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到纯真年代——活着》
第38节

作者: 微晨198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04 20:25:04

  《活着》已经写完了,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总算完成了,多亏了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后面的故事已经停了很久了,有时候我甚至想,是否还应该继续写下去?工作挺忙的,生活挺累的,身体也挺差的,应该继续吗?可每当我心里窜起这样的念头时,总会有另一个坚强有力的声音响起:你是为了什么而写?
  这是来自心底最深处的疑问。
  是的,我为了什么而写?
  我反复的问着自己,一遍又一遍。

  为了梦想?
  为了纪念?
  是的,为了梦想,为了纪念。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怀疑?

  这是第二本书,开始吧。
  1.
  前面说到,家里已经陷入无法挽回的经济危局,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决定孤注一掷,带着我踏上了前往阿坝州的路。
  在那等着我们的,是希望。
  与我们同行的还有八舅一家。当时八舅和舅妈刚从浙江打工回来,所以跟着我们一起出发,算是援助我们。父亲开着那辆北京吉普——它是家里最忠实的伙伴,一直从南宁跟到这里,上面载着我们一家三口和八舅两夫妇,还有二表哥彦福。彦福退学以后也跟着八舅外出打工,在外吃了不少苦,在我们曾经的一次通话中他哭的稀里哗啦,令我至今难忘。
  而我的大表哥,彦良,此刻正驾驶着家里那辆老旧的柳州40式装载机跟在我们后面——吉普车和装载机原本都已被基金会扣押,在父母的百般努力之下才得以暂时赎回,以劳还债。
  过了都江堰,一路行至汶川、茂县,海拔逐渐升高,空气变得稀薄,地势也渐渐险恶起来,道路蜿蜒崎岖,山势巍峨陡峭,吉普车吃力的载着我们六人,发动机发出阵阵颤抖的轰鸣声,卖力的奋勇前进。这还倒好,可是后面大表哥所驾驶的40式装载机,原本的设计是只适合在平原工作的,现在突然进了高原,海拔升高,空气稀薄,发动机功率不够,加上又老又旧,“嘭”的一声,开锅了。

  开锅,只指机械本身的散热装置,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水箱”,由于机械超负荷工作或者发生故障,促使发动机温度过高,使原本水箱里的冷水变成了滚水,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造成机械瘫痪的严重后果。
  由于此前没有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经验,所以没有料到有此一遭,这样的突发情况让大家都非常焦急。
  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一是停机休息,令其自动冷却,但这颇费时间,何况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机休息,安全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及时给水箱注入冷水,人工冷却。这个办法倒是高效快速,可我们却无法快速解决,因为没水。
  放眼望去,这里真是一处开阔的地方,我们的车停在山崖边的公路上,山上干净的看不到一棵树木,山体全部由梯状的硬石组成,公路的旁边是悬崖,下面是一条忽远忽近的溪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用眼看的时候觉得它挺近,但当我走近它身边的时候,才发觉它很远……
  悬崖的对面也是一样雄伟干净的大山,前后左右都没有人类的踪迹,所谓天高地阔,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前后无望,四下无人,车上的矿泉水是明显不够的,没办法,只能去溪边取水了。
  那悬崖的高度有三四十米,崖壁上全是嶙峋怪状的乱石,要是猴子爬问题不大,可要让人去爬就有点为难。但人类就是伟大,在这样的一处地方也让我们惊奇的发现了一条小道,虽然极其陡峭,但总算可以让人立足。
  鉴于我和二表哥之前得到过的荣誉称谓——野人,于是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在了我跟二表哥身上。
  我们提着随行的水桶,小心翼翼的下到溪边,溪水很清澈,可以清楚看到水底的鹅卵石,一块块安静的躺着,享受着流水的抚摸,与我们的焦急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我跟二表哥用桶装满水,彼此交替着攀爬向上,彷如蛇行鼠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连人带桶掉了下去。如此来回两次,终于临时解决了开锅问题。
  一路颠簸,晚上8点左右,我们到达目的地——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
  大家吃过晚饭,临时住宿在一家当地的旅馆。旅馆整体都是木制,这在我的家乡并不多见,走起路来噔噔作响,让人凭空多了一丝担忧,想它是否足够坚固?
  虽然已是三月,这里却还下着大雪。昏暗的路灯洒下一片光影,一片片雪花飘然落下,窗台上积满了雪,我用手捧起一堆,尽管冰凉刺骨,却依然略感兴奋——雪在家乡也是不多见的,何况还是这样的大雪。
  窗外的小镇一片模糊,大雪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街上行人寥寥无几,隐隐能够看见点点灯火,遥远的恍如梦中,让人不得不去遐想,这是否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我们岂非总是如此?当从一个地方走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愿意把它想的更美好一些,就像我们离开一些旧的人去迎接新的人,也总是愿意把她们想的更美好一些。
  可它真的美好吗?还好,我们总会知道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