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
第30节作者:
o柴狼o 听说柴荣要大举伐蜀,孟昶有些惊慌失措,他不清楚柴荣此次西征,是只想夺州占郡,还是直捣成都,请他到汴梁喝茶。蜀客省使赵季札在秦、凤等州转了一圈,回到成都,告诉孟昶:“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凤州刺史王万迪非将帅才,不足以御大敌。”(3)孟昶问他:“谁可往者?”(4)赵季札自信满满,推荐自己可胜大任。孟昶大喜,就派赵季札为雄武监军使,调精兵千人配与赵季札,火速北上防御周军。
———————————————————————————————
(1) 关于孟迁和孟方立的关系,各史记载不一。《旧唐书》、《新五代史》、《资治通鉴》说孟迁是孟方立的弟弟。而《旧五代史》则说孟迁是孟方立之侄,《新唐书》却说孟迁是孟方立的之子。今从《旧五代史》。
(2) 《旧五代史.周世宗纪二》卷一百一十五
(3) (4)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
日期:2010-08-24 21:31:45
第三章 志在天下
五 小试牛刀
2
孟昶自以为选将得人,哪知道赵季札是个饭桶,出尽了洋相。赵季札率军慢悠悠的北上,在行进到德阳的时候,听说周军已经进入了蜀境。赵季札再也没胆量北上了,他居然好意思上书给孟昶,请求皇帝调他回成都。
在还没有得到孟昶的同意时,赵季札先把随军的辎重和姬妾打发回成都,随后自己光棍一般的逃回了成都,蜀军大乱。孟昶半信半疑的问赵季札,前线战况如何?赵季札根本就没到前线,“季札惶惧不能道一言”(1)。孟昶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怒气冲天的孟昶立刻杀掉了赵季札。
就在赵季札恶搞孟昶的时候,周军王景等部已经浩浩荡荡开进了西川繁华锦绣之地。
为了保护凤州的军事安全,后蜀在凤州周边设置了黄牛寨、木门寨等八个军事据点。不过王景没费什么力气,就拔掉了黄牛等八寨。
周军连战连捷,孟昶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不希望在成都的城头上看到周军的旗帜迎风飘展。五月十一日,孟昶派保宁军节度使李廷珪、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高彦俦等人率军北上救援凤州。
六月初五,周军和蜀军在威武城展开了一场激战,没想到周军居然打了败仗,濮州刺史胡立也被蜀军俘虏。春风得意的孟昶展开了外交攻势,他派使都分赴北汉和南唐,约请二国出兵攻周,以分解周之兵力。刘承钧和李璟都答应了,但却没什么具体的动作。
凤州地处秦岭腹地,多奇峻山脉,蜀军并没有继续和周军作战,而是凭险固守。蜀军居高临下的防守,让王景一愁莫展,攻不上去,又不能撤,只好在山沟里呆着。一直拖到了七月,还是没什么进展。
在山地作战,最困难的是粮食运输,周军的粮食供应出现了问题。此时,汴梁城中的周朝君臣也对这场战争是否还有必要进行下去,展开了讨论。大臣们认为事贵从权,现在很难吃掉凤州,与共这样耗下去,不如先撤军,以后俟机再举。
柴荣起初不同意撤军,他告诉群臣:“吾欲一天下以为家,而声教不及秦、凤,今兵已出,无功而返,吾有惭焉。”(2)后来柴荣被大臣们说动了,但他还是不甘心,他派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火速前往凤州实地考察,看是否真的有必要撤军。赵匡胤在关西前线进行考察,回来后禀告柴荣:没必要撤军,秦凤州立等可取。柴荣大喜,“从之”,他本来就不想撤。
两军还在凤州对耗着,双方各有小胜,但均势一直没有打破。蜀军主帅李廷珪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准备和周军打一场大仗。李廷珪先派两股部队分别驻守马岭寨和白涧,另外派梁院使王峦带兵绕到周军后面,驻守堂仓和黄花谷一带,断掉周军的粮道。
后路被蜀军断掉了,王景当然不甘心坐以待毙,他还要再做最后一搏。周军裨将张建雄带着二千士兵出黄花谷,与蜀军决战。在黄花谷,张建雄遇到了王峦,两军在黄花谷大战一场。结果蜀军败绩,王峦只好率残兵向堂仓逃窜。结果在堂仓又遇到一股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周军,又是一场惨败。蜀军三千余人被俘。
马岭寨和白涧的蜀军听说王峦在黄花谷惨败,吓的全都逃了。蜀军主帅李廷珪和高彦俦无奈之下,只好退守青泥,凤州随即被周军拿下。凤州的失陷,对秦州、成州、阶州的蜀军守将造成了极大的恐慌。驻守秦州的蜀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弃城逃回成都,秦州观察判官赵玭举城降周,成、阶二州也被划进周朝的版图。
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周军终于完成了柴荣的既定目标。收复秦、成、阶三州后,虽然凤州是在两个月之后才拿下来的,但已经能够确保关中的军事安全。后院新砌一堵墙防盗,柴荣就可以放心的去门了。柴荣非常高兴,在宫中设宴招待联翩入贺的朝臣。这次推荐将帅得人是王溥的功劳,所以柴荣特意给王溥敬酒,说“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3)
一家欢喜一家愁,蜀军的惨败震惊了成都,“蜀人振恐”(4)。李廷珪、高彦俦等人灰溜溜的逃回成都,上表请罪。孟昶为人还算宽厚,皆赦之不问。再说蜀中名将就这几个人,一次战败就杀头,以后谁还敢为孟昶卖命。这个算盘,孟昶还是能拎得清的。
孟昶是五代十国时有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功底相当好,能写一手漂亮的花间词。但孟昶在豪府深宫里长大,养出了骄、娇二气,经常做出一些常人不可理喻的糗事。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是孟昶和柴荣之间的趣事。
当孟昶听说柴荣发兵攻蜀时,非常不爽。为了“报复”柴荣,孟昶临时拼凑了一支军队,号称“破柴都”。五代十国的军队都在士兵脸上刺字,因为柴荣本姓柴,所以孟昶下令在这些士兵的面部都刺了一柄小斧头。斧头是专门砍柴的,所以孟昶希望这支“破柴都”能打败柴荣,结果孟昶自己杯具了。(5)
柴荣的主要目标是攻取淮南,所以在得到关西四州后,柴荣打算和后蜀修复关系。柴荣将愿意回乡的被虏蜀军厚赐路费,放回西川。孟昶很乐意接柴荣抛过来的橄榄枝,因为孟昶和柴荣都是河北邢台人,算是同乡,所以孟昶打算和柴荣“敦乡里之分”(6)。
孟昶很会拉关系,但他却在信中自称“大蜀皇帝”,让柴荣非常的愤怒。五代政权向来不承认蜀国的正统地位,也不能承认。如果承认了孟昶,柴荣的正统地位就保不住了。再说,在柴荣看来,后蜀是战败国,是没有资格和战胜国大周平起平坐的。他当然有理由愤怒。见孟昶这么不识抬举,也就懒得理他了,专门对付南唐。
孟昶得知内情后,跳脚大骂柴荣:“给脸不要脸!想当初朕在成都郊祀天地的时候,你这厮还不知道在哪鼠窃作贼!”(7)
见柴荣不理他,孟昶一方面加紧备战,在与后周接壤的剑门等地屯积粮草,增加军队人数,防止柴荣再来捣乱。另一方面,孟昶陶醉在锦官城销魂的世界中去了,因为他得到了一个绝代美女,就是著名的花蕊夫人费氏。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据传就是花蕊夫人在后蜀亡国后,随孟昶入汴。赵匡胤请她作诗,她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述亡国诗》
—————————————————————————————————
(1)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卷六十四
(2)《新五代史.王环传》卷五十
(3) 《宋史.王溥传》卷二百四十九
(4)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
(5) 《老学庵笔记》卷一
(6) 《宋史.西蜀世家》卷四百七十九
(7) 《蜀梼杌》卷下
日期:2010-08-26 15:16:25
赵光义即位后的种种举动,非常不合常理,疑点非常大。金匮之盟如果是真的,接下来最受此盟之利的,自然就是赵廷美。但赵光义又是怎么对侍赵廷美的?“朕乳母耿氏,生有二子,长赵廷俊,次赵廷美,非皇考(赵弘殷)子。”直接否定了赵廷美宗室近亲的资格。还有赵德昭、赵德芳的死,也充满了疑问。
遗诏的真伪,不好说,真伪的可能性对半。有可能是真的,但也有可能是假的。王继恩只是“称”有遗诏,谁知道他是不是被赵光义给收买了。赵光义主政东京十五年,在官场上人脉极深,不可能不和王继恩打过交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