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朝圣 ——为征服、支援或光复耶路撒冷而发动的历次十字军东征》
第8节作者:
八重云 “不错。分毫不错。这确是神的旨意。”圣父又开口了,“你们今天见证了救世主的话再次应验——他曾承诺,信徒若以他的名义集结,他必降临其间。如今正是他,借尔等之口发言指津。因此就让这话成为你们阵前的虎吼;让他们向天下宣告,神与他的圣军同在。“
教皇再次向沸反盈天的人海挥动十字架,而领主和骑士则竞相朝高天举起了效忠之剑。听众几乎失控了。教皇退回御座时,台下的呼声已震耳欲聋。
此时,神奇的事体发生了:
上千骑士发誓说他们看到云层蓦然分开,而圣城的景象惊现天穹。
耶路撒冷,我们来了!
日期:2010-09-15 23:56:25
【十字军诞生】
会议将近结束时,教皇向骑士们分发起了布十字,作为武装朝圣的信物;众人争先拜领,别在肩头,作为誓愿的见证;然后他们哭,他们笑,他们祈祷、忏悔,跟着教士朗诵救主的福音: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追随我(马太福音16:24)”!
克莱蒙会议胜利闭幕后,老奸巨猾的教皇还把所谓的东罗马皇帝来信拷贝多份,到处传播。信中提醒外国人,“君士坦丁堡的教堂都贮满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数量之巨足够用来装饰全世界的教堂……更不用提贵族的产业,商贾的资财了。这等巨富描述起来让人词穷,因为不仅要历数当朝先帝的遗馈,还要算上古罗马皇帝们的宝藏——他们把财宝运到此处,就深藏在宫殿之中。对此又当作何评介?化日下的财富与不见天日的相比,本是沧海一粟而已。”而且撇开道义和财货,“希腊女人无双的美貌”也足以作为“吸引法兰克军队挺进色雷斯平原的足够原因”。
试问如此佳音,谁听了不动心?狂热迅速扩散,经济奇观也降临人间。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马13:44)”
在克莱蒙会议之前,连年歉收导致粮价飞涨,饥荒阴云笼罩全国:一边是穷人挖草根果腹,富人为果腹破财;一边是粮商垄断谷物、囤积居奇;食物价格高得离谱,几乎无人能过上富裕生活;所以最后大家同时间“自我流放”,背井离乡——东征号角一经吹响,萧条景象烟消云散,畸形富饶普照人间:
“大贵族已急不可待,寻常骑士的热情一触即炸,甚至连穷人家也不顾忌资财的匮乏,心焦如焚地想要上路;人们不是操着心合理地处置住宅、葡萄园和田亩,反而搞起了低价甩卖:即使在苦牢里急着筹钱赎身,他们给家产开的价也不会更低。”“七头活羊贱到了前所未有的五毛钱;谷物短缺转眼成了过剩。”“人们好像什么都卖,而且是买家而不是卖家开价,就怕迟一步踏上‘神的旅程’。”“他们高买低卖,凡是旅途上用得到的就昂贵,因为他们着实匆忙。““话说就在不久前,你监禁也好拷打也罢,都没法叫物主吐出来的值钱货,如今却让他们垒得高高随便卖,丢几个铜板就能抱回家。”(Dei Gesta per Francos,诺让的吉贝尔)
“更荒唐的是,很多本不想离乡背井的,头一天还在嘲笑那些做着疯狂买卖的人,说对方的旅程注定悲惨,且回来时会更悲惨,第二天会突然被卷进潮流,为一点小钱抛弃全部财货,与那些他们嘲笑过的人一道启程。”(Ibid.)
越来越多的人穿上饰有血红十字的衣甲,汇入东征洪流之中。起初,这支队伍被称为milites Christi,“基督的武士”,或fideles Sancti Petri,“圣彼得的信徒”;他们的远征则是peregrinatio,“朝圣”,或只是iter,“远游”。他们戴上十字纹章加入东征的举动也不叫出征,而叫“背起十字架”,用拉丁语表达就是“Crux”;该词随后派生出了中世纪拉丁词汇“Cruciata”,表示“为十字所标志”,后即指以耶路撒冷之名发动的军事远征本身。
两个世纪之后,诸如法语词“croisade”和西/葡语词“cruzada”才从“Cruciata”演化而成。到了18世纪,英国人把“cruzada”的词干和“croisade”的词尾结合,组成一个新词,就是米国白宫一度津津乐道的“crusade”。
这些词汇流入中国后,我们统一译作“十字军东征”。参与这场东征的人,我们不再看成“朝圣者”,而视之为仗势东侵的“十字军”。至于乌尔班及其班底在克莱蒙现场分发红十字补丁的举动,我们认为标志了十字军的诞生——尽管当时压根还没有“十字军”这一说。
日期:2010-09-16 00:04:10
【结语】
拜占庭于1071年曼奇克特惨败以来屡遭国难,迫使其皇帝厚着脸皮向老对手罗马教皇伸出了橄榄枝,也导致教皇以皇帝始料未及的积极姿态投身于后者倡议的联合军事行动之中。但教皇如此热心并不只是为了向拜占庭皇帝示好。他的十字军东征一箭三雕,对东正教会的企图只是添头。其一,他这是用世俗领主的军费发动提高教廷威望的远征;其二,他可以把不满“上帝和平”的野蛮骑士打发到异国他乡,确保自家地盘的安定和发展;其三,他甚至有望打跑异教徒,为天主教会夺取圣地,史无前例地建立罗马教皇对耶路撒冷的统治——对某些人来说,东征是笔只赚不亏的买卖。
——————————————————————————————————————
于是前戏终于铺陈完毕了。
原本是比较枯燥又头绪繁多的内容,想写得感性点,但愿没有矫枉过正--|||
如果同学们看完之后仍旧不晓得为啥欧洲人民要组团东征,那完全是因为论坛排版限制发挥,与作者思路混乱无关……
无论如何,今天到此为止。
ps:除非明天加班太晚,否则第一批人马就该上路了。欧也~
日期:2010-09-16 20:35:51
【躁动的世纪末】
11世纪的欧洲正被千禧末世主义的阴影所笼罩。人们相信罪恶尘世日趋隳堕,末日审判迫在眉睫。为了加速耶稣回归,天主教徒纷纷远赴耶路撒冷朝圣、赎罪。1064年,两支庞大的朝圣队伍,分别由七千人和一万三千人组成,从西欧出发,到圣城恭迎耶稣圣驾。最后,耶稣没来,突厥人来了。
三十年后的1095年,天幕惊现流星雨、极光、月食、彗星等异象,饥荒和麦角中毒也在各地接连爆发——种种迹象表明,还没去过耶路撒冷的信徒应该抓紧时间行动起来了。
1095年11月,教皇召集骑士发动了联合武装朝圣,一时应者如云,欧陆为之沸腾。
小老百姓也想掺和,但没有教廷的关怀,谁来组织他们、团结他们、领导他们?
众人正踌躇着,谜之隐修士皮埃尔出现了……
日期:2010-09-16 20:40:06
【矬男皮埃尔:隐士也高调】
来自北法兰西亚眠的隐士皮埃尔是个精力充沛的马路演说家,很有影响力,但形象不好。
他偏矮、偏瘦、偏黑、偏秃,面孔偏长、五官偏囧、气质偏粗俗、作风偏邋遢。
刻薄的人指出,他长得像他自己胯下的公驴。
此外,他的身份也可疑。
——为什么这个人自称隐士,却套着僧侣的袍子?为什么号称逃避世俗,还偏往人堆里扎?
但人民不在乎表象。他骑驴,耶稣也骑驴。他穷,耶稣也穷。听到皮埃尔来了,再冷漠的土包子也会从旮旮旯旯走出来,领略领略伟人风采,沾染沾染圣徒气息。
为什么?三大因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