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爱人》
第35节

作者: 泰研Friend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丢失公文包的是临江市枝江水泥厂的业务经理顾文婷,她给袁堂续买了很多礼物,并吹锣打鼓为徐家坳村委送来锦旗,表彰徐家坳村村风建设良好,村民拾金不昧。
  为了表扬袁堂续拾金不昧,徐家坳村委奖励袁堂续一千元钱,并为他涨了工资。

  忘却袁崇山的村民们为袁堂续喝彩,“拾金不昧”昧暖人心,传递文明正能量,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和崇高风尚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当今和谐社会乐章的一个美好音符。
  袁堂续一如既往地工作,女儿女婿又孝敬有加,使他重新获得快乐和世人的尊重。
  枝江水泥厂把新飞预制件厂列为信得过企业,信誉度节节提高,使两家企业合作实现双赢,从而结为战略合作伙伴。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以徐家坳村为核心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翠微河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新农村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天更蓝了,水更净了,空气更清新了,身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好,这是徐家坳村人的切身感受,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徐家坳村地处南山山区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过去,这里由于植被覆盖率低,加上多年粗放型的农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村民生产生活面临困境。为了谋生,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
  桃花镇开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石梁河流域被列为工程项目之一。从一开始我们成立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工作专班,里边包含了自然资源、水利、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多部门参与。
  过去单部门治理,可能针对解决某一个区域的问题,不能达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比方说治水可能单纯治了水,河道里边的河沙淤积,这些河沙从哪里来?我们从整个山水系统中就找到了它的根源,找到了废弃的矿山、找到了顺坡的田地,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态问题。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桃江县系统施策,在石梁河上游开展生态脆弱区造林绿化,种植侧柏、黑松和楸树等树种百公顷,涵养水源。在中游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他们结合坡地特点,重点整治改造梯田,利用特别制造的中空填土生态砖,垒起一道道生态护坡墙,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
  通过整治改造梯田,徐家坳村多出了一千多亩高质量农田。外出务工的袁志胜闻讯回到村里,承包了300多亩地。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推广特色农产品种植。
  我国作为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这也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老路。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徐家强说:“现在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一定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徐家坳村从徐家强当选村支书那一刻就注重长远发展,徐桃路两侧护路林已经成材,石子厂周围绿树环绕,废石塘已经用客土回填,在上面平整出近万平方米土地,经过科学治理后开发出十几亩农田。

  新石塘位于大南山口东面,是有名的“秃岭”,秃岭寸草不生,徐家强计划在十年之内改造好秃岭,增加耕地面积。
  徐家强为此专门咨询国土资源局,问能不能把荒山改造成为农田。
  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答复:“能,向上级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的土地;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成农用地。国家依法保护开发者的合法权益,你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开发治理,前提是不能违法。”
  徐家坳村山地多、土地零散,一直缺乏主导产业。为改变现状,村两委干部商议,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中开垦连片荒山废地37亩,把“沉睡”的土地变良田。

  “我们以400元一亩的租金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承租过来,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种植油菜和羊肚菌。”徐家强介绍道。徐家坳村还建设800亩香柚基地,预计10月底可完成荒山平整工作。该项目涉及70多户农户,建好后,每位农户预计可增收2万元。
  “这个项目建好后,将带动16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附加值,让村与民双赢。”袁志国说。
  在桃江县桃花镇徐家坳村南山坡的梯田里,旋耕机、手扶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正在忙碌,为甘薯种植做前期准备。高空俯瞰,这片曾经的荒山坡热闹起来。
  正在梯田里忙着指挥作业的村党支部书记徐家强说:“山坡上的这块地曾是荒山,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差,村民只能挑着好种的地方劳作。自从前年完成了土地整治,山坡大变样,原来的150亩杂草地整出了100余亩的好梯田。这块地去年种甘薯,亩产量到了3700斤,卖鲜薯每斤0.7元左右,一亩地就是2000多块钱,大家都很高兴。”
  新耕土地上的火热春耕景象,给人们带来增收的希望。
  据悉,桃江县地貌多浅山丘陵,适宜种植甘薯,甘薯产业是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有“中国甘薯之乡”美誉。近五年来,桃江县不断深挖土地潜力,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2.4万亩。曾经的“荒疙瘩”摇身一变,变成既平整又能灌溉的“致富田”。

  对于桃江县新增耕地,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会敏说:“2.4万亩耕地种植甘薯,每亩至少可产3500斤甘薯。老百姓可以直接卖给甘薯加工龙头企业,也可以自销。如果把鲜食甘薯存放到薯窖里,能从秋季卖到第二年开春,价格可翻好几倍。有了好地只是第一步,还要努力提升土地收益,才能让农民种粮更有积极性。”
  提起土地整治项目带来的变化,老书记徐茂林说:“通过土地整治,徐家坳村原来600余亩荒草地整出了510亩好梯田,有了田间路和沟渠,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以前小块地机器下不去,哪个承包大户能乐意?现在好了,只要下功夫,就能种出好前景。”
  看着眼前平整的高规格农田,徐茂林难掩一脸喜悦。曾经村民们春种秋收花费力气大,收益不成正比,严重影响种地积极性。现在农业机械化操作有了施展空间,耕作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再过一段时间,就该种植甘薯,曾经的“荒疙瘩”会变为“金疙瘩”。在他的记忆中村里的土地很多是坡地,由于耕种条件不便,种地靠人工,不但费时还费工。在进行土地整治后,实现机械化作业,从而减少劳动力投入,长出来的甘薯产量高,效益也比往常提高很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