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祖国的蓝天——一个八航校飞行教员的札记》
第4节作者:
银鲨SU47 我们二营四连被指定为武汉军区的比武连队,我所在的三班又是连队的尖子班,不用拼凑,全班几乎个个都是投弹能手、特等射手。但为了争到第一名,我们三班又拉到安阳的师部去集训,进行单兵训练、五大技术强化训练,光是射击每人就打了500发子弹,真是过瘾。
一次在野外搞战术演习,遇到很多高级首长现场观摩。演习完毕,我还自己加科目,正练战术动作呢,摸爬滚打,全身泥土。团里一个作战参谋跑过来,叫我到首长们那里去做汇报。我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心里不免忐忑。跑到首长那里敬礼,报告,一看,原来首长是我爸!身边还站着我们一军一师的师长和五十军军长谢正荣,他们身后还有大批围观的其他部队首长!我爸满面笑容,还跟其他同僚说:“这是我大小子!”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参加总参组织的南京军区“郭兴福教学法”全军观摩后,在武汉军区陈再道司令员的邀请下,与部分沈阳军区、北京军区的首长,到武汉军区的一军一师继续观摩我们比武训练。
当晚,师里照顾我,特批了一个晚上的假,我陪父亲在师部招待所住了一宿。就这一宿,也被我浪费掉了。每天训练积累的疲劳,让我一沾枕头就着,而父亲很晚才开完会回来。我睡了一觉醒来,也没跟父亲多热络热络。不过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表现相当高兴,对我的每一点儿进步都表示了赞许。
我从小就没有生活在父母身边。一出生,父母转战南北,我寄居在山西老乡家里。四岁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父母又双双入朝作战,三年多我也未见父母一面。直到该上小学了,父母才从朝鲜回来。我的小学、中学都是住校,过集体生活,而且和父母不在一地,基本都是放寒暑假时,半年才能回家一次。和父母交流甚少,敬畏远多于亲昵。我特别羡慕跟我年纪差了一轮的妹妹,出生后就一直依偎在父母身边,承欢膝下,聆听教诲,幸福快乐地成长。
日期:2010-09-29 00:48:31
该由谁来扮演“一号江姐”呢?遴选演员时,大家想到了万馥香。但也有人不同意,说她进空政文工团不到半年时间,出身又不好,与革命英雄人物不般配。问题反映到刘亚楼那里,刘亚楼拍板说:万馥香我了解,可以胜任。一个空军司令员,为何了解一个小小的演员呢?说来有段故事。
万馥香原在苏州地方歌舞团工作,颇有艺术天赋,在1962年一次演出时,被率团到上海演出《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空政文工团总团政委陆友看上,有心把她调到空政文工团,但苏州方面不肯,说她不符合参军条件,其生父是国民党军官,有严重历史问题。不久,苏州专区歌舞团面临解散,万馥香坚决报考空政文工团。听说她跑到北京参了军,当地有人便一封接一封地写告状信,竟然告到总政和中央军委那里。刘亚楼了解情况后,又看了万馥香的表演,发话说:她还是个孩子嘛,家庭出身好不好,她有什么责任,谁能选择自己的家庭?就这样,经过一番周折,年仅22岁的万馥香如愿以偿地穿上了蓝军装,成为空政文工团的一名演员,并在司令员的支持下,获得了出演“一号江姐”的殊荣。
1963年9月,《江姐》进入试唱排练时,刘亚楼特地拉来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一同观看。第七场中《绣红旗》头四句唱词是:“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说不出是悲还是喜……”罗瑞卿吟哦之余,说不如把第4句改成“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刘亚楼深表赞同,说:个人的一己之悲,终究不如革命大局之喜,两者孰轻孰重,确实可以也应该明朗地说出,这大概更符合以江姐为代表的全体难友的心声。这样可谓“一字千金”的修改,使唱词的意境大为增色。阎肃和编导人员从中受到鼓舞。
《江姐》的剧本虽然出来了,但刘亚楼一再强调文章不厌千回改,艺术就是要精益求精。剧中插曲《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有段唱词:“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刘亚楼经过反复斟酌,将首句修改为“春蚕到死丝不断”。阎肃细加品味,觉得这一改,含意深厚,体现了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和人格力量。
在第五场,叛徒甫志高趾高气扬地带着国民党特务找到江姐所在的地下联络站。江姐顿起疑心,一边给他倒茶,一边套话。刘亚楼看到这里不高兴了,气哼哼地说:不要让江姐给叛徒倒茶,可以安排江姐做别的事嘛。随后,他还指着甫志高的扮演演者刘痕数落:你演的甫志高一点也不紧张,潇洒得很,这个叛徒应该紧张才是,他忘记了自己是什么人。
日期:2010-09-29 00:53:10
过了几日,刘亚楼又来看根据他意见修改的排练。看着看着,又批评起来:我还是不满意甫志高,太潇洒了,这个叛徒不好演,要好好体会一下,甫志高的戏出不来,是政治上的损失。
批评一阵后,接着又排练。扮演者摇头晃脑刚唱几句,刘亚楼又在台下嚷开了:你看,我们的演员同志又忘了,他一唱就忘,又开始潇洒起来了,他潇洒惯了!
团领导和导演希望扮演者认真领会司令员的意见,精心修改。
在第六场,有叛徒甫志高在审讯室里向江姐劝降的戏,原唱词如下:
多少年政治圈里较短长,
到头来为谁辛苦为谁忙?
看清这武装革命是空流血,
才知道共产主义太渺茫。
常言说英雄豪杰识时务,
何苦再出生入死弄刀枪?
倒不如,
抛开名利锁,逃出是非乡,
醉里乾坤大,笑中岁月长,
莫管他成者王侯败者寇,
再休为他人去作嫁衣裳!
刘亚楼看后,觉得甫志高这段唱词话语过白,有副作用,让阎肃作些修改。国家主席刘少奇、总政副主任刘志坚看后,也先后提出应该修改。可阎肃冥思苦想,一时想不出替代的词句。见他迟迟未作改动,刘亚楼就把他叫到家里,说:阎肃啊阎肃,我们三个姓刘的提出意见,你怎么还不改?今天我要关你的禁闭!你就在我家里改,改出来我才放你走。
见司令员有点生气了,阎肃也就急了。也许是人急智生吧,在刘亚楼家里,阎肃居然文思如涌,妙笔生花,很快就拿出一稿:
你如今一叶扁舟过大江,
怎敌他风波险恶浪涛狂;
你如今身陷牢狱披枷锁,
细思量何日才能出铁窗。
常言说活着总比死了好,
何苦再宁死不屈逞刚强?
倒不如,
激流猛转舵,悬崖紧勒缰,
干戈化玉帛,委屈求安康,
人逢绝路当回首,
退后一步道路更宽广!
刘亚楼听阎肃吟诵完,又接过稿子看了看,在几处再作了些小改动,才点头认可,宣布解除阎肃的“禁闭”。后来在正式演出时,刘亚楼又要求压缩时间,在剧中不要给叛徒甫志高更多的场面,阎肃就把“常言说……何苦再……”两句给砍掉了。
后来大家都说,刘亚楼通过戏剧找到了一个往甫志高身上出气的地方,替江姐等烈士狠狠“收拾”了叛徒一通。
日期:2010-09-29 01:00:51
江姐就义前向难友们告别的那段唱词,也是刘亚楼让改,而且是他亲自改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