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探险:万年冰洞之谜》
第23节

作者: 西走
收藏本书TXT下载
  雷鸣和老师王熙光教授亲眼目睹了这次六十年才得以一见一次的“十方水陆大法会”佛事圣典。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宗庙,藏传佛教,佛法学专家和民间佛学组织都来参加,佛舍信徒,各地香客,旅游观光团体更是云集小城,梵音叮咚,佛僧周往,天地自然,红尘尽处,盛况可谓空前繁华。
  毗卢遮那佛,法身(理法聚而为法身)佛,与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合称三身佛。毗卢遮那意译为“光明普照”、“遍一切处”、“大日”,故密教称毗卢遮那佛为“大日如来佛”,为密教教主,即密教五方佛中正中央佛。
  佛事水陆圣会是在芦芽山的摩天顶峰太子殿举行的。
  日期:2008-7-22 12:21:42
  芦芽山,是管涔山的主峰,海拔2739米,也是崇山峻岭中最挺拔向上的一座雄峰,此间峰峦叠障,绵延大小翠峰200多座,沟壑纵横,崖岭跌宕,溪水潺潺,有大小瀑布30余处。山峰尖峭高耸,崖壁陡峭,怪石嶙峋,丛林茂密。每遇阴雨天气,山间云雾萦绕,雄峰神韵兀突,如同青翠的芦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鲜嫩欲滴,引人入胜。”故名“芦芽滴翠”,乃为宁武八景之一。雨后日出,芦芽墨绿色的山体,还会变换出一种火红的色彩,偶尔也可遇到状似“法轮”,五彩斑斓的“芦芽佛光”。

  关于芦芽山,还有一个神话传说:有一次王母娘娘下界巡游,在云端看见一处神来之景,碧玉如黛,鲜绿如春,就按下云彩来到此处,走了没几步却被一棵小草划破了脚面,有些疼痛,王母娘娘看着这不起眼的小草,越看越生气,就开启朱唇,用玉牙狠狠朝那草叶上咬了一口,草叶上便从此留下了三个牙印子。直到如今,芦芽山区的芦枝草叶上,还都明显地有着三个牙印子。这便是王母娘娘当年咬芦叶时留下的印记,芦芽山便由此得名于天下。

  日期:2008-7-22 12:28:47
  第二节:太子殿的传说
  在芦芽山极顶上,有一座巍峨耸峙的石砌佛殿,殿门匾额上凿雕着“太子殿”三字,殿门前墙两侧又有石刻“佛祖”二字。许多游客只见字体工整,笔力遒劲,却不知道它的内在涵义是什么。那么“太子殿”和“佛祖”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呢?
  相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佛祖有三大化身,一个是释迦牟尼佛,一个是卢舍那佛,另一个就是毗卢遮那佛。佛祖经常以三大化身的面目,在上天和人世间云游世界,普渡众生,传扬佛法。
  毗卢遮那佛是佛祖的化身之一,它象征着正大光明和智慧。毗卢遮那佛云游世界,来到管涔山的芦芽山,只见此地云腾雾罩,山势绵延,茂林深涧,藏龙卧虎,出神入画,确是一处清静圣洁的人间佳境。于是,毗卢佛就降下祥云,驻足芦芽山顶,在此设坛诵经,广收众徒,开始了传播佛经佛法的活动。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毗卢佛的道场,从那时起,就像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一样,芦芽山就成为毗卢遮那佛的道场了。而且从古至今,只此一处。    

  芦芽山既是毗卢佛的道场,而毗卢佛正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之一,释迦牟尼是佛祖,所以毗卢佛也就是佛祖的化身。这样,太子殿上的“佛祖”二字,就有了解释:它就是毗卢佛,也可以说就是释迦牟尼佛。     
  现代佛教学说告诉人们,释迦牟尼实有其人,他是古代印度的净饭国王的太子,后来彻悟人生和世界,专修佛学,终成正果,成为世界公认奉崇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既是佛祖,又是太子,所以,芦芽山极顶佛殿上的“太子”和“佛祖”四字,也便成为一个合二而一的概念了。这就是说,它们指的都是释迦牟尼的化身——毗卢遮那佛。

  日期:2008-7-24 15:11:45
  关于太子殿的来历,民间还有一种传说。
  芦芽山极顶的“太子殿”,有副门联:“霞慈雨于中回,性法雨于边方。”传说,朱元璋的第十八子因未加封,一气之下远离京城,削发为僧,在晋西北说法讲经,劝世人以农为本,便可丰衣足食。世人为纪念这位太子的高功厚德,便选在芦芽山尖盖了座太子殿。关于“太子殿”的来历,当地还有另外三种民间传说,芦芽山一带,明清时有大小寺庙72座。过去遇有天旱不雨,便有乡民到芦芽山顶烧香摆供,还愿祈雨。

  不管是哪种传说,也无须去考证它的真实与否,自然存在的景观和溯以成源的人文,只是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怡情消遣,心随神往的美好印象。美的地方,必会有人的脚印,古来有之,今欲风随,唯愿生命长久,时间停驻,美在动中定格为永久,心愿而已。美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所以叫人向往,正是那瞬间的美,和叫人销魂的快感。

  日期:2008-7-24 15:13:14
  第三节:身在何处
  雷鸣从来没见过这么宏盛华丽,场面庞大隆重的佛事庆典法会,身着黄袍、灰袍的僧人、尼姑们往来举手合十,身穿红色僧衣的喇嘛们也有不少,手捻佛珠,口中默念有词,新闻记者们和专业摄影师们,随处可见,长发飘飘,从国内外赶来参拜佛祖的各界人们,云集殿内殿外,盛况如天外仙境或皇帝登基大典一般。
  九时整,僧俗人等均已就位,太子宝殿内,烛火璨然,香烟飘袅,水陆堂三世诸佛法相庄严,俯视众生。一时间,梵钟响起,接着磬、铃、钹、鼓、云锣齐鸣,头戴佛冠、身穿黄袍的老法师率功德主及总高僧与居士及殿内外僧俗人等跪拜如仪。接着普证法师领众僧尼口宣佛号、齐诵礼赞,赞美十方诸佛。继而,又诵《阿弥陀经》、《十小咒》及《供养赞》,礼拜供养十方诸佛。诵经声抑扬顿挫,悦耳悠扬,此起彼伏,绵延不绝。其间,老法师及众高僧不时率功德主向诸佛跪拜,殿外居士及众香客中不熟谙经典者,唯双手合什,高声诵读“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不止,心中亦感庄严喜悦。

  随后,众僧尼从大殿内合什缓步,鱼贯而出,绕行太子大殿,接受功德主布施的斋衬钱,而各寺看家未来的僧尼亦由各寺住持代领,人手二十元红封一份,决无亏负。此时,诵经声又起,忽见几名居士步入大殿,各自手持人民币数捆,每人五元,逐个布施,原来是几名随喜居士发心随缘,广植福田。不一刻,布施已毕,老法师及众高僧、居士等相继上前向释迦牟尼佛拈香礼拜,此刻梵乐声大作,诵经声似松涛般涌来。

  日期:2008-7-24 15:14:20
  雷鸣和王教授在法会庆典的正日,整整观赏了一天,也拍了不少盛大的场面,比如高僧诵经,万佛朝圣等佛家法事。中午时,又看见那白衣富商和他父亲班东山在陪着那个老外和一群手下在离主席台前不远的地方看着。
  袁天明指挥着他的人很忙乱地做事,看见雷鸣和王教授就说:“你们别走开啊,待一会儿,我领你们吃点素斋。”两人笑着说:“好啊,我们就在这里等着。”
  中午十二点,耳边就听得嗡嗡的撞了三声钟响,旁边有人说:“那边和尚们在布施僧斋……”
  过一会儿,袁天明来了,说:“两位不好意思,等久了吧,今天人真是太多了,现在走吧,跟我到他们禅房那边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