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好苗子,领导们怎么会不用心去栽培呢!
78
一年后快放暑假的一天,金老师把林依浩叫到了周校长的办公室。
周校长带着慈祥的笑,亲自为林依浩沏了一杯茶。周校长的这一切,让林依浩觉得有一股暖流浸遍全身。
坐下后,周校长客套了几句,便言归正题。
“现在,教育局给了我们学校一个支教的名额。校领导班子通过讨论后,认为你是最佳人选。现在,想看一看你的想法。”
支教,是现在国家支持贫困地区教育的一种政策。这政策就是安排有师资优势的中心地区,派教师到师资缺乏的贫困地区当代课老师,以部分的解决贫困地区的教师缺乏问题。
支教是个非常艰苦的事情,一般时间为二、三年。
说句实话,林依浩心中是十二万分的不愿意去支教的。但既然校领导都已经决定了,自己怎么能够说“不”呢!
他无奈但却坚定的表了态:“感谢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一定尽全力完成这次支教任务。”
见到林依浩如此积极的表态,周校长和金老师都满意的笑了。
“支教都是到贫困地区,所有你一定要有吃苦的准备。不过话又说回来,对年轻人来说,吃吃苦也是一种财富。这里面的道理,等你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就会明白的。再者支教也算是做好事嘛,不是有句话叫做‘好人有好报’吗?!最重要的是,只要你支过教,将来在你的头顶上就会罩着一圈金灿灿的光环,这光环将会对你的一生都产生极大的正面效应。”
周校长的这番话,把林依浩启发的热血沸腾起来。心中本不想去支教的他,此刻的思想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向——他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持着他思想的转向。
“我一定要去支教。”林依浩的决心非常坚定。
最后,金老师笑着对林依浩说:“你先别忙着做决定,先回家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全家人自然是坚决反对的。特别是唐妮,当时就哭了。
但这一切,哪能挡得住林依浩沸腾的热血,坚定的信念,还用那无形的力量的支持呢!
送别的那一天,林依浩坐的火车早已消失在远远的视野外。唐妮却依旧静静的站在月台上,满脸泪水的向列车消失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
……
倘若不是亲身经历,林依浩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这穷山恶水之上,竟然还有一处似仙境般的世外桃源——风山。
昨天的一切,还历历在目——那似洞般的山路让他步履艰难,那二百多米几近垂直的藤梯使他心惊胆寒。
但,今天在暖暖的阳光下,这里的一切又使林依浩是那么的赏心悦目,使他有一种如在仙境的感受。
日期:2011-06-04 12:38:53
79
“风山高,风山美。
风山只有春秋水。
花开果熟同一树,
男欢女爱云与雾。
我本天上一颗星,
星主准假人间行。
一旦假期到归限,
又回星界去为仙。”
如百灵鸟一般的歌声,随着断续的山风,断断续续的飘到了林依浩的耳中。
这歌声是在距他前方不近不远处,如小鹿般蹦蹦跳跳的为林依浩引路的苗丽萍唱出来的。
听完苗丽萍唱的歌,林依浩不由的有一种莫名的颤动。这颤动不是因为苗丽萍美妙动人的歌声,而是因为那有着穿透力的歌词:“我本天上一颗星,星主准假人间行。一旦假期到归限,又回星界去为仙。”
“莫非,在这风山之上,人们都知道人的一生,只是灵在灵界的一次假期,灵的思想在人间的一次旅游吗?!”
倘若如此,自己岂不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了。
他切切的喊住了苗丽萍——他想弄清楚自己这个猜想的准确性。
“有什么事吗?林老师。”等林依浩走近自己,苗丽萍笑容满面的问。
“你刚才唱的歌,真好听。”林依浩这话绝对不是虚虚的表扬,苗丽萍的歌声的确如百灵鸟一般的动听。不过,此时林依浩的主题却是在那歌词上。
“苗丽萍,你刚才唱的那‘我本天上一颗星,星主准假人间行。一旦假期到归限,又回星界去为仙。’这歌词,老师听得不是太明白。不知道,你是明白还是不明白呢?”
苗丽萍是林依浩马上就要教的女学生。已经十二岁的她,今秋才上四年级。今天做为林依浩向导的她,背挎弩、腰束箭、手拿砍刀。
对林依浩的问题,她想了一想,然后反问道:“林老师,你看见过满天的星星吗?”
“当然看见过。”林依浩点了点头。
“那星星才是我们风山人灵魂真正的家。我们的这身肉体只是我们到人间来的临时房屋。”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天上的星星。当我们想来到人间的时候,就会向星主请假来到这人间。在人间,我们的灵魂便会住在这临时房屋里。等我们的灵魂向星主请的假到了期,我们的灵魂就会离开这临时房屋,回到我们那永远的房屋——星星里面去。”
“看来,风山人也只是朦胧的知道人的一生,只是灵在灵界的一次假期,灵的思想在人间的一次旅游罢了。不过,能在不惧怕死亡中生活,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了。”
林依浩本来是准备问一问苗丽萍,当风山人的灵魂回到星星里去后,那临时房屋——人形人体是如何处置的。但,一想到苗丽萍只有十二岁的年龄,这话便没有问出口。
至于苗丽萍歌中唱的:“风山高,风山美。风山只有春秋水。花开果熟同一树,男欢女爱云与雾。”这四句歌词在林依浩的风山游中,已经体会的够清楚的了。
风山顶上是一个方圆二、三十平方公里的盆地。除了南面有一个豁口以外,其它几面都是高高的山屏。盆地的正中间,是一个深深的大湖。
高高的山屏挡住了所有冷空气的侵入,深深的大湖锁住了太阳光的热量。
这一切,使这里的气候常年如春似秋。
那清澈的大湖边,是极多的正在散发着稻香的稻田。这里的稻田一年收获四季,那是风山人取之不尽的粮仓。
再往外,是风山人面向大湖的农舍。农舍旁鸡鸭成群、猪儿也肥、牛儿也壮、羊儿也欢。农舍后的坡地、小丘上,到处都是一片一片的苞谷及一片一片的竹林。在那里面,啼鸟儿唱,野兔儿窜。
在苞谷地与竹林之间的空旷处,点缀着无数高大的木棉树。那木棉树上所产的木棉,是风山人代替棉花的原料。
最外面的高高山屏上,生长着无数有名和无名的果树。这些单颗地显示着春与秋的果树,基本上都是此果已熟,那花方开。
果树林里,有无数的珍禽异兽和山珍美味。
这里本是一个物产丰饶的地方。按理说,物产丰饶应该是富得流油的。但在风山为何还需要有人来支教呢?要知道,支教的对象可都是贫困地区呀!
就这个问题,他准备问一问苗丽萍。就在问话刚刚要出口的时候,林依浩忽然恍然大悟——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就是昨天自己担心受怕的爬上来的那二百米几近垂直的滑滑的藤梯吗?!
日期:2011-06-04 14:49:19
80
正是那几近垂直的二百米滑滑藤梯,隔断了风山物产丰饶与富得流油之间的等于关系。
“难怪政府提倡‘要想富,先修路’呢。看来,这修路的意义真是重大的很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