。范质是五代宋初的头号名相(不算王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范质就是周宋易代的第一见证人,周末宋初三首辅,范质居首。范质是后唐长兴四年的进士,他的座师是五代中后期的名相和凝(898-955年)。
  和凝并不是通常印象中的庸碌无趣的五代官僚,他的文学水平相当出色,尤擅填词。在还没飞黄腾达的时候,和凝曾经写过一本名叫《香奁集》的艳词集,里面的内容“少儿不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