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心路,盛唐明镜:一代女皇亦凡人》
第49节

作者: 实梦zs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了三年,武则天不可能不对这些虽有血缘关系但是连外人都不如的兄长们恨之入骨。她进宫之后,在太宗后宫十几年默默无闻,姐姐和妹妹也都出嫁,想到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忍受这种屈辱痛苦,她不可能觉得不难受。武则天虽然不是才高八斗的才女,但是在眼界和学识方面也绝对超过这些无知粗鄙的兄长嫂子们,心中对他们除了憎恨应该也只有蔑视了。
  入宫之后,很可能是对这些兄长的痛恨,还有对母亲的同情,支撑武则天渡过了十几年的艰难岁月。也有可能她身体中一直都流淌着父亲那种善于经营的血液,才能够如父亲一般把握时机改变命运。
  二十多年之后,武则天历经一切艰辛,成为皇后,高宗李治照例给爱妻的兄长加封了官位,这兄弟俩按照当时的礼节宴请嫡母杨氏吃饭。席间,杨氏得意的问,你们今天也有靠我女儿的时候了吧!没想到这俩不知道看形势的家伙竟然说,我们的父亲是开国功臣,我们有这样的封荫也是应该的。他们二人也不想想,如果有封荫,为何早不封晚不封,偏偏在父亲死了二十多年之后武则天立为皇后之时突然封呢?又或者他们心中明白这个原因,只是骄横惯了,死都不愿意对杨氏低头,于是如此说。

  兄弟二人这话把杨氏气的够呛,她进入皇宫立即将这事如实告诉女儿,武则天大怒,本来过了二十多年,她打败了无数敌手,经过这些痛苦,才得到了这来之不易的皇后之位。当年的仇恨因为时间已经冲淡了不少,加上到底是血缘至亲,武则天在朝中不稳,本来也需要人帮助,若是此二人这时聪明点,低头服软,武则天也没必要报复他们。可是他们如此愚蠢,遇事颇有决断的武则天立即上书高宗,请求皇帝不要亲近自己的兄长,将他二人放到边远地区为官。高宗一听这话,顿时感觉武则天又生母长孙皇后的风范,压制外戚,自然很是高兴,也就按照武则天的意思将二人放逐到岭南不毛之地当刺史。武则天这一举动简直是一石二鸟,既抱了当年之仇,又为自己赢得了名声,朝中异己想要打击她也少了一个借口。

  元庆到达任职之地立即病死,元爽在几年后因为魏国夫人贺兰氏之死被高宗和武则天迁怒,又被流放到更远的地方,不久就死了。他们二人都已有不少于三个儿子,但是因为当地条件不好,也都相继病死,二人都只剩下一个儿子在贺兰敏之被杀后活着回到长安,就是后来的武承嗣和武三思。这时候这二人经过长期的痛苦磨难,可变的乖觉的狠,因此也享受了不少荣华富贵。
  武则天无论对朋友也好,对敌人也好,对亲人也好,向来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日期:2012-05-06 15:33:14

  有史料说武则天贬谪两个哥哥是因为记恨当年的仇恨,所以有意为之,但是这些评论都说漏了一条,元爽、元庆两人的结果,其实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武则天在封后之时还那么记仇,真的想要害死哥哥,无须让他们先升官,然后再外贬,可以直接贬走。当时在和长孙无忌的斗争中,武则天已经很大程度的接触到了高宗的权柄,如果武则天不点头,二人不会被升官。可见武则天本来还是持观望态度,尚在犹豫之中,结果见到二人如此不知好歹,才有这种行为。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深感自己出身不够高贵,于是重修氏族制。人分三六九等,其实是从晋朝指定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的,南北朝时期以至后来的隋唐都很讲究门阀世袭。在隋朝以前,那时候人做官只看家世,若生为贱民,则一辈子无出头之日,无论学识能力如何。这应该也是晋朝和南北朝时期一直动乱不安的一个原因,因为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古朝鲜后来把这个制度学了个完全,直到近代,也难怪那一千多年他们一直都积贫积弱,一直附庸中国。隋朝开始了科举制度,让有才能的人无论出身,只要有学问都可以有晋升的机会。虽然科举制度到近代有很多弊病,但是在当时确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政治制度,有其时代优越性。

  武则天的敌人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是望族出身,武则天的母亲虽然出身高贵,但是那时候一般都是看父系的,杨氏的出身大约也不比王皇后和萧淑妃更高贵,武则天的心中肯定一直都有自卑,于是重修氏族制,将武氏列入贵姓之中。其实,一个时代要想好的发展,应该是人有功就赏,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成为贵族,而不是依靠出身门阀,这才是进步的表现。武士彟是唐朝建国的功臣,比起那些所谓世家对唐朝更有功劳。但是大约那时候认为世家子弟更知礼仪、更有教养,暴发户不知礼仪,没有气节,因此被歧视。

  修了氏族志之后,武则天终于稍泄前愤。不过可笑的是,若干年后,太平公主出嫁,武则天竟然觉得薛绍的两个嫂子身份地位,不想女儿和田舍女当妯娌,幸好有臣子上奏,说这二女祖上也很显赫,武则天才打消了让薛绍两个哥哥休妻的心意。女皇到底也不能免俗啊,可见传统的力量有多大!
  武则天为后之后,自然也忘不了受了好多苦楚的寡居的姐姐,给姐姐韩国夫人的封号,可是这个姐姐进宫之后竟然敢动自己的禁脔,敢跟皇帝私通,武则天想到自己在宫中苦熬二十多年,历经艰辛才有今天的结果,而且自己有好处从来也未忘家里人,这姐姐得了好处竟然还如此背叛自己,心中气愤可想而知。
  其实在唐朝,贞洁观念并不如后来那样保守,唐朝公主嫁二夫三夫的比比皆是。韩国夫人若是耐不住闺中寂寞,完全可以找一个达官贵人再嫁,又或者找几个英俊潇洒的面首,武则天晚期就曾给自己面首寡居的母亲找了一个年轻英俊的官员当老公。韩国夫人住在宫外,要想找个男人简直是轻而易举。高宗李治虽然文质彬彬,但绝对不是容貌天下一流的人物。韩国夫人跟李治私通,很显然是艳羡妹妹的权势,想要自己更富贵更体面更有势力。韩国夫人已经是正一品了,这样还不满足,那就只有皇后之位才能让她称心如意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