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报一下战绩吧:此战斩杀与俘虏的人数多达三万二百人,俘获匈奴小王五名,小王的母亲、妻妾、王子五十九人;各部落的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高级官员六十三人,彻底摧毁了匈奴在河西的势力。
战后,与合骑侯会合,越过黄河,取道陇西从容班师。
伴随着汉军的凯旋是另一个更震撼的消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浑邪和休屠王请降。
史载,伊稚斜单于得到河西所部两次遭到惨败后,十分震怒,欲招浑邪和休屠以明军法。这个说法十分使人怀疑,让人想到鸿门宴、单刀赴会,或者杯酒释兵权,太中国了。不符合单于的风格。
此时正当用人之时,安抚、鼓励还来不及哪,哪能治罪?真要激起兵变,损失会更大。如果要惩罚的话,也是亲提一旅之师,河西斩将来的来得痛快。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人力资源最缺乏,匈奴强盛时控弦武士也就三十余万,不及汉朝一个郡的人口。两王归汉号称十万,实有四万余人,对匈奴的打击可想而知。所以,大单于不大可能采取激进的办法惩治河西二王。
很可能经过汉朝两次打击之后,河西两王所部残缺不堪,休屠王可能稍好一些,浑邪王就只有老的老,小的小,伤的伤,残的残。如果不降,不仅难以抵挡汉朝随时而来的下一次打击,而且,面对其他的游牧部落都难以自保,比如,羌人,小月氏。大单于远在单于庭,是指不上了,为保全部族,向汉朝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前有车,后有辙。 当年短命单于于单在同伊稚斜争位失败后, 率数千人投汉,被封为涉安侯。这给浑邪王以无限的遐想。
至于大单于的诏令很可能只是浑邪王的一个借口,或者杜撰。这从事态的发展可以看出,浑邪王是义无反顾,而休屠王由于临阵反悔,落得身死家灭。
总之,不管什么原因,降了。
投降,挺难听,实际上也没什么。不能战胜敌人,就加入敌人。一个弱小的民族要想长治久安,繁衍不息,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强者的怀抱。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枯?答案很简单:把它融入大海。
降了,来得让人难以置信。
汉武帝是难掩心头之喜,毕竟,这几年的征战有了成效。如果是真降,那将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河西将不再有匈奴;要是假降哪?也许是诈降偷袭,也来个攻其不备。
“诏令霍去病河西受降!”
受降也是一个高危职业。实际上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一方怕诈降,一方怕杀降。汉武帝派出霍去病受降,不是麻杆打狼,而是狼牙棒打狼,只剩一头害怕了。
最后这场受降大戏, 以霍去病单骑驰入浑邪王大寨,以示诚意开始;以铁拳镇压叛逃者而结束。
浑邪王则被专车送到长安去觐见皇帝陛下,等待他的是什么哪?
日期:2010-02-06 21:45:38
张腋断臂之何去何从
太意外了。
浑邪王受封万户侯,他手下的裨王乎毒尼等四人也被封为列侯。按汉律非军功不得封侯,李广忙乎了一辈子,也没占到侯边。要不说,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哪!
万户侯,啥意思?简单说就是一年享受一万户居民的赋税。元朔五年(公元124 年)卫青扫荡右贤王部,俘虏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上千万头,才增加食邑八千七百户。要不后人要粪土当年万户候那,这万户侯来得太容易了。
废话,没好处谁投降啊。
更可气的是汉武帝一声赏, 大把银子就到了匈奴手里,还计划车接车送,免费京城数日游。一时间哪来那么多车呀, 长安令只好从老百姓那里租赁。老百姓呢,对了,把马车藏起来。汉武帝非常震怒,下令要杀长安令。
汉武帝是想让投降的匈奴军民看看西洋景,看看城里啥样,以增加向心力。但是有点过,汉武帝是有点高兴过头了,有点晕。等到匈奴人来了之后,看到了西洋景,见啥啥新鲜,在大街上就与商人做起了买卖。有些商人就犯了禁,把违禁品卖给了他们,比如,铁器、刀什么的。这又抓起来好几百商人,也要砍。
这一下真是举国愤怒。在中国历史上每每到这种时刻都会有人挺身而出。这一次是右内吏汲黯。
汲黯这个人在汉武帝一朝是比较特殊的,是老子的门人,属于黄老学派,并不是武帝所推崇的儒家中人。汉景帝的时候做过太子的老师,同汉武帝的渊源是很深的。这都不是汲黯与众不同的地方,汲黯最特殊的就是为人比较严正,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不管是谁有错必纠,经常当面给人下不来台。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每次他都说到点子上,使人难以反驳。
汉武帝登基之后,宣扬独尊儒术,动不动就发诏书说要如何如何行仁义,如何如何。有一次汲黯就问武帝:万岁爷,您说的那些东西自己信吗?
是呀,一方面内心欲念重重,什么都要,另一方面却要施仁义,岂不自相矛盾?汉武帝虽然气得直瞪眼,也无可奈何。如果说武帝登基之后还怕谁的话,汲黯肯定排第一号。汲黯虽然不如唐代魏征那么有名,也是后代正直官员的楷模。
对于武帝如此厚待匈奴降者,汲黯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匈奴投降了,不杀他们已经是优待了。再说,匈奴犯我边关,杀我黎民,才进行自卫反击战。耗费巨额军费,死伤将士无数。现在匈奴投降了,即使不把他们发配给伤亡将士家中为奴,也不能把他们供起来,他们倒成了有功之臣不成?
汉武帝听到这番议论,默然无语,不以为然又不知如何反驳。
是啊,说的是人之常情。老百姓有权力出口恶气。
可是把这些降者怎么办?
都砍了?
出击匈奴不是要将他们斩尽杀绝,而是要降伏他们。制一服不制一死,要给别人,尤其是失败者以出路。不给别人留后路也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优待降者就是要显示出我们的不同,同时反衬出他们的野蛮。杀人不过头点地,杀了也就杀了。更严厉的惩罚是让他们甘心承认自己的野蛮与落后,从而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是谓以王道威服之,以德教同化之。打服了,还得教育好了。
当然,对于不同的降者应该给予不同的待遇。归降的四万人,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的要塞之外,仍然保持了匈奴人游牧的生活习性。这五地又称为“五属国”,设属国都尉负责管理。而由于休屠王的临阵变卦,休屠王王子及其母亲,弟弟被没入宫中为奴, 在黄门养马。
河西的匈奴已经被彻底解决了。现在经河西走廊去西域已经是一片坦途。如何处理这富饶的河西走廊使汉武帝十分头疼。移民戊边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现在仅仅对付匈奴已经非常吃力了。
战争的三个要素是什么:第一是钱,第二还是钱,第三依然是钱,简直就像个无底洞。
有没有更好的对策?汉武帝不禁想起了对西域十分熟悉的张骞。
日期:2010-02-07 07:52:11
张腋断臂之狼乳鸦哺
张骞在做什么哪?
从西域回来以后,张骞被封为太中大夫,一同归来的堂邑父被封为奉使君。太中大夫近似于皇帝的政策顾问,没有什么日常工作;奉使君也就是个荣誉称号吧。
元朔六年 (公元123年)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为大军指引路线、水源,因功被封为博望侯。两年以后,升为卫尉的张骞同李广从右北平出发,兵分两路出击左贤王。
张骞这是第一次独立领兵出征,结果是跚跚来迟,战斗快结束的时候才赶到战场。李广所部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了。逾期不至,这就是死罪,按律当斩。幸运的是按规定可以花钱买命,现在待业在家。
明白了汉武帝的目的之后,张骞不仅想起了乌孙国。
在冒顿单于时期,乌孙是匈奴西部的一个小国, 与大月氏同在祁连山和敦煌一带游牧。乌孙更靠西一些,大月氏更往东一些。那时候大月氏还很强盛,连匈奴都不放在眼里,自然没有功夫搭理乌孙。等到冒顿成为大单于以后,向东击败东胡,向西击败大月氏。大月氏就向西部收缩,与乌孙的矛盾就突出了。一来二去就乌孙就被大月氏消灭了,乌孙王也被杀了。这是汉文帝年间的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