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
第9节

作者: o柴狼o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正月十五日,父子相见。正史上并没有记载他们之间到底说了些什么,估计也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但正在黄河上喝西北风的王峻听说柴荣突然窜进了汴梁,大为惊惶,他担心柴荣此次进京会对自己不利,立刻扔下河务,连夜赶回汴梁,打听柴荣在京城都干了什么。
  王峻之所以如此忌惮柴荣,原因就在于柴荣“聪明英果”(5)。王峻有自己的小算盘,郭威一旦驾崩,最有可能继位的就是柴荣,可柴荣能力太强了,到时王峻根本镇不住他。王峻当然希望能扳倒柴荣,换一个刘承祐似的混蛋主子,自己好当顾命首辅,甚至……
  甚至改朝换代。
  ——————————————————————————————————
  (1) (2) (3) 《旧五代史.周世宗纪一》卷一百一十四

  (4)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
  (5) 《旧五代史.王峻传》卷一百三十
  日期:2010-08-14 15:20:55
  第一章 潜龙腾渊
  五 柴荣的皇子生涯

  2
  不过王峻已经没有机会扳倒柴荣了,他自己在柴荣刚回澶州没几天,也就是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二月十三日,就被忍无可忍的郭威给废掉了,贬为商州司马。未几,王峻羞病交加,病死于商州。郭威对王峻下手,原因有三个:
  一、王峻在朝中手伸的太长,连人事大权都要抢,换了哪个皇帝都无法容忍。
  二、王峻屡次破坏郭威和柴荣的父子感情。郭威在召见大臣时就痛哭流涕的说:“朕就这么一个儿子,可惜王峻专意阻隔。”(1)郭威脾气算是好的,如果换成朱温这样的,早把王峻脑袋给摘了。
  三、王峻胆子极大,他居然敢私下与藩镇联络,图谋不测,这是犯大忌讳的。好在各藩都听郭威的,他们把王峻的书信都交给了郭威。郭威的脸色极为难看。“惊骇久之。”(2)

  虽然王峻与郭威曾经血雨腥风一起闯荡过,但得志后,王峻变的几乎让郭威认不出来了。如果不是王峻把郭威逼到了墙角,以郭威的脾气,他断不会出此重手。如此巨奸大蠹,不趁早除掉,将来必然贻患无穷。
  王峻的倒台,受益最大的,自然就是柴荣。郭威早就有意将江山传给柴荣,但由于王峻捣乱,差点坏了郭威的大事。现在王峻死了,郭威也就没什么顾忌了。广顺三年(公元952年)三月初五,郭威下诏,调柴荣为开封尹,并封为晋王,实际上公开承认了柴荣的储君地位。
  五代宋初的官场有个惯例——不立太子,近七十年间,五代宋初居然没有出现过一位皇太子。但凡是宗室封亲王兼开封府尹者,基本上都是帝位继承人,比如朱友贞、石重贵、刘承训,再加上柴荣和日后的赵光义。
  其实郭威最危险的敌人,除了王峻,还有一个,就是邺都留后、天雄军节度使王殷(?--953年)。王殷自恃有开国之功,得志之后,非常的蛮横霸道,连郭威都不放在眼里。王殷在邺都私敛民财,被成德军节度使何福进给告发了。
  郭威开始怀疑王殷有不轨之图,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暂时没有动王殷。见郭威让着他,王殷越来越放肆了,甚至连上朝的时候,身边都带有几百个甲兵,郭威每次见王殷,都提心吊胆,生怕王殷当场对他下手。

  郭威终于忍不住了,一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二是为将来柴荣后扫清障碍。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趁王殷上朝的机会,郭威设下埋伏,一举拿下王殷。郭威将王殷流放至登州,但王殷刚出城,就被郭威派出的杀手给做掉了。
  这时的郭威,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在九月的时候,五十岁的郭威就病倒了。郭威得的是“风痹疾”,在医学上讲,就是得了因风寒引发的肢体酸痛症状。由于这场疾病来的太突然,郭威的情况非常不妙。病情严重时,郭威已经无法走路了,甚至连祭祖庙这样的大事,都要由柴荣代劳。
  郭威也自知大限将到,加快了让柴荣接班的步伐,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新年刚过,郭威就让柴荣“判内外兵马事”(3),这个职务就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都督中外诸军事”,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现在皇帝病危,内外汹惧,人情不稳,郭威在这个时候把军权交给柴荣,主要是为了稳定政治局面。朝中大臣听说柴荣拿到了军权的指挥权,他们都知道柴荣的本事,有柴荣坐镇中枢,这天是蹋不下来的,“时太祖寝疾弥留,士庶忧沮,及闻帝总内外兵柄,咸以为惬”(4)。
  柴荣的能力自不用多说,智商没问题,但情商有待提高。他主政开封期间,每天就在府衙办事,很少入宫去看望病重的养父。柴荣在澶州时的亲信曹翰(924--992年)比柴荣更精通于这些人情世故,他私自从澶州溜到开封,当面劝说柴荣:“大王,国之储嗣,今主上寝疾,大王当入侍医药,奈何犹决事于外邪!”(5)

  曹翰的言外之意是柴荣在外办事,宫中情况不明,万一有变,会对柴荣不利。柴荣被曹翰这么一点,自然明白其中深意。柴荣立刻扔下府衙事务,坐镇宫中,名义上是为养父熬药侍奉,实际上是防止宫中发生对他不利的意外情况。
  这时的郭威已经完全没救了,正在等死。在他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把柴荣叫到身边,算是临终遗言。郭威和柴荣谈的却不是国家大事,而是自己的死后丧葬安排。
  郭威当初西征叛臣赵思绾时,曾经路过长安,亲眼看到唐朝帝陵被盗掘的情况十分严重。盗墓贼之所以光顾唐朝帝陵,自然是因为陵墓里有无数的金银珠宝。
  郭威不希望自己死后还被盗贼掂记着,就叮嘱柴荣:“我死,当衣以纸衣,敛以瓦棺;速营葬,勿久留宫中。一切从简。否认,我在地下也不原谅你。”(6)柴荣此时已经泪流满面,哽咽着答应了养父最后一个心愿。
  大肆铺张的给逝者搞什么豪华葬,其实都是做给活人看的,无论生前贫富贵贱,死后皆是一具枯骨,没有谁可以例外。郭威虽然是怕死后有人盗墓才下令简丧,但客观上还是对制止当时社会铺张浪费的风气,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

  郭威在他人生的最终时刻,又做了一件事。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十七日,郭威紧急将外甥李重进召进宫中,命令比柴荣还大两岁的李重进向柴荣行君臣大礼。郭威一直担心李重进不服柴荣,所以让李重进在他面前立誓。李重进知道柴荣现在的地位牢不可破,没来由和舅舅翻脸,乖乖的向柴荣下拜。
  看着柴荣和李重进的君臣大义已定,郭威终于可以放心的去了。当天夜里,油尽灯枯的郭威病逝于大内滋德殿,时年五十一岁。
  三天后,晋王柴荣在群臣的拥戴下,在滋德殿郭威的遗柩前继位,就是五代史上有名的周世宗。三个月后的四月十二日,柴荣正式将养父郭威的遗柩下葬于位于河南新郑的嵩陵。郭威得到的谥号是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史称周太祖。有时为了区别北周太祖宇文泰,也称郭威为后周太祖。
  一部伟大的传奇结束了,继之而起的,是另一部伟大的传奇。
  ———————————————————————————————————
  (1) 《旧五代史.王峻传》卷一百三十
  (2)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

  (3) (4) 《旧五代史.周世宗纪一》卷一百一十四
  (5) (6)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
  日期:2010-08-14 15:43:46
  第二章 初露锋芒
  一危机四伏

  属于柴荣的时代开始了。
  年号还是显德。
  在进入柴荣的时代之前,我们有个问题需要先讲一下,就是,柴荣到底姓什么?
  从血缘关系上讲,柴荣是柴守礼的亲生儿子,自然姓柴。但柴荣已经正式过继给了郭威,算上郭威名下的儿子,当然要改姓。虽然石敬瑭认比自己还小十一岁的耶律德光做干爹,而他们这种苟合并没有涉及继承抚养关系,是胡乱认的干亲,和郭威收养柴荣不是一个性质。
  所以,在官方场合中,柴荣真正的名字叫“郭荣”。《旧五代史.世宗本纪》和《新五代史.世宗本纪》开篇就说柴荣“本姓柴氏”,这就明说柴荣是确实改姓郭了,如果没改姓,又何必多此一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