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不是简简单单派几个人的问题,而是一整套的农业技术的移植。汉朝的耕作那是精工细作,如何播种、何时除草、如何保持地力,那是一整套的东西。尤其是在西域普遍缺水的情况下,如何兴修水利灌溉工程更是重中之重。在现在的诺羌县米兰河道还能看到当年汉军修建的水利工程遗迹。那是包括总闸、分闸,干渠、支渠的庞大灌溉体系。
而汉朝要想在西域站稳脚跟,屯田楼兰也是省时、省力,非常有效的动作。在楼兰扶植亲汉政权之后,伊循屯田正是汉朝准备的后续手段。尤其是在赖丹的屯田轮台失败之后,屯田伊循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伊循就在现在诺羌县附近,楼兰都城扜泥城的东北,与楼兰都城相距七、八十公里。从玉门关出塞,先到伊循、扜泥城,然后且末、于阗、莎车,这就是西域南路的线路。屯田伊循就可以直接保证西域南路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以伊循为基地,积草屯粮,也可以解决再次远征的补给问题。而楼兰,哦,现在叫鄯善,也由于汉军的屯田,即将迎来楼兰史上的一个繁荣的高丨潮丨。
元凤四年在尉屠耆回国登基的同时,汉朝派出一名司马,四十名军卒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机构到伊循屯田。随着时间的推逝,规模逐渐扩大,数年之后已经成为敦煌太守管辖的重要机构。负责管理的也不再是司马这样的底层官员,而是都尉这样的高官了。
日期:2010-03-06 19:49:36
屯田之争之西侵乌孙
在汉朝屯田楼兰的同时,匈奴对乌孙的胁迫也改变了手法。出使乌孙的使者迟迟不归,使单于意识到可能出了问题。为了给乌孙国内亲匈势力打打气,有必要给翁须靡施加更大的压力。说服教育不行就动点真格的,希望用武力迫使乌孙屈服,交出公主、断绝与汉朝的关系。
匈奴本来不必要这么着急。乌孙王翁须靡在当年登基的时候与前王军须靡、以及国内贵族有过约定:一旦翁须靡过世就由匈奴血统的泥靡继位。以此为切入点,匈奴大可以耐心等待,或者干脆干掉翁须靡,主动给泥靡创造条件。但是二十年过去了,匈奴人等不及了,有太多的理由使匈奴人认识到什么是时不我待。
乌孙之所以同汉朝的关系越走越近,一方面是由于乌孙王翁须靡与解忧公主琴瑟和谐,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翁须靡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尤其是公主出嫁到乌孙之后给乌孙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翁须靡越来越认识到汉朝的重要性。
解忧公主出嫁到乌孙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年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乌孙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非昔比,鸟枪换炮。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多势众了。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乌孙王猎骄靡同两人儿孙是各引万余骑自保。《史记》中的记载也是“有控弦者数万,敢战”。等到西汉末年,《汉书》里的记载,就已经是甲兵十八万了。现在,全国的兵马加起来是十万,人口翻了一番不止。
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说明了一个问题,乌孙人的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游牧民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唯一的解释就是农耕技术的引入,保证了稳定地粮食来源,进而造成了人口的膨胀。乌孙都城赤古城的具体位置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应该在伊塞克湖附近。这里是乌孙国的中心,不仅有很好的草场,也可以变成很好的农场。
这期间解忧公主所起到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有道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乌孙民众对汉朝的好感日益增加。
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朝与西域各国这种独特的交易方式:朝贡。只有属国才有资格直接同汉朝交易。朝贡的结果往往得到的是丝绸这样的硬通货,就是不朝贡,也可能得到汉朝不定期的赏赐。这对西域各国有无法拒绝的吸引力,即使是乌孙这样的大国也不列外。
即使有这么多、这么充分的理由,翁须靡也还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在汉匈之间的平衡。乌孙同匈奴的渊源是太深了,姑表亲、辈辈亲,砸断骨头连着筋。双方的人员错综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在亲汉还是亲匈的大问题上,乌孙国内各派的斗争还是很尖锐的。
现在匈奴采取武力手段,看似给翁须靡出了个难题,恰恰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是激怒了翁须靡。没有一个男人会对这种要求没有反应,不经意之间单于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常识性错误。
匈奴人以车师为基地从天山北麓可以直接攻入乌孙,虽然距离乌孙中心地带较远,但是可以立竿见影。当然也可以走另一路,经焉耆、龟兹等国直取乌孙赤谷城,那就要大费周折。匈奴并不想与乌孙决战,只是以战逼降,自然不想弄那么大动静。
匈奴、车师联军从天山北麓对乌孙展开的军事行动,很快深入乌孙境内数百里,攻占车延、恶师等地,掠走当地居民无殊。车延,就是车师向西延伸的意思,大概在现在的新疆的沙湾县,恶师则到了新疆乌苏市一带。
对于匈奴人的入侵,乌孙国内是莫衷一是,是战是和吵个不休。从内心深处乌孙王翁须靡是有与匈奴一战的冲动的,但是也不敢悍然行事。一个不小心没准自己先踩在地雷上了。没办法解忧公主给长安写了封求救信,请求汉昭帝发兵援救。
日期:2010-03-07 19:29:17
屯田之争之废立之间
一石激起千层浪。解忧公主的求救信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追捧,那是真正的热贴,更是激起了少年天子的万丈豪情。整顿士马,邀击匈奴,弗陵是真想亲政,真想有所作为。但是战与不战,朝臣们是议了再议,议而不决。
也许是太兴奋了,也许是?不久,二十岁的汉昭帝驾崩了。
没有迹象表明是暗杀或者谋杀,就是因病不治。可是这个时间点太可疑了!弗陵十八岁行成人礼,成人了就应该亲政。可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年轻的皇帝暴病身亡,能不可疑吗?
至少有两个人可以从昭帝的去世得益。
大将军霍光,避免归政于帝;
广陵王刘胥,有很大的机会成为新皇帝。事实上,有众多大臣拥护,如果不是霍光坚决反对,刘胥必然成为新帝;
可是毕竟只是可疑而已,即使昭帝真的是被谋杀,也找不到任何证据!那么只有三种可能:汉昭帝是自然死亡; 被谋杀,但做得天衣无缝;被谋杀,后来者帮助掩盖了事实。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以至于皇帝的陵寝还没有修好,不得不加班加点。更烦心的不是皇帝去世了,而是皇帝太年轻没有后代,谁来继承皇位?
汉武帝的儿子就剩下广陵王刘胥了。刘胥是孔武有力,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斗兽,可不是网络虚拟游戏,人家那是面对面的勇斗狼虫虎豹。上阵打仗没准是把好手,当皇帝欠缺的太多。否则汉武帝为啥要立幼小的弗陵哪?估计汉武帝也怕自己这个宝贝儿子那天被熊瞎子拍坏了。但是群臣都认为该立刘胥,如果不是霍光借助朗有的上书找到理论依据,刘胥这个皇帝当定了。是呀,文王就曾经舍弃长子伯邑考而立武王为君,废长立幼也是不是不能考虑的。
当然群臣同霍光的想法是不同的。群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皇帝从而结束霍光的专权,霍光需要一个好控制的皇帝,进而继续辅政。细想起来这个郎有很可能就是霍光的托。
霍光选中的幸运儿就是昌邑哀王之子刘贺。
刘贺时年十八岁,在封国的时候就是有名的放纵不羁,喜欢玩乐、郊游,不爱读书。这也符合他的年龄特征,十几岁的孩子嘛,爱玩是天性。 汉武帝当年不也是天天围猎吗?
登基之后,据说刘贺品性不改,于二十七天之后被废, 也算放了一个卫星。
霍光在奏请废除刘贺的奏章中列举了许多事例,诸如,废弃礼仪,大丧期间不肯吃素;被封为皇太子后,还偷着买烧鸡、烤猪等熟食吃;淫乱后宫肆意游戏;等等等等。还说他二十七天内就发了1127件征召令,这有点匪夷所思,每天得发多少件?还有时间干别的吗?
吊诡的是既然知道刘贺在封国就放纵不羁,为什么不选择其他人哪?已经立刘贺为帝,为什么要以同样的理由将其废掉哪?刘贺退位后说了一句话,道破了天机:我愚蠢,不足以担当大任。刘贺认为自己是因为愚蠢而失掉帝位,而不是因为别的。
刘贺确实是玩乐了二十七天。可是这二十七天中,刘贺还是做了几件不同寻常的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