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不只是传说》
第47节

作者: 瀚海箫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些都是小买卖,看看大买卖。单单在大都市每年制造的运输工具,船加起来上千丈长,竹竿上万个,轺车上百乘,牛车上千两,这个量是非常大。现在汉军控制了西域,通向远方的财富之路大开,很难想象汉朝的商人会缺席。这方面的资料却少的可怜,只能从考古学家的成果里寻到些许蛛丝马迹。
  有另一个信息也或多或少透露了当时的商业状况,那就是钱。从汉武帝开始在上林苑制造五铢钱,五铢钱的发行量很大。到汉平帝的时候,总共发行了二百八十亿万,考虑当时的生活水平,这个量是非常之大。钱是干什么的?贸易,没有发达的商业根本不需要这么多钱。
  现在看看丝绸之路都通到哪。你在大海的这一边,我在大海的那一边。丝绸之路连着两个巨无霸:汉朝和罗马。这两大国家从未谋面,不是不想,而是被中间的几个国家隔住了。这里面包括沿途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走一路是交一路税,层层加价。这些国家是大赚中转之财。还有一个起着关键作用的国家就是印度。这条路就是从西域沿克什米尔南下到印度,然后走海路到罗马。当然还有一条到印度的路就是从四川经云南、缅甸,到印度,这是早已经知道的。四川毕竟也是丝绸产地之一。现在丝绸之路才刚刚开通,远远没有发达起来。

  丝绸之路嘛,主要销售的就是丝绸。那么,当时汉朝丝绸的年产量有多大,可以满足大量出口的需要。统计数字是不可能有了,只能猜一猜。

日期:2010-03-25 18:18:55

  西域都护之丝绸之路 (二)绫罗绸缎
  一提到古代中国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万事不用求人,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自己种地、自己种桑、养蚕、织布。电视剧里也有不止一个皇上的老婆也要亲自织布的镜头。皇后是不必要自己亲自织布的,亲自做是为了以身作则。农桑乃立国之本,领导老婆都不起带头作用,下面就会更离谱了,另一方面也是显示自己的贤德。

  在那个时代女红、纺织都是女人必备的手艺,不会这个哪能嫁出去?肯定得当剩女,正经人家是不敢要。所以即使是豪门命妇、皇后娘娘,也都会这一手。有个大事小情拿着自己家生产的东西送个礼,也是挺体面地事。就像现在,聚会的时候拿着一篮子自己家后院产的水果,那是倍有面子的事。这里面包含的意思大了去了。首先说明居住条件比较好,不住楼房,属于成功人士;虽然是成功人士,不是满脑子里铜钱,比较有生活情趣,志趣比较高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刘备不也种过菜吗?

  实际上皇后确实不必要自己亲自织布。皇家有自己的服装公司专门负责四季的服装。西汉的时候皇室在长安设有东织室、西织室,在陈留郡襄邑、山东临淄也都设有三服官,专门负责为皇家生产衣服。这几处也就是西汉时主要的丝绸产地。
  自汉武帝登基之后皇家服装厂的规模是逐渐扩大。从织布、印染到剪裁,各道工序都有员工数千人,每年的活动经费都要超过五千万钱。生产能力当然也是很强的,当年汉武帝巡游北方一路下来光赏赐用的丝绸就达一百万匹。不能不说是十分惊人。
  当然这些东西再多也是给皇家用的,属于非卖品,最多只能通过赏赐这个窗口进入流通领域。真正为销售而生产的是私人织室的产品。
  据《西京杂记》记载,当年大将军霍光的老婆霍显就以一万钱一匹的单价从巨鹿陈家买来二十五匹超豪华的散花绫。这个东西不是黄金包装,也不是随赠奇特物品,更不是炒作,而是本身就值这么多。一匹丝绸一般是四丈长,二尺二寸宽。一般情况下,一个织工十几天就能织出一匹,而像这样的产品一个织工花费六十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匹,自然价值不菲。巨鹿陈家就是当时比较有名的一个私人织室。能生产出这么高档次东西的地方,规模一定小不了。

  至于价格方面,产地不同、花色不同也不一样。价格从数百钱到上千钱不等。比较奇特的是丝绸是按斤论价,同样一匹丝绸越重的价值越高。这也可以理解,重的自然是织数多、密度高,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至于霍光家买的万钱一匹的宝货,就不仅仅是重量的问题,还包括独一无二的花色设计,属于名设计师的产品。所以说,有传言在罗马一磅丝绸就等于一磅黄金,想来也不是空穴来风。

  虽然中国是丝绸的产地,也不是普通老百姓享受的,属于奢侈品。普通老百姓用的是布。这从价格上就可以看出来。当时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年的衣服费用才是三、四百钱,还不到一匹丝绸的价格,怎么享受得起。要不是奢侈品估计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费尽心机地千里迢迢运到欧洲去。当然,汉朝从丝绸之路得到的也是同样的东西:各种各样的奢侈品。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西域。

日期:2010-03-26 18:21:47

  西域都护之大婚之喜
  平定了羌人的叛乱,河西路又通了。汉乌和亲的事再一次提上议事日程。神爵二年长安迎来了乌孙的迎亲使团,共计三百多人。咋怎么多人?真不怕把娘家吃穷了。 两国结亲肯定是一个盛大的活动。不仅是乌孙王派来了代表,太子元贵靡,左右大将、 都尉,凡是乌孙国内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派出了代表来迎接相夫公主,与前两次结亲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汉朝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朝廷上下对汉乌和亲也有不同意见,但是自从汉宣帝亲自拍板之后,准备工作还是有条不紊。收到聘礼之后,就为相夫公主配备了全套的属官、服务人员,总计一百多人。相夫公主也搬到了上林苑进行婚前的准备工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婚前培训班正式开业,各种外交礼仪就不用说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外语培训。即是对乌孙的尊重,也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前两位和亲公主都吃透了不会外语的亏,这一次事先学好乌孙语,希望不要在沟通上出问题。而作为公主的儿子,乌孙的王储元贵靡或多或少应该懂一点汉语,两个人沟通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

  这个时机赶得也非常好,日逐王刚刚归汉,郑吉统领西域南、北两路。匈奴被彻底驱逐出西域。如果双方能顺利结亲,汉朝在西域的形势就十分完美。
  时间上也非常凑巧,正赶上年底。按照汉朝的制度,每年的正月是大朝会。也就是朝正月,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是礼仪最高的庆典活动。不仅在京的各部委官员要参加朝拜,各属国的君王、侯爷也要在这一天在长安聚齐参拜天子。好事都赶在一块了。
  汉宣帝进一步考虑的是如何借此机会,搞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也让参加朝拜的各国君王见识一下汉朝的威仪。尤其与众不同的是匈奴的使者碰巧也在长安。参加这个大的盛典,对匈奴人也是一次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整个长安城是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那是不用说了。正常的朝拜过程很简单,无非就是进献礼物、给皇帝上寿酒以及盛大的晚宴。但是这一次与众不同,还要举行盛典的娱乐活动。举行地点毫无例外,还是在上林苑平乐观。表演的节目也是以前的提到过的,非常刺激、非常流行的竞技比赛大角抵。当天汉宣帝是亲临现场与民同乐,可以说是宾主尽欢而散。

  盛大的活动结束之后,送亲使团就上路了。整个使团以长罗侯光禄大夫常惠为主要负责人,持有皇帝符节的使者就有四位,规格不是一般的高。送亲使团是高高兴兴、浩浩荡荡,一路无话就来到了敦煌。
  一个意外的消息使使团进退维谷。

日期:2010-03-26 18:25:24

  西域都护之风云突变
  送亲使团在敦煌得到这么一条消息,乌孙王翁归靡已经去世了,乌孙贵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尊崇本约立泥靡为新王,号称“狂王”。解忧公主也无能为力,王储元贵靡被晾在了一边。
  整个使团一时陷入了惶恐之中。为了辨明真假,常惠一方面上书朝廷把相夫公主暂时留在敦煌,一方面飞马亲到乌孙以探虚实。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接待常惠的是现任乌孙王泥靡,其他乌孙贵族是避而不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