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不只是传说》
第13节

作者: 瀚海箫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一首《黄鹄歌》听之令人神伤,连汉武帝也觉得心痛。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除了送点吃的、穿的、用的也没有其他可做的。可是这物质生活是无论如何无法替代精神食粮的。
  也许,猎骄靡也感觉到老夫少妻不合适,提出让细君公主嫁给自己的孙子军须糜。这一考量却有很深的政治背景。依照草原民族的惯例,父亲死了,儿子要娶其继母为妻;国君死了,后任国君要继承前任国君的年轻姬妾。
  而当时乌孙的情况是一国三分,虽然军须糜为太子,但是他的叔叔大禄并不服气。一旦争斗起来,鹿死谁手还很难说。现在就让细君公主下嫁军须糜,是想借助外援巩固军须糜的太子地位。如果因此而避免了军须糜与大禄的争斗,对乌孙国也是万幸之事。
  猎骄靡过世之后,也许因为汉家公主的缘故,乌孙并没有发生想象中的内乱。军须糜顺利继任昆弥。而这一建议却要了细君公主的命,童年的伤痛又涌上心头:乱伦。自己也因此成为孤儿,不再有家,不再有妈妈。可是还是必须接受,只好闭着眼睛吃苍蝇吧。
  细君就是生活在这种内心的煎熬中,再加上难以适应北方苦寒的气候,数年后过世,身后留有一女,名少夫。

日期:2010-02-11 21:55:07

  血汗宝马之幻术东来
  张骞的二次西域之行,无论对汉朝、 对西域各国都是一件大事。西域各国对汉朝这个东方大国是早有耳闻。张骞初到西域的时候,就在大夏等国看到了蜀锦、邛竹杖,商人真是无孔不入。现在西域各国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人物,感到新奇之余,一定想了解关于汉朝的一切。这才有了自元鼎四年开始的外交热络。
  大概元封六年, 也就是公元前105年长安接待了也许是最后一批张骞特使。这些人带回了安息的客人,安息也许是张骞使团到过的最远的西域国家。虽然司马迁没有记录下来这位使节的名字,我们还是要给他鼓鼓掌,加加油。
  安息就是古中东史上的帕提亚,大概就是现在伊朗的位置。安息并不是这个国家的名字,而是帕提亚王室名字的音译。汉朝人以王室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国家。也就是在张骞二出西域的时候,张骞的副使到了安息。这是两国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此时安息的国王是密司立对提二世,密司立对提二世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国王。在他登基之前,居住在安息北部的塞人南下占领了安息东北部地区。登基之后,密司立对提二世就开始了东征,历时近十年终于征服了塞人。当张骞的副使到达安息的时候,安息的大部队刚刚获得了东征的胜利。
  对于突然出现的所谓汉使,安息人的反应是很复杂的。首先是不信,从来没有汉朝的东西从帕米尔高原这个方向到达安息,何况是人?可能性不大;其次是震惊,汉朝使者出现在安息的边界,安息人的感觉就同武林高手被人摸了脑门上一样,心有余悸。宁静以致远,现身的本身就是实力的体现;再者就是惊奇,传说中的人物终于出现了。同现代人发现了外星人一样,都想一睹为快。所以,安息国王派遣两万精骑来边界迎接汉使。咋怎么多人?拦不住,都想来看,不让谁来谁也不乐意呀!

  汉使一行加上翻译也就是几十人,派两万人来接有点大扯。一来要表示郑重其事,二来也要示强。毕竟非敌非友,不知你来干啥。知道了汉使的来意之后,立即派遣部队保护汉使到首都觐见安息国王密司立对提二世。
  从东部边境到安息首都有数千里,一路无话。实际上这一路上要说的话很多,司马迁漏记了,我也不好意思瞎编。老百姓肯定是趋之若虹,沿途围观外国人。而安息王室无非是要向汉使展示一下安息广博的土地、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丰富的物产,当然也会展示安息人的友好、善良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都说国家应该平等、友好。可是要想成为平等的伙伴也得有资格才成,否则就变成了单方面的施舍。这也就是为啥东盟之为东盟。
  安息人把想展示的展示完以后,就打发汉使回国。当然国王是要见的,酒是要喝的,盛大的欢迎仪式也是要举行的。具体过程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吧。
  随同汉使回国的还有安息的使节,安息王还给汉武帝带来两件礼物,一只大鸟蛋,一个魔术团。

  安息王的这两个礼物真是很有性格,十分的与众不同。送礼物也是很有讲究的。给小孩,送玩具,上学了送个MP3;给女朋友,以前送个丝巾就很高兴了,现在要送钻戒,送房;给皇帝送礼物就更难了。只能送一些没见过的,没有用过的。
  无意之间安息王的这个礼物开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西方的魔术就此引入中国。下次看魔术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是否还有西域风情?

日期:2010-2-12 9:25:00

  血汗宝马之巡狩四方
  出使安息的汉使连来带去历时十余年,一则路途遥远,二则主人盛情难却,好不容易来了远方的客人,谁都想把最美好、最震慑人心的一面展现出来。汉朝也是一样,只是形式略有不同,其中一个形式就是陪皇帝巡狩。
  天子巡狩是一个古老的制度,说白了就是中央检查团下来检查工作。这个制度大有来头,可以追述到老早老早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五年一狩,但是也不一定,一辈子不狩也没人敢管。当年秦始皇平定天下之后也曾巡狩四方,只是意义远远超出了检查工作的范围。
  汉武帝的巡狩之旅始于元封元年的北巡。这一年汉武帝巡视北疆,历经上郡、西河、五原,然后出长城,登上单于台。随行武士就十几万。远望北方,汉武帝想得什么?一封致单于书表露无遗:战则战,不战则降。
  单于台是匈奴全盛时期在阴山脚下修建的土台。以前的单于庭就在阴山中,汉武帝此来就是来示威的。
  对于得到这样一封信,单于是非常气愤。单于本来不想见送信的使者,没啥好谈的。可是手下有人非得要见,现在是自取其辱。可是单于所能做的也就是杀了主张见汉使的人,扣留汉使,举族远迁。 打不起,还躲不起吗?

  随后汉武帝在桥山祭奠了黄帝,又封禅于了泰山。封禅是大典,封是祭天,禅是祭地。不是哪个皇帝都有资格做的,就像传国玉玺上写的: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封禅代表着成就,只有开国之君,或者是有大成就的才能去,否则就会成为笑柄。至于为什么去泰山,这个比较玄妙。想必第一个去的人认为泰山最高,最容易接近天帝,就选择了泰山,其他的人也就跟着来了。

  汉武帝刚登基的时候就想去,被奶奶窦太后给压住了。现在终于有了机会。这样一去就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去了八次,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封禅后的汉武帝是志满意得,又有了新的追求,寻访仙迹,求取长生不老之药。为此,先后数次海巡,也就是巡狩到了大海上。
  很多人都诟病汉武帝巡狩海疆仅仅是为了寻访神仙,以求长生不老。寻访神仙固然是一个目的,实际上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此时的汉武帝虽然是踌躇满志,诸侯削平了,匈奴打残了,西域各国的使团一批一批地接踵而来,大有万邦来朝的架势。只是四海尚未完全归心,天下并未大安。北方的朝鲜半岛,南方的沿海地区都时有叛乱,其他一些新设郡县的向心力还不强。通过巡狩四方可以向各种势力展示汉朝中央政府的实力。而巡狩海疆更可以凸现海军力量的强大,震慑不轨之徒的盲动。

  巡守四方既然是这样一个盛会,汉朝是不会放弃让西域各国使节见识一下汉朝威仪的机会的。每次出巡汉武帝都要带上在京的西域各国使节。一方面使他们见识一下汉朝的广大、富有、强盛,另一方面也让本国人民见识一下外交成果,感受一下万邦来朝的荣耀,增强一下民族自豪感。
  当然汉朝招待各国使节不光有出巡的威风,还有盛大的游园活动。

日期:2010-02-12 19:23:11

  血汗宝马之游园活动
  元封六年为了让西域各国的使节们领略一下汉朝的富有和繁华,汉武帝专门举办了大型游园活动,长安周围三百里的居民都蜂拥而至,与民同乐,一时盛况空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