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平阳:酒香人间》
第41节

作者: 不谋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洪途安的目光慢慢看向舞台,随着最后一支舞落幕,几个人搬着一张板子上了台。

  那板子用红布蒙着,看不清到底是什么。
  王文充还没见过这种事,好奇的问道:“途安,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在兖州,本官也没见过啊!”
  “回禀刺史大人,这是小人专程为大人准备的节目。”
  洪途安站起身来,很是激动的笑道:“下官素闻大人喜欢鉴赏诗词,特从一位才子手中,买来这副绝句,想邀大人共赏。”
  王文充一听,果然是来了兴趣。

  “哦?途安真是费心了,本官自小学习诗词,可惜没那么高的天分,但说到鉴赏,本官绝对算有些本事。”
  洪途安微微颔首,高声喊道:“来人,揭下红幕。”
  台上有人揭开红幕,果然是一副完整的诗词浮现在眼前。
  “墨雨!”
  “残舟行江几时还,举头望月国未圆。若以明月照天地,吾心愿请国门满。”
  王文充慢慢诵读出口,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哀愁,他叹了口气道:“好诗!真是好诗啊!”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洪途安佯装着傻,不解的说道:“此诗心头满是对我国之思,一心想要让国家统一,为何让大人如此感慨呢!”

  王文充像是回忆起了往事,神色悲悯的回答道:“途安,你有所不知,此诗鉴以大乾未立之初。当初大乾镇国将军何以成行舟逃亡,在途中受尽风险,可谓是历经了百难。”
  “他忍辱负重,好不容易归国还乡,却惨遭奸人所害,好在如今大乾统一,只是这副景象,他已然看不到了啊!”
  洪途安不禁点了点脑袋,像是明白了王文充的叹息。
  “原来诗中还有此深意,下官才疏学浅,竟然通过刺史大人提醒,才领悟其中奥秘,真是惭愧啊!”

  洪途安说到这里,话锋一转,猛地冲着陈锦年低下脑袋,露出一抹歉然道:“平乐,方才本官对你有所误会,还请你千万不要介意。”
  “如果本官知道你早有如此决心,自然不会觉得,你是以为本官玩忽职守,而是真正的忧心我大乾,忧心我平阳啊!”
  陈锦年盯着诗词发呆,他看来看去,隐隐间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可是细想,他又想不起来。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首诗的确寄托了对国家的深深思念,但硬要说文采,其中的含金量并不高。
  废话!
  他可是从现代穿越来的人,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这种诗词怎么可能入的了他的法眼?
  再说了,大乾立国时间不到百年,根基不深,崇尚武力,文化算是新兴,毕竟没文化一个国家也生存不下去。

  因此陈锦年看不起大乾诗词,还是从骨子里产生的感觉。
  回到现实。
  王文充却是已经反应过来了,他急忙问道:“途安,你的意思莫非是,此诗出自平乐之手?”
  “哦,对了,大人还不知道!”
  洪途安眼中的狡黠越盛,他玩味的笑道:“这首诗,乃是当初平乐进京赶考,得以秀才之名做的题。不久前下官意外见到,便是买了过来,打算在秋酬大会上表彰平乐。”

  “人才啊!”
  王文充看向陈锦年的眼神越加喜欢:“平乐,没想到你才华也不低,待来日你到兖州,我让我女儿带你去参加文采大会如何?”
  陈锦年被搞得发愣,心中直叹奇怪。
  洪途安此举定然不是为了帮自己,这老家伙如果真有那种诚意,自己也不至于把酒方藏起来不给他了。
  可如今,确确实实的是,洪途安拿出此诗,让自己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全听王刺史安排,学生定当赴约。”
  陈锦年随口应了下来,他也不禁想起了一些往事。
  前身自小恃才而骄,曾上京赶考三次,可惜前两次皆因看不透官场的潜规则,最后落榜。
  第三次前去京城,前夜受了风寒,他迷迷糊糊中进了考场,发着高烧做下此诗,所以记忆不是很深刻。
  不久后,出榜之后前身得了秀才,他竟然魔怔起来,自认为那日赶考,做下了鬼才之诗,奈何得不到朝廷重视。

  前身因此买醉,染上五毒,终日流离于风月场所,一边骂朝廷,一边觉得天妒英才,于是变成了个彻彻底底的无赖。
  想到这里,陈锦年不禁为前身庆幸,如果真是前身得到王刺史的肯定,恐不好会发出什么逆天发言,咒骂圣上之类的事。
  “平乐才华在身,只可惜朝中人看重的不止如此,惜得刺史大人赏识,今后定能有所作为,可喜可贺啊!”
  洪途安的话音,把陈锦年给拉回了现实。

  他摇摇脑袋,很是谦虚的笑道:“都是大人谬赞,学生有几斤几两,心中有数。”
  洪途安见状,嘴角的笑色更是高扬,突兀的高声喊道:“诸位来宾,此诗乃是我们平阳县陈老板所作,本官建议,诸位都得通读背诵,如何?”
  “不可!”
  忽的,一道声音传来,嘴里满是不甘与愤怒。
  本来众人讨论陈锦年的诗,还乐此不彼,没想到骤然就被这道突兀的声音打断。
  洪途安不禁变了脸色,他冷声喝道:“谁人在呼喊?平乐所作之诗,甚至受到刺史大人夸赞,难道你比刺史大人还有眼光?”
  人群中,慢慢的走出来了一个人影。
  那人看上去文质彬彬,整个人都凸显出儒雅二字,奈何穿着布衣,显然日子过的穷苦不已。
  陈锦年的眉头微挑,三个字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朱子墨!

  朱子墨是他在上京赶考途中相识,二人曾在一片屋檐下躲雨,甚至吟诗作对。
  但那次赶考过后,朱子墨落榜,消失的无影无踪。
  “你是何人?”
  洪途安指着朱子墨,神色冰冷的骂道:“见到刺史大人也不知道行礼,真是愚钝至极!”
  朱子墨闻声跪了下来,他匍匐在地:“草民朱子墨见过刺史大人,见过洪大人。”
  “起来说话。”

  王文充面色不变,淡然的喝了口茶,问道:“朱子墨,你为何不同意平乐的诗让平阳百姓皆知,这可是为平阳县脸上增光啊!”
  “刺史大人,小人不在乎平阳的面子,毕竟小人是兖州人。”
  朱子墨说话很是神气,满脸的不以为然道:“至于为何小人不愿意,那是因为此诗,不是出自陈锦年之手。”
  朱子墨狠狠瞪向陈锦年,眼神满是怨恨的骂道:“陈锦年,不过是个剽窃他人心血的贼人,此人得以秀才之名,真是我大乾之不幸!”
  此话一出,哗然不止。
  “这小子在说什么?这首诗不是陈老板作的,难道是他作的不成?”
  “就是说啊!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他就是嫉妒陈老板的才华。”
  “也不一定,你们想想,陈锦年是个什么德性,不久前还五毒俱全,这种人能作出这种好诗?”
  “混账,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没想到是洪途安先怒了,他狠狠的喝道:“在刺史大人面前,你可知道你说的每句话,都逃不过刺史大人的法眼?”
  “你说这首诗不是平乐所作,你可有证据?若没有,本官定要将你收监改过,以免你张嘴血口喷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