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谷子』--内修,管理,权谋,辞说》
第42节作者:
鬼谷幽林 日期:2012-05-05 21:10:01
《权》篇没有找到满意的事例,今天先继续更新,事例以后一起补上。。。。
第二十讲:《谋》第十---谋划是如何出炉的。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
解说:
凡是(进行)筹策谋划都有内在的规律(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必须探得对方所凭借(或追求)的东西,以此探求到对方真实的心思(和企图),详尽地得到对方的实情(以后),才可以确立三种(三层)对策。
补充:
《揣》《摩》是姐妹篇,主要解决“得其所因,以求其情”的问题。《权》《谋》也是姐妹篇,是一体而不可孤立起来理解的。简单地说,《权》是各种因素的比较和衡量过程,而《谋》是经过衡量以后出炉具体的可行的“谋划”的过程;《权》《谋》而后才可以《决》策而去施行。《揣》《摩》《权》《谋》又是一个整体,还可以加上《决》篇一起归结到《反应》篇中去;这六篇存在非常清晰的逻辑联系,是进行游说和处理具体事件的一整套“反应”过程。《抵戏》篇和《捭阖》篇中关于“圣人”定义中的“先”字联系最直观,是对整个过程“灵魂”的提升,要求圣人的“反应”必须做到“先”和“隐”,也就是说:把《抵戏》这个“灵魂”植入到整个《反应》过程中去,才能达到“潜谋于无形,胜于不争不费”;因为,圣人要做的,都是把事情处理于萌芽之中,是“上医治未病”。
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
解说:
所谓三种对策,指的是:上策,中策,下策;三种对策一旦确立并相互为用,就可以化生出奇妙的效果(成为奇计)。这种奇计是不会被拥堵(是所向无敌)的,自古至今都是这样的(古圣先贤也是这样做的)。
补充:
三,不是实数,泛指多。也就是说,你定谋划,必须有多套方案,而这多套方案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势变化,一旦情势变化,你马上可以换一套方案去实施而不会让谋划中断,以保证总体目标的达成。这几套方案的实施结果可能有所差别,但,主要目标必须都能达成。
这个方法在现实中很管用:
我们在给领导做策划的时候,你至少要提出三套方案;然后,你告诉领导这三套方案的优劣和实施困难各在哪里,最后让领导自己去决定:用那一套方案(或)让领导去糅合这三套方案后给出一套方案。
学会用这个方法,领导会很喜欢你的。其中的奥妙,大家去领会吧。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解说:
所以,郑国人去山里采玉,车上都载着“司南”(这种仪器,即指南针),是因为(这种仪器)可以让采玉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而考测材能,衡量形势,揣摩内情这些过程,也是保证处事必然能成功的“司南”啊。
补充:
要确保事情能处理成功,是需要很多环节的:1 你任用的人,要忠诚并且堪当重任(度材);2 对形势的分析必须准确(量能);3 对对方实情(心思和需求)必须把握得当(揣情);4必要的财力和物力,包括时间和地理环境的,等等。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你定出来的策略才是可行的和优化的。而要确保“司南”是可信的,领导者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谁都无法替代。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
解说:
所以,处境相同而能够互相亲近的,(是因为)双方都能获得成功(一起获得好处);欲求相同而互相疏远的,(是因为)其中一方受到损害(利益被另一方攫取);双方有共同厌恶的东西而互相亲近的,(是因为)双方都受到损害;双方有共同厌恶的东西而互相疏远的,(是因为)只有一方受到损害(另一方的损害也嫁接给他了)。所以说,互相受益(互利共赢)就会亲近,互相加害(损人利己)就会疏远,这是规律(天数)运行的结果(必然规律)啊。这就是考察分辨:谁与我是敌对的,谁于我是友盟的(这一重要问题的方法)。
补充:
鬼谷先生强调权谋的“互利双赢”,但是,在具体处事的时候,还是必须分清楚敌我友三者关系的。这段话不但告诉我们争取同盟的办法:互利,也告诉我们如何区分:友和敌。
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解说:
所以,墙壁从有裂隙的地方开始腐坏(最后倒塌),木材从有节疤的地方开始毁损(最后断裂),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内在规律所致)。所以,有了变化(因素的加入)就会改变事情(原先的走势),事情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变化就需要重新进行谋划(应对),有了谋划就有了各种计策,有了计策也就有了计策的(优劣)分别,因为计策有优劣的分别也就有了游说和讨论(目的是采取优化的对策而抛弃拙劣的做法),进行游说和讨论(好的对策被采纳)就会让事情向更加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事情往积极方向发展了(圣人)就会退隐(幕后),退隐以后(圣人的处事方法)就被总结归纳形成制度,(世人)就应用圣人的这套方法去处理世事。所以说,世间各种各样的事情都遵循同一的“道”(而发展运行的),处理世事的各种度量应对方法也是遵从同一的“数”(即根据世事变化过程中的理数而应对)的。
补充:
这段讲的是事情从发生到处理的整个环节以及圣人的应对方法。圣人的使命是通过处理世事并最后大道教化百姓,让百姓按照圣人之道去处理世事谋求幸福。
事情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规律(“道”),因此,处理事情也要根据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理”并把握住“数”,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这个把握“理数”的方法就是圣人的处事之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