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词——西汉后宫波诡云谲的斗争》
第21节

作者: 侯虹斌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凤在冷眼旁观。王太后本来有点小小的感伤,可她看到儿子那么伤心就叹了口气。骜儿真不让人省心,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你的弟弟中山哀王薨了,你毫无哀色,害得先帝认定你不仁慈,差点就要把你废了;现在到了你应该冷静的时候,却偏偏表现得如此深情款款,成心要让王凤难堪么?
  日期:2008-10-31 21:54:24
  第十章
  京兆尹王章也站在城头,他是陪侍的官员,站在刘骜后面的一排当中。本来天子送别诸侯王以示厚恩,是很平常的,这一幕对他并无多少意义。不过,王章刚好看到了王太后盯着天子,脸上带着的一种复杂的情绪,他便攀着这道目光看了过去,刚好看到了刘骜的泪珠滚了下来。
  王章心里的一根弦“铮”地弹响了。
  入夜,刘骜正在宣室殿里读奏折,读到了一封奏折,谈的还是数天以前的日蚀,认为天相震怒的原因,不是因为定陶王而是王凤。说实话,如果在平时,这样的内容他也见多了,并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可现在,他正在生王凤的气,这就不同了。

  刘骜翻了一下,奏折是京兆尹王章所上,折中所说句句都说到他的心坎上,他的心里仓猝地暖了一下。刘骜决定马上召见王章。
  刘骜便发现就发现王章很对自己的胃口。他一直觉得自己在朝廷中很孤独,他太想在王凤之外有自己的腹心了。张禹、谷永、甚至史丹,这些人都各有自己的利益主张,不是善类,刘骜驾驭不了;刘向也就只能作个学究,不能指望。而这个王章,看来可以辅助他。王章说:陛下未有子嗣,亲近定陶王,是天下归心,当有祥瑞;只有大臣专政,违背常理,才会有异兆出现。王章又细细地分析起大将军的不是:他不该赶走定陶王,不该以闺门之私逼死乐昌侯王商,更不该把已许配给人的小妾的妹妹送进后宫,还撺掇着陛下封为张美人。

  张美人之事,刘骜也是后悔的。王凤为了同刘家进一步攀亲,便将其小妾的妹妹、一位已出嫁了的女子送至后宫。王凤隐瞒了事实,直至刘骜已宠幸这名女子并封为美人之后,此事才曝了出来,而且在朝臣中引起过一场轩然大波。刘骜有一种被骗了的感觉。只是太常丞谷永劝说道,皇帝聘妃,无非是为了繁衍子息,只要能产生,以延续皇家血统,则无论美丑,无论嫁否,无论老幼,无论贵贱,皆无不可。刘骜也觉得只有这种说法尚能保存一点颜面,只好不予追究了。

  王章当时就表示过不同意见。这一次,王章又提起这件事,向刘骜分析说:“已嫁之人不宜再配至尊至贵的皇帝,大将军有欺君之罪,应当免职归家。而且,当年大将军弹劾乐昌侯,尽是以闺门过错来诘责人家,逼死乐昌侯;而今日,大将军自己却在闺阁之事上犯下这等大罪,又当如何处置?张匡还说乐昌侯要送女儿入宫,有做吕不韦的嫌疑;而大将军将已出嫁的女子送入宫并受册封,这不更肖似吕不韦的行径吗?”

  刘骜听得沉声不语,心头小鹿乱跳。王章细细分析王凤和王氏家族如何假公济私,依东宫之尊,借甥舅之亲,作威作福,每一桩每一事无不重新勾起刘骜的不忿,并强化了这种不满。王章最后又说:“如今,王氏一姓,乘硃轮华毂的权官就有二十三人,天下的政事大小,皆出自王凤一人之手,陛下却连置喙的余地都没有。”
  王章说得对,刘骜没有生气。前些天他想封刘向的儿子刘歆为中常侍一事,不就是王凤轻飘飘一句“不行”就告吹了吗?刘骜握住王章的手,抚着他的背,君臣二人越谈越投机,已经开始考虑把王凤的势力打掉以后,该用谁来接替王凤的问题了。他们甚至还细细地讨论了定陶王的舅舅冯野王接任司马大将军的可能性,因为冯野王早有才名。刘骜十分兴奋,有了一种壮烈的感觉,他相信找到了重振朝纲的一个契机。从此,我要奋发图强啦。

  然而,刘骜没有想到,有人在宣室殿外听到了天子与京兆尹的谋划。太后从弟之子、侍中王音本来有事想求见刘骜,听闻天子在宣室殿里批奏折,便赶了过来。可是,他发现皇帝的左右近侍都被留在门外了,一问,原来是皇帝亲自召见京兆尹王章。夤夜时分,皇帝和京兆尹单独倾谈了大半个时辰,这有点不合常理;王音不由自主就把耳朵贴得离门更近些。侍从知他是天子近亲,也没有加以阻拦。

  王章向天子分析了自己的见解以及方案策略,又谈了一个多时辰;外面的王音也听了好一会,慢慢就明白刘骜的意思了。王音的手心攥着一把汗,心里头也有一面小鼓在咚咚地响:如果连王凤的处境都不妙起来,那他王音的日子还能有多好?越听下去,这面小鼓敲得越发地紧起来,简直像是在催,出征啦,打仗啦。
  王音没有声张,连夜来到大将军宅,把前因后果一一禀报王凤。
  日期:2008-11-1 12:36:03
  刘骜收到王凤称病乞骸骨的上疏,心中高兴。他也疑惑过一下,王凤好好的,为何要告老还乡?再一想,又释然了,估计是母亲也不乐意他赶走定陶王,给他施加压力了呀。王凤既然称病告老,那就好,给他多些封邑,也算甥舅一场,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些。刘骜当即准奏。
  可是,刘骜没有料到,王太后一听王凤要告老回乡,返回封地,马上捶胸顿足。开始他还不以为然,长信中太仆亲自到未央宫来报,王太后已整整一天没有进食了。刘骜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觉得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王凤忽然辞职难道仅仅是用来试探他的?还是哪里走漏了风声?
  刘骜看到王太后躺在床上的时候,她只是抬头头,眼睁睁地看着帐幔,既不吃饭,也不说话。他还没有见过母亲这么憔悴的样子。刘骜接过宫婢递过来的细梗米粥,把一勺吹凉的粥送到太后的嘴边。太后抿着嘴,微微别着脸,刘骜几次想把粥水灌进去,都被太后坚硬的嘴唇挡住了。

  刘骜情不得已,跪在太后床边说:“请母亲保重身体,勉为进食。”
  太后没有反应。
  刘骜只得又说:“母亲若不肯进食,饿坏了身体,就是骜儿不孝;骜儿若不孝,如何能为天下表?母亲,请成全儿子!”
  太后把脸别过去,背着刘骜,开口了:“你何必呢?你不是已经翅膀硬了么?不是早已嫌弃老身妨碍你大展鸿图了么?又为何要假惺惺地来看我呢?皇帝,请回吧。”
  “但舅舅不暂时避退,就无以平息众议。”

  太后回过身来,凌厉地望着刘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要赶走舅舅,到底是听了什么小人唆使?你的王崇舅舅死得早,现在你通共就剩下这么几个嫡亲舅舅,他不辅佐你,谁辅佐你?你为什么容不下他?!”
  刘骜终于鼓起勇气,决定豁出去:“朕意已决。”说完以后,他低着头等待着母亲大发雷霆。
  空气中忽然都是安静的声音。隔了好一会儿,太后才缓缓开口:“骜儿,还记得你当太子的时候吗?没错,史丹、匡衡、王商这些人都拥佑过你,但他们能当你的腹心吗?真正能为你窃窃然忧,翕翕然私语的人,不就是你王凤舅舅吗?就算你不顾亲情,难道不能想想他跟你共患难的那些日子吗?”
  刘骜忧郁地想,难道我对王家的回报还不够吗。可是他不能说出来。
  太后又说:“答应我,把舅舅留下。不然刘家的江山谁帮你保住?如果你非要赶走我们王家,我死也不会瞑目!”
  刘骜悲愤地叫了一声:“母亲……”
  太后疲惫地一摆手,说:“骜儿,你先回去吧。我累了。什么时候你留下王凤了,我就什么时候进食。”她草草合上眼,像是再也不愿意睁开。

  刘骜恨不得摇醒她,把这数年来天象灾异一股脑地列数出来,把多年来大臣的意见和怨言全告诉她,是老天不愿意留王凤,不是我。可是,刘骜才开口,王太后又流泪了,对着空中哀哀切切地说:“先帝,你看到了吗?你的儿子就是这样待我的。他再也不听我的话了,再也不管我这把老骨头了。先帝,你为什么不来呢,为什么不让我陪你一起去呢?我现在无依无靠,连儿子都要逆我的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